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第八课:当代文学1信院创意写作中心微信公众号:xycyxzzx投稿邮箱:18035451318@163.com2一、中国当代文学的概念习惯上将1949年以后的文学称为中国当代文学,将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称为近代文学,将五四运动至49年的文学称为现代文学。中国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都是在中国社会大变革时代出现的。中国社会大变革在本质上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农耕文化向工业文化转型,即通常所说的“现代化”过程。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还没有真正完成。3二、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通常将中国当代文学分为三个时期:十七年、文革、新时期。但内在地看,十七年文学与文革并没有根本的区别,文革文学是十七年文学极端化的结果。总的来说十七年至文革的文学是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方针的文学,为政治服务是其最显著的特点。76年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文学也步入了多元发展的时代。4思考练习1、对中国当代文学进行分期,通常有三分法和两分法。三分法将中国当代文学分为、、三个时期。2、十七年至文革的文学是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方针,“”是其最显著的特点。3、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是,他的获奖作品是小说《》。5高行健——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6《灵山》高行健获奖作品7高行健,1940年生,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虽然高行健是集剧作家、小说家、翻译家、画家、导演、评论家于一身的大师级人物,但他的戏剧在国内屡次被禁演,他的作品一直没有得到推崇,部分甚至遭禁,1987年流亡法国(说得不好听就是被赶出去的,看过他的《一个人的圣经》就知道他的那段经历),1997年以“政治难民”身份定居巴黎。他获得诺奖时已是法籍华人,已不属于中国公民,所以,许多国民至今不知道莫言之外咱们还有一位胞兄获得过如此殊誉。8对于高行健的的获奖,人民网专稿《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违背了诺贝尔遗嘱》说:“这次文学评选,可以说是诺贝尔奖金的大贬值。”中国作家协会表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不是从文学角度评选,而是有其政治标准。”当时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指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最近的行动再次表明,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被用于别有用心的政治目的,不值一评”,“有不可告人的政治图谋”。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高行健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的评论员文章,文章说:“在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上的瑞典文学院里,一场闹剧正在上演。一小撮对中国人民怀有极不健康心理的所谓文学专家,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将新世纪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现居法国的华裔‘作家’高行健。瑞典文学院的倒行逆施,极大地伤害了中华民族的感情,这是对12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我们可以认定,瑞典文学院是一贯反动,一贯敌视红色政权,一贯敌视中国人民的彻头彻尾的反动组织。(把诺奖颁给高行健)再一次验证了瑞典文学院的丑恶嘴脸和反动本质。”9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声明:“诺贝尔评委会并没有政治目的,颁奖给高行健是基于他的文学成就,而非他的政治立场。”瑞典文学院给高行健的颁奖理由是“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高行健说,他获奖后对大陆某些人的强烈反应毫不奇怪,并表示可以理解“他们的愤怒”。在中国文化革命期间,高行健曾经被送去接受再教育,并烧掉了整整一箱子手稿。他说,“那真是疯狂,纯粹的疯子。整个人民都热衷于这种恐怖。真是一场梦魇。文化革命开始后,我被迫烧掉自己的日记。所有的东西都失去了——但写作总是我的必需。”他认为在目前的气氛下,自己根本没有机会回到生他的祖国,他更不期望他的作品在国内上演。10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期间,高行健同时以中文与法文创作。作品如《生死界》、《夜游神》、《对话与反诘》、《周末四重奏》等。他的作品内容不是当时红色中国的主流文化,不是在大陆受欢迎的歌功颂德类型的“主旋律”,加上他在文革中的遭遇,他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对人的生存本质的触及人类灵魂的深刻反思。比如《一个人的圣经》、《灵山》。因此,他的书在国内得不到出版。然而法国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他。而且,2002年2月25日,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自为高行健颁发“荣誉军团骑士勋章”,2003年,法国举办“高行健年”以表彰他的成就。文学高于政治。不愿意屈服于当时政治形势的作家或被迫害或被驱逐,其作品便会遭到封杀。若干年后,时过境迁,迫害他的政治灰飞烟灭了,但是高行健先生的文学作品依然会芬芳于人世间。11第一章:十七年至文革的文学12最大特点:现代化的历史要求与反现代化的体制运转策略间的矛盾。现代化应该是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现代化的重要性,并没有被完全认识到。无论晚清政府、国民党还是80年代前的中国,运行的都是一套反现代化的体制。13十七年时期中国体制上主要采用苏联模式,但运转时则带有中国浓厚的封建传统人治色彩。文革十年的中国社会其实是五六十年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两者间没有本质的区别。14二、政治运动与文艺运动49年之后的中国社会追求权力的集中性与思想的统一性,政治对文学的控制特别突出,文学被要求为政治服务。执政党直接干预文学。文艺运动就是政治力量干预文学的结果。15建国以来的文艺运动第一场运动:批判电影《武训传》批判俞平伯为代表的《红楼梦》研究中的反现实主义思想批判胡风的文艺思想、双百方针和反右六十年代反修运动(批判“有鬼无害论”“写中间人物论”“现实主义深化论”等)样板戏、七十年代批林批孔、评法批儒、评水浒等16三、知识分子与作家知识分子和作家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状态:作家一方面享受着“专业作家”的待遇,一方面是人民改造的对象。毛泽东的“皮毛理论”知识分子的“原罪”感政治幻觉使知识分子安于被改造的命运,无法发出独立的声音。17四、十七年至文革的文学观念1.文艺为政治服务为政治服务是双向的:既是政治的要求,也是作家在社会变革时代政治热情的结果。182.主题先行所谓主题先行,即为在创作之前,就应该确立一个明确的思想观念,即主题。主题先行是反现实主义的理论,混淆了作品主题和动机两个概念。两个与“主题先行”相关的理论:A、写本质B、题材决定论193、人物形象英雄化、概念化。写工农兵英雄人物,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就确立下来的原则。人物必须按照他的阶级属性进行塑造。“三突出”(“三陪衬”):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204.情节结构的公式化工农业题材(《创业史》《三里湾》《艳阳天》)主要写路线斗争;战争题材(《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写战争进退得失;革命历史斗争题材(如《红旗谱》《青春之歌》)以人物的成长为主。215.表现形式上的通俗化、大众化为服从宣传教育的需要,提倡表达直露浅近,含蓄朦胧的隐喻象征是绝对反对的,语言也简洁明白。22十七年文学观念的影响政治理性控制了人的感觉、限制了人的想象。作品思想成就、艺术水准都十分低下。23五、十七年至文革的小说建国初的小说创作,沿袭了延安文学。活跃在文坛上的也是延安过来的那批人。五十年代中后期到六十年代初小说创作达到了高潮,在传统看来,这个时代的小说创作,也代表了新中国文学的水平。241.短篇小说A.王愿坚、茹志娟的“截取生活横断面”的模式截取生活横断面是指在生活中,抓取一个片断,通过平凡的人生事,来反映重大事件和时代特点。情节单纯,细节丰富,人物形象主要通过细节塑造出来。25王愿坚写“英雄人物完成性格的一瞬间”。如《党费》《七根火柴》。26茹志娟多写日常生活。《如愿》《百合花》看似是平凡人平凡事,实际上观念化倾向极重。27B.峻青和路翎的“战争浪漫主义”样式峻青富有热情,主观色彩重。其小说多写战争题材,以歌颂英雄为目的。为了对英雄进行理想化,他不惜牺牲真实。代表作品:《黎明的河边》《老水牛爷爷》《山鹰》28路翎带有现代文学后浪漫主义特点,喜欢张扬人物个性。战争加爱情是三四十年代革命文学成功的秘决,但在新中国失去了功效。他喜欢表现战争中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美好人格和战争与个人感情的矛盾。代表作《洼地上的“战役”》29C.李准的配合现实斗争模式《不能走那条路》写土改后农村两极分化的问题,配合合作化运动;《李双双小传》配合大跃进运动,要解放妇女。笔下的“中间人物”形象,非常有生活气息。30D.王蒙等人“干预生活”模式“干预生活”是在56年“双百方针”后提出来的。强调文学要发现和揭示生活中的阴暗面,对改变现实起到作用。主要出现了两类作品,一是暴露问题,二是写爱情人性。31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篇批评官僚主义作风的作品邓友梅《在悬崖上》写爱情,力图表现两种爱情观的冲突。忠实记录了那个时代普通知识分子理解的爱情。322、长篇小说长篇小说在建国初有《保卫延安》(杜鹏程)。五九年左右出现了长篇创作的高潮。主要有《三里湾》《创业史》《青春之歌》《红旗谱》《上海的早晨》等。六十年代有《红岩》《李自成》《艳阳天》等著作。文革中,流行作品有《金光大道》《万山红遍》《大刀记》等作品。33文革时的地下文学文革时还有地下文学出现,如《第二次握手》《一双绣花鞋》等.思想上十分正统,但情节能够满足民间阅读快感,故流传十分广。34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作家们试图在作品中把握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历史命运。作家们将农村合作化运动看成是中国农村走向共产主义、中国农民经济解放的必然途径。作家们只能站在农民立场看待农村问题,因此,作品显然缺乏历史深度,其结论也是肤浅的。35柳青与赵树理(图)柳青老农民——赵树理(中)36《创业史》写蛤蟆滩五十年代初的互助合作运动。小说按照毛泽东的论述,将农村农民分成几个阶层。作品突出了靠多打粮食展示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优越性。无论主题、情节、人物形象,明显的政治理念的产物——社会主义必定能够激发农民的生产激情、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小说夹叙夹议,观念色彩重。37《三里湾》写三里湾在扩大农业社的过程中,两种思想、两种生活方式、两类家庭关系的冲突。赵树理认为,农村两条路线的斗争,往往是在同一个家庭里,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思想斗争。他不愿意按照阶级属性去规范他的人物,而是按照他在生活中看到的样子去写农民。赵还把握到了时代的变迁给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家庭伦理带来的冲击,其作品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三里湾》中写得最好的就是那些落后人物,特别是泼妇形象非常富有特点。38革命历史斗争题材的长篇小说多写战争胜败演变,斗争进退得失,对革命历史追求史诗性的再现,高扬革命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这些小说大多情节重于人物,服从政治理念的需要,缺少个人化的视角和人性化的表现。39革命成长小说:青春之歌40小说写女青年林道静如何从一个崇尚个性解放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一定程度上也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写照。杨沫说,这部小说是一篇“传记式的小说”。小说将个人化的爱情叙事与宏大的政治叙事交织在一起,在当时可谓独特。成长小说中的青春期的烦恼与焦虑被政治的激情和亢奋改写,而爱情的选择成为了政治的选择的同义语,使小说具有了一种意味深长的潜在意义。41梁斌(图)42红旗谱43《红旗谱》以“成长”为主线,写朱老忠、严志和等普通农民,从个人复仇道路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革命大潮中成长为无产阶级的战士。作品表现了极高的结构能力,融传奇性、地方风俗为一体,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在当时的长篇小说中是艺术成就较高的一部。44六、49—76年的诗歌概况五十年代前期的诗歌以配合时事政治和歌颂祖国、歌颂建设热潮为主,抒情方式直白。代表人物既有郭沫若、何其芳、胡风、艾青、田间等老一代诗人,也有严阵、梁上泉、雁翼等青年诗人。五八年反右使大批诗人从诗坛消失,并出现了全民诗歌运动:“新民歌运动”,民歌体一统天下。4549-76诗歌的特征第一,颂歌模式。将诗与颂歌划上等号,诗大多与当时流行观念保持一致.第二,强调思想性与思想平庸现象并存。当时人们理解的思想性,其实就是配合流行观念和政策,并不是独立思考的结果。第三,将大我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