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永州市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及详细答案高一语文命题人:陈琦(永州一中)李凯勇(宁远一中)审题人:杨振华(永州市教科院)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扁舟”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了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强烈愿望。在常见的“扁舟”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光辉典范。(有删改)(选自孙秀玲、徐加新《涛涛江海一扁舟》1、扁舟,即小船。下列诗句中的“舟”或“扁舟”,没有文中所论及的扁舟意蕴的一句是A、扁舟从此去,鸥鸟自为群。(张九龄《初发江陵有感》)B、请君看取拜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李泌《长歌行》)C、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D、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2、下列关于“扁舟”意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早的“扁舟”意象,有隐遁之味,也充溢着悲凉或超脱的韵味。这一意蕴后演化为古代知识分子对隐逸生活的向往。B、“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寄托着中国古代文人羁旅乡愁,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C、在古代文人心眼里,“扁舟”不仅是一只小船,它寄托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渴望摆脱精神苦闷的愿望。D、“扁舟”是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让后世感受到他们失意的痛苦无奈,也让后人感受到他们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情怀。3、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A、古典诗文中“扁舟”的意象历来历来就涂满了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所以它为失意文人所特有。B、杜甫诗中的“扁舟”最强烈地表现了漂泊思乡的意绪,极有代表性地表现了古代潦倒困厄的知识分子生活的苦难和不幸。C、苏轼“纵一苇之所如”与张孝祥“著我扁舟一叶”都表达了一种皈依自然的心境,但苏轼显得温和,而张孝祥显得更强烈。D、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中的“扁舟”和庄子“泛若不系之舟”中的“舟”,既是他们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的寄托,也是他们功成身退的归宿。二、古代诗文阅读(36)(一)文言文阅读(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一)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二)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0,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B、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管:钥匙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边界D、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辞:拒绝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段文字都出自《左传》,《左传》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B、“东道主”原意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因郑国在秦国之东,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后以“东道主”指称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C、“中寿”是和“上寿”、“下寿”相对而言的,约指活到六、七十岁,蹇叔已七、八十岁,过了中寿的年龄。D、“召孟明、西乞、白乙”,孟明,复姓百里,名视,字孟明。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尊敬。6、下列对两段文字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和蹇叔都是为了国家而抛弃个人恩怨和利益的爱国者;而秦穆公无论退兵还是潜师袭郑,从根本上讲,也是为了本国利益,正所谓“他日利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公必翻然从之矣”。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一个“犹”字写出了烛之武对郑伯以前不重用自己的不满,微言大义,体现了“春秋笔法”。C、蹇叔进谏委婉,却深谋远虑,哭师直白却满腔愤怒;秦穆公利欲熏心,刚愎自用,目光短浅,与两年前的虚怀若谷,见贤思齐判若两人。D、两段文字故事情节起伏,人物语言富有个性,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记叙散文的魅力。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禾熟宋·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注]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清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官吏,熟悉农村情况。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②窦:水道,水沟。③粗了:刚了结。(1)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2分)(2)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怎样理解的?(5分)(三)名句默写(10分)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没空1分,共10分)(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2)《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归田园居》(其一)中用动物来表现田园生活的优雅恬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4)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描绘兰亭周围之景,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水。(5)孔子在《论语·里仁》中告诫人们要向有德行的人看齐,同时反省自身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0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母亲的书【台湾】琦君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③“那本橡皮纸的。”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得,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者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者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着最最厚的这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⑥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哩,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⑦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十殿阎王”。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惩罚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然后从一个圆圆的轮回中转出来,有升为大官或大富翁的,有变为乞丐的,也有降为猪狗、鸡鸭、蚊蝇的。母亲对这些图画好像百看不厌,有时指着它对我说:“阴间与阳间的隔离,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