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一、行星地球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2.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3.太阳系及其成员:●八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又可以分为三类:(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2)巨行星:木、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2)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温差不大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8图1-1-15)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三、地球运动: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2.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另一周期(昼夜交替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m/s),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3.地球公转:●绕转中心:太阳●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直射点运动周期)●公转轨道:椭圆形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注意: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黄赤交角(23026’):黄道面和赤道面之间的夹角。4.地球运动的意义:●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公转: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形成。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黄赤交角(23o26’)。5.地球运动的计算:●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太阳高度为0。晨线:由夜变为昼。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6:00昏线:由昼变为夜。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00●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o,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解题的三个方法:(1)求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o,余数7.5则整数为时区序号;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2)两个时区之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3)“东加西减”:所求点在已知点以东用“+”,以西用“—”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o的地方时。伦敦为0区。地方时的计算:每差15o=1小时(每1o=4分钟),向东就加向西就减。●日界线:原则以180o经线作为日界线,不过有些曲折。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减一天;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加一天。日期的界线:0时所在经线和日界线(180o经线)●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图:●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解昼夜长短的三个方法:(1)求某地昼夜长短:过该点作纬线或纬线圈,白天占的部分多的就是昼长夜短,反之。(2)某地昼长X,则日出为12:00—X/2,日落为:12:00+X/2。(3)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注意:解题突破点:赤道终年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正午太阳高度计算:H=90―∣(φ±λ)∣说明:φ为所求地纬度,λ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当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时用φ-λ;当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分别在南,北半球时用φ+λ:●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12:00。●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一、地球的圈层结构1.研究手段:地震波地震波又分为:纵波(P)和横波(S)。注意: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所以一般在陆地上发生地震时先感觉到上下震动,然后才是左右震动;在海洋上只有上下震动。2.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与地幔之间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之间是古登堡界面。●软流层:地震和岩浆的发源地。处在上地幔的上部,但不是顶部。●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3.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二、岩石圈的组成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2、岩石圈物质循环:(P29)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4、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5.地质构造:褶皱岩层年龄地貌应用背斜中心老、两翼新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修隧道、找油气向斜中心新、两翼老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找地下水断层:垂直运动产生断块山(如泰山、庐山)和断陷谷(渭河、汾河谷地)如左图:乙:背斜丁:向斜丙:断层第二节:大气圈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二、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三、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最简单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凸高凹低2.(P38)海陆风:图(活动)。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3.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4.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5.摩擦力: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1.(P40)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记住名称、位置以及风带的风向。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2.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环流。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的时候,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冬季南移。注意: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冬季。4.(P4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5.气压中心:亚洲北太平洋冬季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夏季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6.(P43)季风:(重点)夏季:东亚盛行东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冬季:东亚盛行西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是东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7.气候类型:(重点)注: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要把降水和气温描述清楚。(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气候:一般温度高于0o,降水不多也不少。(2)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之下: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注:地中海气候降水夏天少冬天多,开普敦是地中海气候。我国的气候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温带季风气候(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3)世界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间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回归线间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干湿季交替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25°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30°大陆内部、西岸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副高或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岸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气温日、年较差大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60°~70°间极地大陆(海洋)气团冬寒长夏暖短寒带苔原带北纬70°~80°间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冰原带南北半球极地内陆极地气团控制全年酷寒高山高原高山高原气候高大的山地、高原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温随高度而降低(二)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根据平均气温最低月和最高月出现的月份,判断该地所属的半球,若平均气温最低月出现在1月,最高月出现在7月,表明该地在北半球,反之在南半球。2、根据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判断所处的热量带。3、根据年降水量及各月的分配情况,确定降水季节分配类型;4、综合考虑热量带和降水季节分配类型,判断气候类型。五、常见的天气系统(重点)1.(P44)气团、锋面、锋线、锋的概念(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2)锋面:当冷暖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叫锋面。(3)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