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缺失的成因及对策【摘要】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部分农村中小学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以及长期以来重男轻女的偏执观念和家庭教育观念淡泊,教育方式单一,从而出现农村家庭教育缺失。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成因,提出了有效的教育策略,使农村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倡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成因;对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每个人的精神港湾。同时,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正是一个个家庭,组成了社会,凝聚为共同体。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教的优良传统,一个孩子出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个家庭出了问题。由此可知,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尤其是我国西部农村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生却面临家教不良的现状。对此,我就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一、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1.父母进城务工,家庭教育缺失父母进城务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逐年呈增长趋势。留守儿童中有的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有的孩子干脆寄养到亲戚朋友家,更有甚者只留孩子在家,处于监护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状态。首先,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留孩子在长辈身边抚养教育,隔代教育难以替代子女对父母情感的需求,尤其是处于情感形成与发展关键期的中小学阶段。由于父母亲对留守儿童言传身教式的家庭教育基本缺失,加之其他抚养人或监护人与父母在文化水平、生活习惯、教育观念、性格特征等多方面均存在差异,从而使留守儿童较之非留守儿童,在学业成绩、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以及身体发育方面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不良问题。其次,处于照顾孩子生活方面的考虑,父母双方中选择一方留下来照顾孩子,另一方外出打工。这种模式看似有人照顾教育,实则同样存在极大的隐患。第一,父亲、母亲在家庭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慈母”“严父”,其中任何一个缺位,对孩子的性格形成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第二,由于一方外出打工,致使夫妻两地分居,他们缺少经常性地心理沟通和思想交流,造成彼此情感疏远,最终导致夫妻离异,而父母离异必然造成家庭教育的缺乏,对孩子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2.在中国农村落后地区,依然残留着重男轻女意识在我国古代,女子的使命是相夫教子。女人承担着一个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大责任。古德有讲:“治国平天下之权,在妇女手上。”为什么?好的母亲,就能培养出好的儿女,好的儿女就能够治国平天下。反之,没有好的儿女,将来就没有好的母亲,没有好的母亲,就没有好的后代。足见,女人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而在落后地区,受旧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依然残留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女孩子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低于男孩,而且普遍早婚,这将直接影响母亲的文化素质,间接影响下一代孩子的家庭教育。3.家庭教育意识淡泊,教育内容方法单一一方面农村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认为孩子只要进了学校,学校就该负责管教的全部责任,孩子有任何问题与自己没有关系,一旦孩子在学校出现任何问题,家长就会一味的指责学校,认为学校没有负起教育好孩子的重任。也有部分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却因忙于为家庭创收而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索性忽视家庭教育。另一方面,有些农村家长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够发奋图强,考上好学校,走出农村。因而,过分重视书本知识,只强调孩子考试的分数,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心理状态更不重视。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一是缺乏动手能力,二是缺乏社会经验,甚至存在性格缺陷,有的孩子就因为父母期望过高不堪重负,觉得活着没意思,读书太累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二、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对策首先,应当积极宣传科学的农村家庭教育的理念,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媒体的作用,积极宣传,让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逐步融入到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当中,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农村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倡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其次,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需要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来进行缓解和弥补。一是家庭方面。外务工的父母亲应尽可能地留出一些充足的时间关注和了解自己孩子的生活、学习及心理状况。父母亲要时常与孩子们保持紧密的联系,多和他们进行心理上的交流和沟通。同时,父母亲也要加强与抚养人或监护人的交流和沟通,适当放权给抚养人或监护人,培养自己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不要对其过分溺爱或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教养方式,加强与学校领导、老师的联系,时刻关注孩子身心各方面的变化情况,对一些不良问题给予及时的校正,让他们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二是学校方面。国家应加大学校专项扶持,努力改善寄宿制条件,把寄宿学校办成留守儿童之家,对留守学生,学校要努力营造家庭式温暖,专职生活老师或一对一帮扶教师承担三重身份,即是老师,又是保姆,还是家长。作为老师,要给孩子们指导作业,辅导功课;作为保姆,要操心孩子们的衣食住行;作为家长,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让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体验到亲情和爱,让孩子们对生活老师有话要说,让孩子们愿意和生活老师谈心。学校还应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有效掌握留守儿童各方面发展变化状况,专项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背景,学习生活及心理发展变化状况进行详细记录。这样既可以加强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抚养人或监护人的联系,可以及时地发现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新变化、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监督和管理。三是社会方面,对于父母双方外出打工,造成家庭教育基本上没有的,乡镇社区应加强对留守儿童抚养人或监护人培训,督促其抚养人或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并教给抚养人或监护人科学教育的观念和方法。设置社区教育机构,开展必要的社区教育,招募社会上的志愿者进行一对一的服务,对他们的业余活动加以规范和正确引导。最后,农村家长要转变观念、科学定位,提高自身素质。农村父母一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父母素质的提高是孩子素质提高的前提,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自身言行,注意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二要充分认识孩子的全面发展对其一生的重要性,改变以分数定优劣,以成绩看发展,以钱权为目标的片面化教育观念,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重视培养孩子自信、自强、自立和敢于担当的个性特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养成不断进取、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三是家长要努力学习,力求从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家庭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带头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一定不做,用自己的良好品行,正面言论影响孩子,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心智受启迪,心灵受陶冶。总之,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条件优劣与否,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应重视家庭教育。参考文献:[1]钟茂森.《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2]叶峰,金绍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研究》.《内江科技》,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