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防治教案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题目:猪寄生虫疾病课时:7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猪体内外寄生虫疾病的种类和病原2.掌握猪体内外寄生虫病的病原及其特性,疾病症状,剖检症状和防治措施3.了解猪寄生虫疾病的流行特点。能力目标:使学生对猪寄生虫疾病有基本的了解二、教学重点1.猪体内外寄生虫疾病的种类和病原2.防治猪体内外寄生虫病的病原及其特性,疾病症状,剖检症状和防治措施三、教学难点1.猪体内外寄生虫病的病原及其特性,疾病症状和防治措施四、教学方法:理论讲解,多媒体教学五、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引入〉寄生虫也是危害猪健康的一类疾病。〈新课讲解〉一、猪蛔虫病1、概述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内引起的疾病。仔猪感染率高,特别是在卫生状况差的猪场和营养不良的猪群中,感染率更高。2、病原体猪蛔虫是一种大型虫体。新鲜虫体为淡红色或淡黄色,虫体呈中间稍粗,两端较细的圆柱形。虫卵黄褐色,卵壳厚未受精卵狭长,多数无蛋白膜,或有而甚薄,且不规则。3、生活史(结合图3-1讲解)猪蛔虫属直接发育型。雌虫产出卵随粪便排至体外,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充足环境下,经3~5周发育为感染性卵。猪吞食感染性卵后,幼虫孵出,钻入肠壁血管,多数幼虫随血循通过静脉到达肝脏,在肝脏内进行第2次蜕化,随血液经肝静脉、后腔静脉进入心脏和肺动脉到肺部毛细血管,并进入肺泡。在肺泡内进行第3次蜕化,离开肺泡经细支气管和支气管上行至气管,随痰液进入口腔,咽下后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自感染到虫体成熟需2~2.5个月。在宿主体内寄生约7~10个月后,即随粪便排出。4、流行病学本病流行广泛,仔猪多见,主要原因是蛔虫生活史简单,虫体繁殖力强,产卵数多,卵对外界因素抵抗力强。蛔虫有强大的繁殖力,每条雌虫每天平均可产卵10~20万粒。因此,地面受虫卵污染十分严重。学生观看蛔虫图片学生观看图3-1并理解25、病原及其特征虫卵对各种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很强,卵膜保护胚胎不受外界各种化学物质的侵蚀,保持内部湿度和阻止紫外线透过,加之虫卵的全部发育过程都是在卵壳内进行,使胚胎和幼虫得到了保护。虫卵的发育除要求一定的湿度外,以温度影响较大。28~30℃时,经5分钟杀死虫卵;如在-20℃~-27℃时,感染性卵可存活3周。虫卵对各种化学药物也有较强的抵抗力,常用消毒药的浓度不能杀死虫卵。卵在疏松湿润的耕地或园土中一般可以生存2~3年之久;在夏季阳光直射下,至数日内死亡。蚯蚓可为本虫的贮藏宿主。第二课时〈复习〉1、蛔虫有什么样的生活史?2、蛔虫卵的抵抗力怎样?〈新课讲解〉6、致病作用与病状(播放视频)(1)幼虫阶段与成虫阶段有所不同,幼虫移行时造成各组织器官的损伤,尤其对肝和肺脏危害严重,常引起蛔虫性肺炎,出现咳嗽病状。有时因幼虫移行造成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常可并发流感、猪喘气病和猪瘟病等。(2)成虫寄生时常引起小肠卡他性炎症,大量寄生可阻塞肠道,出现阵发性痉挛性腹痛,甚至造成肠破裂而引起死亡。蛔虫钻入胆管可引起胆道蛔虫症,病猪剧烈腹痛,发生阻塞性黄疸。多数病猪在轻度感染时病状不明显,主要表现消化障碍,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阻。严重病猪表现腹痛、下痢、迅速消瘦,贫血,有时出现神经病状。7、诊断临诊表现贫血、消瘦、生长缓慢或停滞,初期发生肺炎,抗菌素治疗无效时可怀疑本病。生前诊断可用粪便检查发现特征性虫卵而确诊。死后剖检时,在肺、心有出血点、肠粘膜炎症及肠腔有大量虫体。8、防制(1)每年定期进行两次全面驱虫。对2~6个月龄仔猪,在断奶后驱虫1~2次,以后每隔1.5~2个月再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2)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做好猪场各项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工作,减少感染;增强猪的免疫力,供给猪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减少猪拱土和饮污水的机会。(3)保持圈舍和运动场清洁,猪舍应通风良好,光照充足,避免阴暗、潮湿和拥挤;猪圈内定期消毒,勤换垫草。粪便堆积发酵处理。学生总结学生回答学生观看视频并了解蛔虫造成的症状和危害学生总结3(4)严格检疫,对新引进的猪要先隔离饲养,进行粪便检查,经1~2次驱虫后再合群饲养。治疗措施左咪唑,8mg/kg体重,混料喂服,也可配成5%的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亦可皮肤涂擦。噻苯唑,100~150mg/kg体重;哌哔嗪,300~400mg/kg体重;敌百虫,100~150mg/kg体重;酒石酸甲噻嘧啶,5mg/kg体重;丙氧咪唑,剂量为10mg/kg体重。以上药物均混料喂饲。〈作业〉P591〈总结〉蛔虫是一种寄生于猪肠道的体内寄生虫,容易危害仔猪,感染率非常高。在饲养过程中,应定期驱虫,可用多种预防和治疗。第三课时〈新课讲解〉二、肺丝虫病1、概述本病是由后圆科后圆属的线虫所引起的,因肺丝虫寄生于猪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故又称猪肺线虫病或猪后圆线虫病。本病呈地方性流行,主要危害仔猪,严重感染时引起肺炎,可造成死亡,如发病不死,也严重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和降低肉品质量。2、虫体特征与生活史(结合图3-2讲解)寄生于猪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雌虫在宿主支气管内产卵,卵随支气管所排粘液一起通过咳嗽被咽下,随粪便排出外界,卵在潮湿的土壤里吸收水分使卵壳膨胀而破裂,孵出第一期幼虫,幼虫和虫卵被蚯蚓吞食后而受感染。如吞食虫卵和第一期幼虫则在蚯蚓内孵化,第一期幼虫多寄生于蚯蚓的胃壁和食道壁,在6—9月份,当气温为25.5—28℃时经7—8天进行第一、二次蜕皮,发育成感染性幼虫,随粪排至土壤中,当蚯蚓受伤时,幼虫可以逸出进入土壤。猪吞食了土壤中的感染性幼虫或有感染性幼虫的蚯蚓,在猪肠内被消化释放出感染性幼虫,感染性幼虫钻入猪盲肠壁,经1—5天发育,进行第三、四次蜕皮,经肠壁淋巴系统由静脉到肺,钻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再到细支气管、支气管和气管,约在感染后第28天发育为成虫排卵。3、流行病学本病多发于温暖潮湿季节,蚯蚓的生活习性是在温暖季节最活跃,故猪在夏秋摄食蚯蚓的机会多,所以受感染的也较多,尤其是在雨后放牧。感染率由春季开始增多,9—10月达到高峰4、临床症状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但影响生长和发育。本病主要危害仔猪,严者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在早晚和运动时或遇冷空气袭击时可出现强力阵咳,一次能咳40—60声,咳嗽停止时随即表现吞咽动作(咽师生总结学生看图3-2并理解4下痰和虫卵)。有时鼻孔流出脓性黏稠鼻液。呼吸困难,结膜苍白,肺部有罗音。食欲减少或废绝。表现进行性消瘦,行动缓慢,严重者可引起死亡。有的即使病愈,生长发育缓慢。5、病理变化膈叶腹面边缘有楔状肺气肿区,支气管增厚、扩张,靠近气肿区有坚实的灰色小结。支气管内有虫体和粘液。6、防治(1)猪场建在高燥干爽处,猪舍、运动场应用坚实的地面,注意排水。(2)猪粪按时清除,进行堆肥发酵。(3)应对猪场进行有计划预防性和治疗性驱虫。(4)在流行地区,可用1%烧碱或30%草木灰水,淋湿猪舍、运动场。(5)对病猪及时发现确诊,及时治疗,可采用如下方法:①用1%敌百虫液,仔猪1毫升,育肥猪每25千克体2—3毫升,以人用静注针头刺入气管缓慢注入。②用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8毫克,混入饲料或饮水中给药。③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皮下注射。④海群生每千克体重0.1—0.2克,配成30%溶液皮下注射,或内服,隔3—5天1次,连用2—3次。⑤对发生有支气管炎和肺炎的猪采取对症治疗。第四课时三、囊虫病1、概述(播放患病组织局部图片)由带科带属的链状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猪所引起的疾病。链状带绦虫只寄生于人的小肠中。猪囊尾蚴不仅寄生于猪,而且可寄生于人的脑、心肌等器官中,往往导致严重后果。本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2、病原体(播放网络查询图片,展示不同阶段的虫体特征)猪囊尾蚴,亦称猪囊虫,呈椭圆形,白色半透明的囊泡,囊内充满液体。囊壁上有一个内嵌的头节,头节上有四个吸盘。链状带绦虫,亦称有钩绦虫或猪带绦虫,呈乳白色,扁平带状,2~5m,头节小呈球形,其上有四个吸盘,有顶突,顶突上有25~50个小钩分两排。全虫由700~1000个节片组成。未成熟节宽而短,成熟节片长宽几乎相等呈四方形,孕卵节片则长度大于宽度。每个节片内有一组生殖系统,睾丸为泡状,约150~300个分布于节片的背侧。生殖孔略突出,在体节两侧不规则地交互开口。孕卵节片内子宫由主干分出7~13对侧枝。每一孕节含虫卵3~5万个,孕节单个或成段脱落。虫卵圆形,浅褐色,两层卵壳,外有层薄,易脱落,内层较厚,有辐射状的条纹,学生总结学生观看图片并对比课文描述学生观看5称胚膜。内含六钩蚴。虫卵大小为31~43µm。4、生活史(结合图3-3讲解)链状带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中,其孕卵节片不断脱落,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或孕卵节片在直肠或外界由于机械因素破裂而散出虫卵。猪吞食孕卵节片或虫卵而感染。虫卵或节片经消化液的作用而破裂,六钩蚴逸出,借助小钩作用钻入肠粘膜的血管或淋巴管内,随血流带到猪体的各部组织中,主要是横纹肌内。约经2个月发育为成熟的猪囊尾蚴。猪囊尾蚴在猪体内可生存数年,死亡后钙化。人吃入含有猪囊蚴的病肉而感染。猪囊尾蚴在胃液和胆汁的作用下,于小肠内翻出头节,用其小钩和吸盘固着于肠粘膜上,从颈节不断长出体节。感染后2~3个月发育为链状带绦虫,在人的小肠内可存活数年至数十年。一般只寄生一条,偶有数条。5、对人畜危害人感染囊尾蚴的途径和方式有两种:一是链状带绦虫的虫卵污染人的手、蔬菜等食物,被误食后而受感染;二是链状带绦虫的患者发生肠逆蠕动时,脱落的孕节随肠内容物逆行到胃内,卵膜被消化,逸出的六钩蚴返回肠道钻入肠壁血管,移行至全身各处而发生自身感染,多见于脑、眼、皮下组织和肌肉等部位。猪囊尾蚴还可在野猪、猫、犬等动物体内寄生。第四课时〈复习〉1、感染猪囊虫病对人畜有哪些危害?〈新课讲解〉6、流行病学猪囊尾蚴属全球性分布,其发生和流行与下列因素有关:猪囊尾蚴主要是猪与人之间循环感染。猪的唯一感染来源是链状带绦虫的患者,他们每天向外界排出孕节和虫卵,而且可持续数年甚至20余年。猪囊尾蚴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人的粪便管理和猪的饲养管理方式密切相关,猪接触患者粪便的机会越多,越易造成流行。人感染猪带绦虫主要取决于饮食卫生习惯和烹调与食肉方法。如有吃生猪肉习惯的地区,则呈地方性流行。此外,烹煮时间不够亦可能获感染。对肉品的检验不严格,病肉处理不当,均可成为本病重要流行因素。链状带绦虫繁殖力很强,患者每月可排出200多个孕卵节片,每个节片含虫卵约4万个。虫卵在外界抵抗力较强,一般能存活1~6个月。7、致病作用与病状(播放患病猪肉图片和病猪视频)(1)猪囊尾蚴的致病作用主要决定于虫体的寄生部位。重度感染时,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水肿、衰竭、胸廓深陷入肩胛之间,前肢僵硬,发音嘶哑和呼吸困难。大量寄生脑时,可引起严重的神经扰乱,特别是鼻部的触痛,强制运动,癫痫,视觉扰乱和急性脑炎,有时突然死亡。图3-3并了解其生活史学生回答学生总结学生观看视频图片并理解6(2)链状带绦虫用其头节固着在人的肠壁上,可引起肠炎,导致腹痛、肠痉挛,同时可夺取大量营养。虫体分泌物和代谢物等毒性物质被吸收后,可引起胃肠机能失调和神经病状。猪囊尾蚴寄生于脑时,多数患者有癫痫发作,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和消失,严重者可致死亡。寄生在眼时可导致视力减弱,甚至失明。寄生于皮下肌肉组织中,使肌肉酸痛无力。人绦虫病通过粪便检查发现孕卵节片和虫卵确诊。8、防制(1)对猪囊尾蚴的治疗:①吡喹酮,每日为30~60mg/kg体重,共服3次;②丙硫咪唑,每日为30mg/kg体重,服药3次。(2)预防①加强肉品卫生检验,定点屠宰,病肉按国家有关条例处理;②对人群普查和驱虫治疗,排出的虫体和粪便深埋或烧毁;③加强人粪管理和改善猪的饲养管理方法,做到人便入厕,猪圈养,切断感染途径;④注意个人卫生,不吃生的或不熟的猪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猪囊尾蚴的危害性和感染途径与方式的认识,提高防病能力。〈总结〉得猪囊虫病的猪出的肉民间俗称米猪肉,猪肉一定要煮熟吃,并且做菜的砧板等也容易沾染,应定期消毒。防制囊虫病主要是搞好猪群卫生,处理好粪便,注意观察猪只是否患病。并且定期进行驱虫。有多种药物都可以用来治疗该病。〈作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