1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等}、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原核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细菌:指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周质空间:指在G-细菌中,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L型细菌: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间体:细胞膜内褶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串状物,一般位于细胞分裂的部位或附近。·细胞质: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细胞内含物:指细胞质内一些形状较大的颗粒状构造。·PHB:聚—β—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炭源类贮藏物,不溶水,而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贮藏能量、炭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等作用。·羧酶体:指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大小与噬菌体相仿,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养细菌的CO2固定中起着关键作用。·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糖被:指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鞭毛:指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裂殖:指一个细胞通过分裂而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芽殖:指在母细胞表面先形成一个小突起,待其长大到与母细胞相仿后再相互分离并独立生活的一种繁殖方式。·菌落:指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菌苔:指将大量分散的纯种细胞密集地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较大表面上,结果长出的大量“菌落”已相互连成一片。·放线菌:指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真核微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微生物。(真菌、显微藻类和原生动物等)·细胞质:指位于细胞质膜和细胞核间的透明、粘稠、不断流动并充满各种细胞器的溶胶。·细胞基质:指在真核细胞中,除细胞器以外的胶状溶液。·细胞骨架:指由微管、肌动蛋白丝(微丝)和中间丝3种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支架,具有支持、运输和运动等功能。·内质网:指细胞质中一个与细胞基质相隔离、但彼此相通的囊腔和细管系统,它由脂质双2分子层围成。·溶酶体:指一种由单层膜包裹、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小球形、囊泡状细胞器,主要功能是细胞内的消化作用。·生活史(生命周期):指上一代生物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霉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菌丝体:指由许多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一个菌丝集团。·假菌丝:当它们进行一连串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立即分离,其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则这种藕节状地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半知菌:只发现无性繁殖,未发现有性繁殖的菌株。·菌核:是一种形状、大小不一的休眠菌丝组织,在不良外界条件下,可保存数年生命力。·子实体: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子囊果:指能产有性孢子的、结构复杂的子实体。·噬菌斑:由噬菌体在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和烈解(释放)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凡在吸附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DNA只整合在宿主的核染色体组上并可以长期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一般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裂解量:指平均每一宿主细胞裂解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数。·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原噬菌体(前噬菌体):指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温和噬菌体的核酸。·溶源性细菌:指含有温和噬菌体的DNA而又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粒子的宿主细菌。·类病毒:指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拟病毒:指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营养: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对其生命活动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正常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生理功能。·营养物: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在微生物学中,它还包括非常规物质形式的光辐射能在内。·碳源:指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氮源:指凡能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氮元素的营养源。·能源:指能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生长因子:指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单纯扩散(被动运送):指疏水性双分子层细胞膜在无载体蛋白参与下,单纯依靠物理扩散方式让许多小分子、非电离分子尤其是亲水性分子被动通过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促进扩散:指溶质在运送过程中,必须借助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底物特异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的一类扩散性运送方式。·主动运送:指一类须提供能量并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而使膜外环境中低浓度的溶质运入膜内的一种运送方式。·基团移位: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培养基:指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理化适宜:指培养基的pH值、渗透压、水活度和氧化还原势等物理化学条件较为适宜。·渗透压:指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渗透时,其溶质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水分活度:在同温同压下,某溶液的蒸汽压(P)与纯水蒸汽压(P0)之比。3·氧化还原势(Eh):指以氢电极为标准时某氧化还原系统的电极电位值,单位是V(伏)或mV(毫伏)。·天然培养基:指一类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体或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成分未知的培养基。·组合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指一类按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精确设计后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成的培养基。·半组合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指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指一类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指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或加有能与某一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反应的指示剂,从而用肉眼就能使该菌落与外形相似的其他菌落相区分的培养基。)·异型乳酸发酵:凡葡萄糖经发酵后除主要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醇、乙酸及CO2等多种产物的发酵。·同型乳酸发酵:葡萄糖经糖酵解后全部生成乳酸一种发酵。·化能异养型微生物:以有机碳化合物作为能源,碳源和能源也是有机碳化合物的微生物是化能有机异养型。·纯培养和无菌操作:把特定的微生物从自然界混杂存在的状态中分离、纯化出来就称为纯培养。无菌操作指在火焰旁或在无菌箱、操作室内无菌的环境下利用接种环或针分离微生物,或把微生物从一个培养容器转接到另一个培养容器进行培养等操作技术。·内毒素:G-菌的脂多糖成分具有毒性,由于它细菌表面紧密结合,只有在菌体裂解时才被释放出来,故称为内毒素。·趋性:指生物体对其环境中的不同物理、化学或生物因子作有方向性的应答运动。·光能无机营养型:又称为光能自养型,这类微生物能以CO2作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并利用光能生长,能以硫化氢、硫代硫酸钠或其他无机硫化物等还原态无机化合物作为氢供体,使CO2还原成细胞物质。·光能有机营养型:又称为光能异养型,这类微生物不能以CO2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需要以简单有机物作碳源或氢供体,利用光能和含有的光合色素,将CO2还原成细胞物质。·化能无机营养型:又称为化能自养型,这类微生物能利用无机物氧化时释放出的化学能作能源,以CO2或碳酸盐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以H2、H2S、NH4+、Fe2+或NO2-等为电子供体,使CO2还原为细胞物质。·化能有机营养型:又称为化能异养型,这类微生物以有机物作碳源,利用有机物氧化过程中的氧化磷酸化产生的ATP为能源生长。4微生物6.7.8.9.10章名词解释1.“菌落形成单位”:每皿上形成的cfu数乘上稀释度=菌样的含菌数。2.同步生长:通过同步培养的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同步培养:指设法使某一群体中的所有个体细胞尽可能都处于同样细胞生长和分裂周期中,然后通过分析此群体在各阶段的生物化学特性变化,来间接了解单个细胞的相应变化规律。3.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4.延滞期:指少量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新鲜培养液中后,在开始培养的一段时间内,因代谢系统适应新环境的需要,细胞数目没有增加的一段时期。5.指数期:指在生长曲线中,紧接着延滞期的一段细胞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时期。6.代时:原生质增加一倍所需的倍增时间最短。7.生长限制因子:凡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某营养物。8.连续培养:又称开放培养,是相对于上述绘制典型生长曲线时所采用的那种单批培养。9.最适生长温度:某菌分裂代时最短或生长速率最高的培养温度。10.PH:表示某水溶液中氢离子的负对数值。11.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12.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13.防腐:在某种化学物质或物理因子作用下,能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一种措施。⒕化疗:指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即对病原菌具高度毒力而对其宿主基本无毒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借以达到治疗该宿主传染病的一种措施。15.最低抑制浓度MIC:指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剂抑制特定微生物的最低浓度16.半致死剂量LD50:指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剂能杀死50%试验动物时的剂量17.最低致死剂量MLD:指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物能引起试验动物群体100%死亡率的最低剂量18.表面消毒剂:是指对一切活细胞都有毒性不能用作活细胞或机体内治疗用的化学药剂。19.石炭酸系数PC: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之比20.抗代谢药物:又称代谢抗颉物或代谢类似物,是指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细胞内必要代谢物得问结构相似,并可干扰正常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21.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16.质粒:凡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供价闭合环状的dsDNA(双链DNA)分子,即cccDNA17.基因突变:简称突变,是变异的一类,泛指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可自发或诱导产生狭义的突变专指基因突变广义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18.3类培养基⑴基本培养基(MM,【—】)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成分的组合培养基⑵完全培养基(CM,【+】)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5⑶补充培养基(SM,【A】或【B】)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需要的组合或半组合培养基3累遗传型个体⑴野生型:指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人为营养缺陷突变前的原始菌株⑵营养缺陷型:某一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某种营养物质的能力,因而无法再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⑶原养型: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19.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20..转染:指用提纯的病毒核酸去感染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