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体退化及相邻软组织(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刺、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或钙化、椎管狭窄等)的退变造成了对脊髓的直接压迫,加上剧烈的运动或长期的不良姿势等动态因素的影响,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继而出现脊髓的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如四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走路时有踩棉花感等,是颈椎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引起脊髓型颈椎病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外伤2.颈部的慢性劳损3.颈椎退行性变4.椎管狭窄5.髓内血循环受阻6.生物运动力学的影响1.脊髓单侧受压2.脊髓双侧受压3.脊髓与神经根混合型4.交感神经脊髓混合型5.椎动脉脊髓混合型一般来说,临床表现为早期双侧或单侧下肢麻木、疼痛、僵硬发抖、无力、颤抖,行走困难,踏棉感,继而双侧上肢发麻,握力减弱,容易失落物品。上述症状加重时,可有便秘、排尿困难与尿潴留或尿失禁症状,或卧床不起,也可并发头昏、眼花、吞咽困难,面部出汗异常等交感神经症状。最明显体征是四肢肌张力升高,下肢往往较上肢明显。下肢症状多为双侧,但严重程度可有不同。有时上肢的突出症状是肌无力和肌萎缩,并有根性感觉减退,而下肢肌萎缩不明显,主要表现肌痉挛、反射亢进,出现踝阵挛和髌阵挛。上肢Hoffman征阳性或Rosslimo征(快速叩击足的跖面引起足趾跖屈)阳性,单侧Hoffman征阳性更有意义,严重时双侧均为阳性下肢除腱反射亢进外,踝阵挛出现率较高。Babinski、Oppenheim、Chaddock、Gordon征亦可阳性。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可减弱或消失侧位X线检查:多表现为颈椎生理前屈消失或变直,大多数椎体有退变,表现为前后缘骨赘形成,椎间隙变窄。伸屈位可显示受累节段不稳。对椎体后缘骨刺、椎管矢状径的大小、后纵韧带骨化及椎间盘突出的判断比较直观和准确。而且能够发现椎体后缘致压物是位于正中还是有偏移。分辨能力更高,其突出优点是能从矢状切层直接观察硬膜囊是否受压。脊髓型颈椎病在MRI图像上常表现为脊髓前方呈弧形压迫,多平面退变可使脊髓前缘呈波浪状。病程长者,椎管后缘也压迫硬膜囊,从而使脊髓呈串珠样。脊髓有变性者可见变性部位也即压迫最重部位脊髓信号增强。值得注意的是,X片上退变最严重的部位有时不一定是脊髓压迫最严重的部位。椎管内肿瘤:可同时出现感觉障碍及运动障碍,病情呈进行性加重,非手术治疗无效,MR可鉴别。肌萎缩型厕所硬化症:此病的主要特征以上肢为主的四肢瘫,其发病年龄较脊髓型颈椎病早年左右,且少有感觉障碍,其发病速度快,肌萎缩范围广泛,可发展至肩关节以上。脊髓空洞症:多见于青壮年,病程缓慢,早期影响上肢,呈节段性分布。其感觉障碍以痛、温觉丧失为主,而触觉及深感觉则基本正常,表现为感觉分离,同时由于痛、温觉丧失,可发现皮肤增厚、溃疡及关节因神经保护机制的丧失而损害,即夏科关节,通过CT及MR可鉴别两者。后纵韧带骨化症:可出现与颈椎病相同的症状和体征,但侧位X片可发现椎体后缘有线状或点线状骨化影,CT克显示其断面形状和压迫程度。非手术治疗颌枕带牵引颈托和颈围良好的睡眠体位良好的工作体位理疗和推拿等药物轻度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型颈椎病早期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病的诊断尚未肯定而需一边治疗一边观察者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两大手术方式:颈椎前入路1.恢复重建脊柱稳定2.彻底减压颈椎后入路1.扩大椎管间接减压2.解除压迫直接减压1.颈椎病至出现明显脊髓损伤、神经根症状,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即应早期手术;2.外伤或其他原因的作用导致颈椎病症状突然加重者;3.伴有颈椎间盘突出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4.颈椎某一节段明显不稳,颈痛明显,经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即使无四肢的感觉运动障碍,亦应考虑手术治疗以终止可以预见的病情进展。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ACCF)前路间盘切除+融合(ACDF)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