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二植物病理基础植物病理基础植物病害概述植物病原生物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植物病害的诊断植物病害概述植物会得病吗?你知道哪些植物病害?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互相作用机制、以及病害防治等的学科。相关学科真菌学植物生理学气象学细菌学生物生物化学作物栽培学病毒学遗传学育种学线虫学分子生物学土壤学植物学肥料学昆虫学植物病理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植物病害(plantdisease)植物活体在生长或贮藏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的恶劣、或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扰,致使植物活体受到损害,包括正常的新陈代谢受到干扰,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遗传功能发生改变,最后导致植物产品的品质降低或数量的减少等。苹果树腐烂病苹果树腐烂病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韭菜第二节、植物病害的重要性作物减产:平均10-15%,严重时绝产;品质下降:纤维、油料和糖料作物,除了减产,纤维低劣、含油率和含糖量下降,品质低,降低商品价值。引起人畜中毒:赤霉病-赤霉烯酮,头昏、恶心、呕吐、抽风,严重者死亡;甘薯黑疤病-黑斑酮甘薯引起牲畜中毒;限制作物种植:东北、华北因红麻炭疽病停种;北美因板栗疫病毁灭;增加生产投入:因防治病害投入人力、物力和各种设备增加开支、降低经济效益;环境污染:大量使用农药。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1945-1946:爱尔兰大饥荒饿死25万人,150万逃荒到北美洲葡萄霜霉病1880:法国波尔多地区爆发葡萄霜霉病,酿酒业濒临破产。1943年:印度孟加拉邦水稻胡麻斑大流行,饿死200万人,数百万人逃荒。1970年:美国玉米小斑病流行,直接损失10亿美圆。1950年:中国小麦条锈病大流行,小麦减产60亿斤。第三节、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非生物因素:包括各种化学的和物理的环境因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接触的土壤和大气中各种物理因素在一定时期内的过多或不足,或者比例失调都会引起病害。这一类因素所致的病害不能从一个植物传染给另一个植物,所以又称非传染(侵染)病害(noninfectiousdisease)或生理病害(physiologicaldisease)或非寄生性病害(nonparasticdisease)。生物因素:由各种病原生物寄生和致病的结果。病原生物大多数是肉眼难于看见的微生物,其中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植原体、类立克次体、线虫、螺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和寄生性藻类。侵染性病害的构成因素病害三角(自然生态体系)病害四角(农业生态体系)植物病害的分类有无生物因素: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病原种类: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寄主:粮食作物病害、园艺作物病害、林木病害等。发病部位:根部病害、叶部病害、果实病害、枝干病害等。寄主发育阶段:苗期病害、成株病害和产后病害等。传播方式:气传病害、土传病害,介体传播病害等。第四节、寄生现象一、寄生现象(parasitism)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收食物的现象称为寄生现象。一般把寄生的生物称为寄生物(parasite),被寄生的生物称为寄主(host)。二、寄生性和致病性1、寄生性:是病原物克服寄主的组织屏障和生物抵抗,而获取营养以生活的能力。根据寄生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类:专性寄生物(obligateparasite):必须从生活着的寄主细胞中才能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当寄主的细胞或组织死亡后,其寄生生活在这一范围内也就被动地终止了。锈菌、霜霉菌、白粉菌、植物病毒、类病毒和植原体。兼性寄生物(facultativeparasite)以寄生生活为主要生活方式,但也有一定的腐生存活能力。如黑粉菌。兼性腐生菌(facultativesaprophyte)通常以腐生方式在自然界生活,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寄生生活。如灰霉菌、青霉菌等。按营养方式分为三类:活体营养型(biotroph):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的寄生物。死体营养型(necrotroph):除寄生于活的植物组织上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生物.腐生物(saprogen):只能从死的有机体上获得营养物质。2、致病性(pathogenicity)又称致病力,指病原物在寄生过程中侵染危害植物使之发病的能力。对寄主体内养分和水分的大量掠夺和消耗;可以分泌各种酶或毒素、有机酸和激素等,直接间接破坏植物细胞和组织使它们增殖或膨大,或拟制它们的生长和发育。寄生性和致病性的关系寄生性和致病性是病原物统一的特性,但是两者的发展方向并不一致。专性寄生菌不使植物细胞和组织发生崩解性的坏死病变,如锈菌,初期病变不明显。兼性腐生菌仍未脱离腐生菌以死物为营养来源的习性,它的寄生过程是先以体外毒素和水解酶杀死及分解植物组织,再进而获得营养物质。以致病性为寄生性的先导。兼性寄生菌的致病性和寄生性的关系因病原菌不同而差异很大。寄主范围上的差别:专性寄生的真菌和寄生性强的细菌寄主范围狭窄,有的仅限于同属、同种的植物;兼性腐生菌及一些兼性寄生菌有较广的寄主范围,可包括几个甚至几十个科的植物。三、植物病害的症状症状(symptom):植物患病后显示的能被人类感官所觉察的异常变化状态,就是植物病害的症状。症状可以区别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特征——病状和病征。病状:是患病植物本身在受到某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后,由内及外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斑点、炭疽、疮痂、溃疡、腐烂、腐朽、萎蔫、立枯、猝倒、枯焦、花叶、条纹、畸形、瘿瘤、丛生等。病征:是生长在植物生病部位表面的病原体。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病害都有病征表现。真菌、细菌。粉、霉、黑点、菌核、溢脓等。斑点:发生在叶、茎、果等部位,患病组织局部坏死,有明显的边缘,形状、大小、颜色各异。大斑小斑紫斑角斑轮斑炭疽:斑中有轮状排列的小黑点,黑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疮痂:在病斑上有增生的木栓层,表面粗糙,或病斑枯死后,因生长不平衡,发生龟裂。柑橘疮痂病梨黑星病溃疡:植物皮层坏死、腐烂,使木质部外露。多见于木本植物的枝干。腐烂:患病组织崩解、变质,细胞死亡。软腐干腐白腐腐朽:木质部的分解变质。萎蔫:植物局部或全部由于水分丧失膨压使叶萎垂的现象。病理性萎蔫:输水组织受破坏,不可恢复。枯萎、黄萎、青枯。生理性萎蔫:可以恢复。立枯和猝倒:幼苗阶段,茎基部受破坏,植株表现萎蔫以致死亡。立而不倒称立枯;迅速倒伏称猝倒。枯焦:芽、叶、花、穗等器官,局部或全部地变色枯死。为斑点、条斑等的发展或联合造成地整体枯死。表现迅速枯焦病状的病害称为疫病或瘟病。花叶:叶片色泽浓淡不均,深绿与浅绿相间夹杂。由病毒引起的病状。黄化:叶片部分或全部均匀褪绿、变黄,或呈其它颜色。条纹:嫩茎、果实和叶片上表现出褪绿,间杂其他颜色或枯死的条斑。真菌、细菌,病毒。畸形:多种促进性和拟制性的病变都可能导致各种畸形病状,大多表现为散发性。果实叶片瘤:局部细胞增生,形成不定形畸形结构。瘿:内部包孕着大量的病原物叫瘿。癌:某些细菌引起的植物根部肿瘤,具残余疏导组织。丛生:枝叶密集发生,形如扫帚状。病征类型1、粉:某些真菌孢子在病部表现的特征。锈白锈白粉黑粉2、霉:由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组成。霜霉绵霉青霉绿霉3、黑点:真菌的繁殖器官。4、菌核:真菌菌丝交结形成的结构。大小、形态各异。5、马蹄状、木耳状物:高等担子菌的繁殖器官,发生于树木的枝干上。6、缢脓:细菌性植物病害在病部表面缢出含菌体的液滴。症状内部症状外部症状病状病征植物病原生物真菌(菌物)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真菌与真菌病害1.真菌的主要特征真核生物营养体多为分枝的丝状体,营养方式为吸收繁殖产生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少数种类是纤维素2、真菌的分类进展(1)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在CarlvonLinnaeus(1753)的动物(Animalia)和植物(Plantae)生物两界系统中,真菌归于植物界的真菌门(Eumycophyta)。在R.H.Whittaker(1969)的原核生物(Monera)、原生生物(Protista)、动物(Animalia)、植物(Plantae)、真菌(Fungi)生物五界系统中,真菌独立为真菌界(Fungi)。(1)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在Cavaliver—Smith(1981—1988)的原核生物(Monera)、原生动物(Protozoa)、胆藻(Biliphyta)、眼虫动物(Euglenozoa)、藻物(Chromista)、动物(Animalia)、绿色植物(Viridiplantae)、真菌(Fungi)生物八界系统中,原来的真菌被分在原生动物界、藻物界和真菌界。将原来的真菌界生物称为菌物依据G.C.Ainsworth的《真菌辞典》第六版(1971)和《真菌进展论文集》(1973)建立真菌分类。1.营养体是无细胞壁的变形体或原生质团,营养方式主要是吞食……….…….….黏菌门(Myxomycota)1.原生质团或假原生质团缺乏,营养阶段为典型的丝状体..………………….……真菌门(Eumycota)22.具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囊………………...….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2.不具游动孢子………………………………………………………………………………………………33.具有性阶段…………………………………………………………………………………………………….43.缺乏有性阶段……………………………………………………..…...……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4.有性生殖形成接合孢子……………………………………………..……..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4.无接合孢子…………………………………………………………………………………………………55.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5.有性生殖形成担孢子…………………………………………………….….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2)真菌界分门、亚门检索表(Ainsworthetal,1971,1973)Cavaliver—Smith(1981—1988)提出生物八界系统,《真菌辞典》第八版(1995)接受了生物八界系统。黏菌、根肿菌归在原生动物界卵菌和丝壶菌归在藻物界其他真菌都归在真菌界(3)菌物各成员在生物八界系统中的地位(4)真菌的命名第一词是属名,第二词是种名。属名的首字要大写,种名则一律小写。拉丁学名要求斜体。•命名人的姓名写在种名之后,如学名已改动,原命名人置于括号中寄生霜霉[Peronosporaparasitica(Persoon)Fries]•如果命名人是俩人,则用“et”或“&”连接。禾顶囊壳[Gaeumannomycesgraminis(Sacc)ArxetOlivier]•当一学名为无效名称而被另一命名人作为有效名称发表时,两命名人之间以“ex”连接。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exFr.)命名法:linnaeus的拉丁双名制命名法主要代表菌1.鞭毛菌亚门一、概论特点:具有游动孢子。多水生,少数两栖或陆生;腐生、寄生、专性寄生。二、形态特征(一)营养体低等种类单细胞或单细胞具假根,多数为典型菌丝体,分枝,多核,无隔膜。无性繁殖1、游动孢子鞭毛类型:尾鞭式:基部坚实,端部细软而有弹性,无茸毛。茸鞭式:呈羽毛状结构,有一长的主轴,沿主轴两侧有茸毛。鞭毛的结构“9+2”鞭毛:9根纤丝(3根亚纤丝/根)+2根纤丝(2根亚纤丝)=11根纤丝(31根亚纤丝)游动孢子囊低等:有水才能萌发高等:有明水,温度低,产生游动孢子——间接萌发温度不高,直接产生芽管——直接萌发。有性生殖低等的种类以游动配子结合,产生合子,发育成休眠孢子囊;大多数以异形配子囊结合产生卵孢子。重要属及所致病害油壶菌属(Olpidium):菌体在细胞内寄生,整体产果式,形成孢子囊或休眠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