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2、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设计思路]《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我把引导学生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作为重点,通过“情境创设,朗读疏通,整体感知,心理模拟,短剧表演”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体味诗歌,通过多次多元的对话达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学习目标(师出示)1、借这首诗再次了解杜诗诗史的特点2、熟读背诵诗歌3、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在学习方法上老师提个建议:要求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教学过程一一、探究作者找同学介绍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诗圣,诗史)师由此提出问题:1、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2、他的诗歌为什么被称为“诗史”?师:先说杜甫其人生:杜甫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写的很优美,和唐朝的李白对比,李白称为“诗仙”,他被称为“诗圣”。师:李白和杜甫诗歌在风格上有什么异同?试着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李白的诗歌是以浪漫主义为色彩来写的,而杜甫的诗歌是以非常豪迈的色彩来写的,将李白称为诗仙就好像神仙一样。杜甫的诗以豪迈壮志为主,他主要记载的是关于历史的,抒发的是自己的一些非常强烈的感情。师:**同学的发言可能更多的是来自《望岳》这首诗,其实进入中年以后,杜甫的诗歌风格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从《春望》这首诗里感受一点,就是他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来百姓利益身上,所以他是现实主义的代表。师:那么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呢?生:因为他的诗从侧面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师:杜甫的诗歌现存的有1400多首,大多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的变化,特别是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所以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关于“诗圣”:因为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悲壮,语言瑰丽、风趣,达到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关于“诗史”:他的诗作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变过程中得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疾苦,同时也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师:关于他的诗作、诗史的特点,我们在已经学过的一首诗里边有所体现,是哪一首呢?生:《春望》师: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春望》这首诗。齐读生:齐读、、、、、二、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与《春望》有着意趣同工之妙的一首诗。这首诗更多的是叙事,些事情来反映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板书:石壕吏杜甫师:石壕:指?生:村子,石壕村。师:现在我们跟着作者杜甫一起走进石壕村,整体感知一下石壕吏的内容。好,我们首先来看文章内容第一,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感知、质疑,要求做到:1、读准字音。2、诗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用符号勾上。好,开始读。。。。。。。。。师:同学们读完一遍了,自己看有哪些字音不清楚的或者对课文内容有不理解的,现在我们就请同学们互读,两个人一组,一人读一段,干嘛呢?第一,正音;第二,解释他们提出的问题。好,开始。。。。。。。。。师:关于课文内容的意思有没有还不理解的?在小组内还不能解决的请举手。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看你们对这些生字词是否理解。老翁逾墙走yu越过三男邺城戍shu防守老妪力虽衰yu老妇如闻泣幽咽ye哽咽师:“咽”,是不是哽咽的意思?生:是,低声的哭,哽咽。师:刚才读这个词的意思的时候,发现有地同学表情有异样。三、齐读,整体把握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第一,注意语气、语调和情感;第二,思考这样一些问题:1、诗中写了哪些人?那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为何抓人?抓何人?老妇又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中是怎样描述的)3、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师:好,我们一起来读、、、、、、、、师:下面大家独立思考这三个问题第一问,诗中写了哪些人?生:我、石壕吏、老翁、老妇、三个儿子、儿媳、孙子师:应该怎么理解这个问题?(诗中提到的人都算,老妇人转述的人也应包括。)师:那主要人物?生:老妇和官吏师:板书:官吏老妪师:那天发生了什么事?生:、、、、、师:说的很详细,假如要你用10个字以内概括应怎么说?(需要考虑继续要素中的哪些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生:夜晚,官吏在石壕村抓人的事情师:抓到了吗?生:抓到了师:这是事情的结果,总的来说都是抓人的事情。第二问,官吏为什么抓人?抓何人?老妇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生1,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生2、抓壮丁,但最后抓的是老妪师:那么这个老妇人是个怎样的人?生:不幸又善良的人师:老妇人的特点符合他们所抓之人的要求吗?生:不符合师:好,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师:石壕吏是写于唐代的安史之乱时期,在唐肃宗应该是第二年的时候,杜甫在洛阳,结果那一带告急,为什么告急呢?那是因为唐肃宗派了九位节度使去那镇压叛乱,可是他又害怕他们形成新的势力,于是就故意不设置元首。群龙无首,那么你们说这个仗能够打好吗?生:不能。师:结果i,洛阳就非常的危险,唐王朝为了挽救这个危险的形势,就在潼关到洛阳一带抓了很多人去服兵役。这时诗人要回到华州的任上,回到那去做事,上班,诗人经过新安、石壕、潼关等地,看到了这些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听到的都是哭声,于是他就把这些经历写成了“三吏”、“三别”。师:那么三吏、三别分别包括哪些呢?“三吏”:“三别”:师:了解了这个写作背景我们就理解了为什么这个老妇人年老力衰,结果还是被抓去服兵役了,那是什么原因啊?生:。。。。。。师:因为那时的战事非常紧急,年轻的、力壮的早就已经被抓去了,是吧!在文章中有这样的描写吗?生:有。“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师:年轻力壮的有的已经战死杀场了,所以只能把年老的也抓去了。第三问《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生1、表达了作者同情老百姓,感叹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悲苦,也希望不再有战争。生2、补充。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作者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很痛苦。师:一个是统治者官吏的粗暴,一个是对百姓的同情师:对主要人物,作者有两种明显的情感态度对官吏是:憎恨对百姓是:同情师:文中有依据吗?生:“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师:板书:官吏(呼)老妪(啼)所以回答第三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的同情,还有一个是对统治者压迫老百姓的残暴行径表示不满。板书:官吏(呼)老妪(啼)凶狠凄苦残暴悲伤四、研读课文,读出感悟。1、读课文,找同学翻译。2、问题预设:1.诗中描写兵役苛酷的句子是:2.描写战争惨烈的句子是:3.差役与老妇情态形成鲜明对比的句子是:4.表明老妇已被抓走的句子是:5.老妇的致词是一气呵成,跟差役没有关系,对吗?请同学们补充差役的语言(补白)。3、细读课文,读出人物及其情感特征。要点提示:抓住人物在其所处事件中表现出的情感。老妪:差役:四、课外拓展,编演短剧。把《石壕吏》改成一幕短剧。1、出示要求:①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②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补充材料《石壕吏》课本剧时间——暮夜地点——石壕村人物——官司吏甲,官吏乙,老妇,老翁,儿媳,孙子背景——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人人自危场景——一破旧房子。(《江河水》音乐起秋,暮。房子大门紧闭着,秋风吹来,门有些晃动。不远处,立着一个刻有“石壕村”三个大字的木牌。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房了外空无一人,只是屋子里透出些许昏暗的亮光。屋子里时不时地传出孩子的哭声。)话外音:公元758年,安史之乱中,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四处抽丁补充兵力,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又一个深秋的晚上,在石壕村的一所破旧小屋中,一对老夫妇在昏暗的亮光下,正在痛苦地说些什么。一切都是那么宁静……)【老妇人】:(手拿信,哽咽地)老伴,大儿子来信了,莫不是……【老翁】:(强作镇定)别,别瞎想。让我看看。(拿过信)【老翁】:(读信哭)……儿子,儿子……(几欲昏倒,信纸飘落)【老妇人】(手颤巍巍地看信,眼神呆直):老天爷啊,你为什么不给我们留条后路哪?(老翁,老妇抱头痛苦哭作一团)(里屋正在带孩子的媳妇听见了老人的哭声,连忙出来。)【媳妇】爸,妈,怎么了?(忽然想起什么,浑身一震)是不是(停顿),他来信了?【老翁】(把信藏在身后,努力使语气平静,但还是极不自然)不,不是,我们没哈,你,你去带孩子吧。【媳妇】(越发坚定的语气)爸,妈,你们就不要在瞒我了,是不是我丈夫出事了,是不是呀!快告诉我!【老妇人】(匆匆拭干泪)没有,真的没有,别担心了,说不定过两个月他们兄弟三人就回来了。【老妇人】(扶着媳妇上前,强忍眼泪,给媳妇理头发理衣服,带着笑)孩子,他们三个很快就会回来了。到那时,妈妈给你制两件好一点的衣服,让你好好歇两天,不能让你再干家里的重活了。(媳妇和老妇人抱头痛哭)【媳妇】(将信将疑)妈,如果真的有什么,你们不要瞒着我呀!(里屋衣着褴褛的孩子歪歪扭扭的跑了出来,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孙子】妈妈,我饿了,什么时候才吃饭呀?【孙子】奶奶,爷爷,我饿了我饿了。(抱着爷爷奶奶哭)【媳妇】(媳妇在储物柜中翻箱捣柜一翻,终于从柜底找到半个饼子捧在手上)孩子,家里就只有这一个饼子了,爷爷奶奶都两天没有吃饭了。妈妈实在不能给你吃啊!【老妇人】(一顿足,冲上前,和媳妇争抢那块饼)(孙子抢过狼吞虎咽)(正在此时官吏甲、乙登场。气势汹汹,手持一米长的木棍。)【官吏甲】(蛮横地):屋里的人都通通给我出来,否则别怪大爷我不客气。【老妇人】(惊慌):哎,就来了。(两位官吏撑着木棍站着。)【老翁】(小声地,有些紧张):天呀,他们怎么又来了!【老妇人】:老头子,快跑吧,不跑就来不及了,等他们走后,你再回来。(“砰砰砰”。官吏们等不及了,把破旧的大门擂得山响)。【官吏乙】(生气地):你们怎么还不出来,这大冷天的,想冻死我们呀。【媳妇】(着急地):来不急了,爸爸,你赶快走吧。【老翁】(有些不放心,一家人撕扯起来)【老妇人】:哭出声来,你再不走,这个家就完了!【媳妇】妈——(困惑不解的神情)【老翁】(痛苦地):老天哪!(老妇人和媳妇把老翁推出后门)(老翁慌忙地从后墙翻走,人已远去了,老妇人、媳妇还朝着他的背影远远眺望。音乐渐弱)【官吏甲、官吏乙】妈的,屋里的人磨蹭什么?快开门!(甲一脚踹开了门。)(媳妇带儿下去,老妇人来到大门前,理了理衣服。把门打开。)【老妇人】(悲凄地):二位大爷,请问有什么事?【官吏甲】(没好气地):老婆子,你们找死哪!【官吏乙】(凶巴巴地,抖出文书):奉李光弼大人之命,我们是来征兵的,快叫你家里男人出来!【老妇人】(平静地):我家早已没男人了。【官吏甲】(毫不相信地)那你的丈夫、儿子哪去啦?【老妇人】:(泪眼婆娑)我哪里还有儿子……(边说边用衣服擦试眼泪,还不时回头望望,害怕儿媳听见)才刚接到三儿子才托人稍信来,说他的俩个兄弟都才在战场上送了命。(嚎啕大哭)活着的那个不过是苟且偷生。死了的就永远的去了!(老妇人发抖的手拿出信,说到这里早已泣不成声,一脸痛苦的表情。)(媳妇在里屋听见,几欲晕倒,抱着孩子强忍住哭)【官吏乙】(口气稍软):那你丈夫呢?他去哪了?【老妇人】(仍表现出痛苦的样子):哦,你说他,他早已不在人世了。【官吏甲】:那你家还有什么人。【老妇人】:回老爷的话,现在家里再也没有一个人。(这时,从屋里又传来几声孩子的啼哭声)(差吏冲到里屋揪出媳妇和孙子,一家人哭成一团)【官吏乙】:(一把扯掉信)死老婆,你好大的胆子,给我如实招来。【老妇人】(胆怯地):小的不敢,家里确实没有什么人了,只有个小孙女儿和我的媳妇儿。因为有了这个小孙子,我媳妇儿才没有离去。可是,她连进出门都没有一件象样的衣服呀!【官吏甲】:我可不管,但上面规定了,每家抽一丁,必须交人!【老妇人】:大爷,你就饶过我们吧!【官吏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