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潢川县第三中学:霍方红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潢川三中的霍方红,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次教学说课活动。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平行线的性质》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对顶角、邻补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它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是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平移等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图形的性质是研究图形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它和图形的判定是几何中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对图形性质的第一次系统研究,对今后学习其他图形性质有“示范”的作用。由平行线的判定引入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既渗透了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之间的互逆关系,又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平行线的三条性质都是需要证明的,但是为了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性质1是通过操作确认的方式得出的,在性质1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推理,得到性质2和性质3.这一过程体现了有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渗透了简单推理,体现了数学在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方面的价值。二、说学情我所在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但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新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探索活动也有很高的激情。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平行线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也学会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非常难学。三、说教学目标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分析,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由此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推理和证明;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与联系。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2)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乐趣,增强学习兴趣。(3)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情况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重点:(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2)经历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方法.难点:得到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四、说教法学法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引导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诱导法: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2、新技术教学法:在空间与图形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3、鼓励和表扬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并指导学生进行验证,对学生的观点多加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法指导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五、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先组织学生画两条平行线,然后利用手中的量角器对“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性质进行验证,再通过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在这一性质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推理,得到平行线的另外两个性质。1、梳理旧知,引出新课问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分别是什么?(1)你认为三种判定方法中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2)在三种判定方法中的条件下,都可以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反过来,在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什么关系呢?(3)师生活动:学生代表回答,如出现错误或不完整,请其他学生修正或补充。教师点评。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并引入探究课题,有意识的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为后面类比研究平行线判定的过程来构建平行线性质的研究过程做好铺垫。2、动手操作,归纳性质类比研究平行线判定的思路,首先来研究两条直线平行时,同位角的数量关系。问题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会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师生活动:学生首先对结论进行猜想,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探究,学生代表演示、说明。追问(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下图形成的8个角中,哪些是同位角?猜想在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条件下,同位角有什么关系。你能验证你的猜想吗?师生活动:学生自己画出图形并进行猜想。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准确标记角,能否准确找出同位角,能否正确使用工具比较角的大小。追问(2):你能与同学交流一下你的验证方法吗?师生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如果出现操作或表达不规范的的地方教师给予指正。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度量法,用量角器测量,进行验证;叠合法,通过剪纸、拼图进行比较。追问(3):如果改变截线的位置,你发现的结论还成立吗?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制定方案,进行说明。学生可能做出多个图形,可以通过度量验证,也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的相关功能让截线先运动起来,发现同位角的不变的数量关系。追问(4):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你发现的结论吗?(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追问(5):你能用符号语言表达性质1吗?(如图,如果a//b,那么∠1=∠5.)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验证猜想的探究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由图形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下一步推理性质2、性质3,及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下基础。3、应用转化,推出性质问题3:上节课,我们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出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类似地,你能用性质1,推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内错角之间的关系吗?追问(1):你能用性质1和其他相关知识说明理由吗?师生活动:学生口述推理过程(学生可能使用邻补角或对顶角的关系推导内错角的关系),学生之间进行点评,指出问题或互相补充。追问(2):你能写出推理过程吗?师生活动:学生代表板演,根据学生板演情况,师生共同修改或补充。在此更多关注推理过程是否符合逻辑,不过多强调格式,多给学生鼓励。87654321cba追问(3):类比性质1,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上述结论吗?(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追问(4):你能用符号语言表达性质2吗?(如图,如果a//b,那么∠3=∠5.)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逐步构建研究思路,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思考,从“说理”到“简单推理”过渡。问题4在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下,我们研究了同位角和内错角,那么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你能用性质1推出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吗?(文字语言: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符号语言:如图,如果a//b,那么∠4+∠5=180°。)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代表板演。设计意图: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从而能进行简单的推理。4、巩固新知,深化理解例1如图,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1)从∠1=110°可以知道∠2是多少度吗?为什么?(2)从∠1=110°可以知道∠3是多少度吗?为什么?(3)从∠1=110°可以知道∠4是多少度吗?为什么?例2如图3,AB//CD,AE//CF,∠A=39°,∠C是多少度?为什么?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例1,2中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补充,并演示准确形式。设计意图:例1,2帮助学生巩固平行线的性质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下基础。5、归纳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一下问题:(1)平行线的性质是什么?(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研究平行线性质的过程吗?(3)在推理论证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回顾探究平行线性质的过程,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一般方法。6、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5.3第2,4,6题。7、7、目标检测设计1如图,直线a//b,∠1=54°,∠2,∠3,∠4各是多少度?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掌握。EDCBA1234GFEDCBA2.如图,填空:(1)∵EC//AC(已知)∴∠1=∠C()(2)∵AB//DF(已知)∴∠3=∠____()(3)∵AC//ED(已知)∴∠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设计意图:本题利用较复杂的图形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应用性质的能力。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