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钟丽思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记叙文四大要素。2、把握文章主旨。3、欣赏文中主人公“我”精彩的回答。教学重点、难点:1、梳理各个回合回答的关系及层层推进的方法。2、分析归纳“我”的精神品质,体会“我”答辩的机巧睿智。3、把握大胡子教授的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呆在国内的我们根本无法体会,但往往走出国门的中国游子体会很深,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中国留学生的中国情节。二、解题“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含义:对中国、中国人的尊敬寓意:既写出了中国人的国际地位,又显现了教授的真诚。三、分析课文,中国赢得尊敬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找出本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时间:那年的十二月地点:巴黎十二大学的一堂对话课人物:教授、我、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事件:我和教授对话四、分角色朗读课文,分析我和教授的整个对话过程第一回合:关于中国人如何工作的回答教授:1、作为记者,在中国如何工作?2、作为中国的首长如何工作?教授的第一个问题正好对应了前面的提到刁钻古怪。“我”:“概括地讲”、“愿意”我的回答显示了机智幽默,并暗示了国家宽松的政治气氛和人民舒畅的心情大家:“窃笑”、“哄”、“笑”、“竖”大家的反映说明了他们对我回答由衷的佩服和满意,证明了我的成功。第二个回合:关于国籍的回答教授:1、来自哪个中国?2、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教授的第二个问题是敏感的政治问题,国际上有“两个中国”的暗流。他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的狡黠、傲慢、挑衅,想使我“难堪”,事实上,他想了解中国留学生的政治敏感性。“我”:1、没听清楚争取时间弄清教授问题的真正意图,同时也不想激化矛盾,变被动为主动,引出教授的谬论。2、理直气壮的回答只有一个中国,并有台湾同胞的附和。我的回答纠正了教授的常识错误,显示海峡两岸人的骨气、尊严。大家:“咔咔”反衬了我的成功,各国学生的友善,当时课堂的气氛有紧张转为了活跃。环境描写:说明了问题的尖锐、严肃、敏感,当时课堂紧张冻结沉寂的气氛。第三个回合:关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回答教授:1、你走遍了中国吗?2、谁负责台湾问题?3、怎样解决台湾问题?4、邓小平怎样解决台湾问题?教授在台湾这个问题上穷追不舍,我也意识到了他对台湾问题的兴趣,索性自己把问题引到点子上。“我”:1、讲到台湾。2、年轻的父辈。3、仍健在的父辈。4、邓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把问题引到中国富强的问题上。我明白台湾问题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避免跟教授的正面冲突,而成熟起来的父辈相信能解决好台湾问题。大家:笑声(证明了我回答出色,又成功了。)第四个回合:关于中国富强的标准问答教授:1、邓小平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注意教授此时的神态,表示对我先前回答的肯定)2、中国富强的标准?“我”:“站”、“狠狠”、“一字一字”说明我当时已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教授对我回答的反映:动作、语言、神态总结:此时此刻我才真正明白教授问题的真实目的,我在回答的过程中胜利了,显示了中国人的自强自信,不卑不亢,团结精神。教授则显现了他伟大的人格,表达了他真诚的希望中国富强、人民自强的良好愿望。五、结尾分析六、“大胡子”教授人物形象的分析A、教学严谨,教学水平高,为人正直的学者1、提的问题难度高2、对学生的熟悉了解3、提问思路敏捷B、提问的真正目的:测验中国学生的政治敏感性C、了解了中国人,产生了敬意(欲扬先抑)七、作业:排演课本剧,表现“我”与教授的对话。第二课时【思维训练】1,本文的文学体裁是什么?题目的隐义是什么?(本文的文学体裁是报告文学。题目的隐义是“向中国人致敬”。)2,“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做‘难堪’”中,“几乎”不能删除的原因是什么?(①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难堪”,最后“我”也没有难堪。②教授的目的也不是要学生难堪,而是治学严谨。)3,“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句中的“窃笑”有哪两层意思?(“窃”写出了学生对教授的惧怕,不敢公开笑。“笑”写出了同学对“我”的赞赏。)4,第二回合是关于国籍的问答。教授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教授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了解一般中国人是否都有敏感的政治素质。)5,“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与“那种冻结的沉寂”,分别照应什么?(“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照应开头“12月”。“那种冻结的沉寂”照应“当即冷场”。)6,第三回合是关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问答。“除台湾省外”和教授“搓搓手看着我”,对于塑造“我”的形象有什么作用?(“除台湾省外”这句语言描写,突出“我”反应灵敏,思路周密,无隙可击。教授“搓搓手看着我”,侧面描写“我”很棘手,使教授感到难以应付,手足无措。)7,“我看着他的脸。那脸,大部分掩在浓密的毛发下。”“我才发现他的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这两次对教授的外貌描写,具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前一句说明“我”并未真正认识教授的真面目,未理解他的真实意图。);后一句说明“我”终于感到教授并无恶意,至此教授的面目才完全被看清,即了解了他的真实意图。)8,本文描写“大胡子”教授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其实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欲扬先抑。其实他是一位对中国人民友善的外国友人。)9,“我”与教授的问答围绕哪几个问题?这些问题的过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四个问题:中国人如何工作、”我“的国籍问题、如何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富强的标准。过渡巧妙。写出教授思路极其敏捷。)10,本文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渲染了特定场合的气氛。直接的环境描写,烘托了气氛,比如写冬景、写人们盯着我们三个人的冷场等。通过人物的反应的侧面描写,如课堂上的笑、冻结的气氛、松动椅子的声音等,写出了剑拔弩张及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善气氛。)11.文章主题是什么?()(①通过教授的提问和中国留法学生“我”的回答,表现了中国留法学生不卑不亢的自尊自爱的爱国精神;②反映了外国友人真诚希望中国富强、中国能自强的良好愿望,展现了中国正在逐步上升的国际地位。)12,在对话课上,大胡子教授提出问题,如此“刁钻古怪”,后来,他为什么竟会对“我”“脱帽致敬”,前后态度是否矛盾?为什么?(①应把问题本身的性质和提问人的动机,区分开来。教授提出“两个中国”问题,并非是主张“两个中国”,提出“台湾问题”,说明他对中国情况的关切。②一位编辑曾介绍,这位教授“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做“难堪”,这一重要的伏笔,说明他的提问“刁钻古怪”,并非单是冲我而来,而正是表现了他“闻名于全校”的“教学严谨”。③教授在对话课上,提出了一些有关国家荣辱、政治上十分敏感的问题,是要了解一般中国人是否都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能不能自觉地维护国家的尊严。④教授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在提问题中,被我的爱国热情深深地感染了,因此最后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离开讲台,笑容满面,脱帽致敬,这是他的心迹坦露,也是他正直的表现。)13,“我”与教授对话完了,教授宣布:“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下课。”文章到此可以搁笔,为什么最后还要添写一节,交代“我”与台湾同胞准备去喝咖啡?此节能否省略?(本节对话课,“我”与教授构成了一对主要的矛盾体,对话进行了11次,其中有7次,集中讨论了所谓“两个中国”和“台湾问题”。回答教授第四次提问时,特别交代台湾同胞支持我的意见:“只有一个中国”、“这是常识”。我在回答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时,强调要有海峡两岸的“父辈”来解决。我和台湾同胞,都是“中国人”,都是教授致敬的对象,中国的统一富强,是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我”与台湾同胞,齐心协力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是画龙点睛之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所以最后一节,不能省略。)【课外作业】1,整理学习笔记。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