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美)罗森塔尔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奥斯维辛集中营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还建有4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浴室”及储尸窖和焚尸炉。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6000具尸体。残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剥下纹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被杀害的多是犹太人。1940年至1945年期间,共有110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所害奥斯维辛集中营分营布热津卡集中营正门。当年囚犯被火车直接押进这个大门。“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美国士兵注视着死亡列车上的犹太人尸体集中营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堆积如山的遇难者遗物\集中营里的万人坑毒气室氰化物一批犹太人在毒气室里等待死亡鞋子堆巨大的焚尸炉焚尸炉牢房长廊上的照片被用来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被绞死奥斯维辛集中营11号楼和12号楼之间的“死亡墙”。该墙因党卫军当年在这里随意枪杀囚犯而得名。一、信息筛选:•1.读完课文,同学们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什么印象?可怕、恐怖、惨绝人寰。默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一、信息筛选:•2.作者有没有直接写集中营是如何残害“犯人”的?默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明确:通过作者对自己及参观者的感受的描写表现出来的,深深地感染了读者,引起了读者的共鸣。那你是怎么体会到它的可怕的呢?3、参观者的路线是什么?有什么反应?•明确:参观者沿毒气室——焚尸室——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参观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看到叫,但是叫不出来”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合作探究问题探究一•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还要去报道?•明确:(1)一方面奥斯维辛发生的臭名昭著的纳粹法西斯行径,世人皆知,没有什么好说的。(2)但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闻,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只有写才能接露法西斯的罪行,让世人永世难忘。二、合作探究:•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很多,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获得了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普利策新闻奖”,这是为什么?明确:突破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里灌注着个人的情感。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问题探究三文章一开始描述了奥斯维辛现在的情景: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可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场噩梦”?明确:(1)作者用的是反衬,景象固然美好,却与这里的历史不相配。这里曾经是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发现,这个该被历史永远诅咒的地方,竟然有着这么和平美好的景象,作者一时无法接受,所以感到可怕。(2)这是以乐景衬悲情,欢乐祥和的景象抚不去参观者心头的阴霾,反而使人更感到毛骨悚然。重点语句含义的理解拓展延伸•二战已越来越远,时间冲淡了人们的记忆,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德国总理勃兰特在遇难者墓前神圣的一跪,是对亡灵的告慰和忏悔;和日本领导人不仅回避二战历史,还参拜靖国神社,真是令人扼腕叹息。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明确:(1)我们要记住那段历史,不忘国耻。(2)学好本领,建设祖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爱国主义思想,维护世界和平。本文获得普利策奖的颁奖词——《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德国总理向遇难者致哀1970年12月7日,时东德总统勃兰特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献上花圈。他毅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获诺贝尔和平奖。•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学会写新闻•首先,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其次,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新闻的标题。•再次,注重新闻的结构.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