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保护范围(修改最终稿)(共203处)一、古遗址(6处)序号名称年代座落地点简介保护范围1老虎岩遗址旧石器时代宁化县湖村镇湖村村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面积约1500平方米。发现了8颗人类牙齿化石,分属两个不同的个体。其中7颗牙齿同属一个一万年前成年男性个体,另1颗属老年女性个体,根据所属地层推测,这颗牙齿的年代至少已有4万年,是全省已知最早的人类牙齿化石。出土有25种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岩洞、整个山体及山脚周边台地50米范围内。2牛鼻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浦城县临江镇锦城村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面积约3200多平方米。1989、1990年先后两次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合计900平方米,共清理新石器时代墓葬19座,灰坑8个,出土石器、玉器、陶器等遗物300多件,以及大量陶片等。遗址四周向外延伸50米。2序号名称年代座落地点简介保护范围3后门山遗址新石器时代福鼎市秦屿镇彭坑村新石器时代末期石器加工场所。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50000平方米。在取土区发现有大量文化遗物散落于地面,距地表深120~150厘米处有文化堆积层(厚20~40厘米),采集到大量石制品和彩陶器残片等。陶器残片包括泥质陶、夹砂陶和硬陶,其中以橙黄陶占绝大多数。采集石制品包括石器制作工具、石器坯件、石片和石料等。该文化遗存的发现,为探讨同时期闽台史前文化的渊源关系提供了实物依据。西至彭坑小学东墙、杨府圣宫东墙与北侧高山山脚的连接线,南至彭坑至冷城水泥路,东至彭坑小学东墙以东约250米与北侧高山山脚的连接线,北至高山山脚。4庵山沙丘遗址靑铜时代晋江市深沪镇坑边村青铜时代沙丘聚落遗址。遗址原有面积达20万平方米,现存面积20000平方米。2007年第一次发掘面积775平方米,发现夯土房基、夯土墩活动面及贝壳坑等遗迹。出土300多件凹石器,大量陶器残片、玉器饰件,少量青铜器(锛、小叉件)等,以及大量海生贝壳和陆生动物遗骨。陶器以夹砂陶为主,普遍施红彩衣;器形有釜、罐、器盖、支座等;拍印的纹饰有绳纹、方格纹、叶脉纹、曲折纹、栅篱纹、席纹和素面纹等。此处遗址,是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沙丘遗址。东面以坑边村村委会西墙及其延长线为界,南面以坑边小学北围墙及其延长线为界,西面以自然冲沟为界,北面以现有的地质标桩为界,面积约2万平方米。3序号名称年代座落地点简介保护范围5猫耳山遗址青铜时代浦城县仙阳镇下洋村青铜时代墓葬及窑址。2005年、2006年发掘,发掘面积2250平方米。发现青铜时代早期陶窑9座、新石器时代墓葬2座、青铜时代墓葬21座,以及灰坑等遗迹。出土大量石器、陶器、陶片等遗物。9座陶窑中,1座为圆形窑,6座为椭圆形窑,2座为斜坡式长条形窑(龙窑)。窑址内出土的陶器以施黑衣的印纹硬陶为主,器形有罐、尊、釜、盆、豆、盅等。东至仙南村后,西至三寺岭自然村村东大路,南至山水塘山中段至溪仔坞山中段一线南坡脚下,北至鹅公山北坡脚下6银丁坂银矿遗址宋~明大田县前坪乡黎明村大石磨山宋至明时期的冶银遗址。遗址面积长约1000米,宽约600米。遗址所在地东边的山脚下保留有当时分选矿物平台,长30米,宽10米,高约5米;以及窑炉、作坊等遗迹。在该山的西北面保留原始采矿洞,洞口宽2米,高1.8米,洞深近百米,分上下二层,现保存完好。遗址东面坡地上保留有用毛石垒砌的五级开采面的作坊区遗迹。遗址周边到处可见银矿矿渣、碾石作访、水沟、淘洗池、桥墩等遗迹。附属文物有陈龙山墓、陈氏祖祠。银丁坂银矿遗址:东至:铁矿坑头至岭尾至油竹塆仑脊;南至:梅花崎仑脊;西至:水兜垅沟;北至:公路、祖祠。总保护面积0.2367平方公里(355亩)。陈龙山墓:墓的主体向东、西、南、北四面各延伸20米;陈氏祖祠:建筑向东、西、南、北四面各延伸20米4二、古墓葬(11处)序号名称年代座落地点简介保护范围7浦城土墩墓群夏商~春秋浦城县仙阳镇管九村,忠信镇上同村、排栅村夏至春秋时期土墩墓群。沿柘溪两岸分布。2005、2006年发掘34座土墩墓,计41座墓葬。出土遗物300件,其中原始瓷器68件,主要器形有豆、罐、尊、瓮、簋、盂、盘等;印纹陶器146件,主要有罐、簋、豆、尊、盅等;青铜器72件,以短剑、矛为主,还有戈、锛、匕首、刮刀、镞,以及尊、盘、盅形器等。此外,还有玉管饰和石器各7件。西区:南起管九村黄猪岗南坡底,北至排栅村马面排北坡、西洋沙岭北坡一线,东起管九村西侧、排栅村西侧、洋沙岭山头东坡一线,西至和尚帽山、清明坞、太师垅、马面排山一线,以上南北约600米,东西约200米,面积约120000平方米;东区:由凹背山、山瓦场岗、下鸡母山三个山头组成,面积约5000平方米。以上两处面积合计约125000平方米。8丰州古墓群西晋~唐南安市丰州镇旭山村、桃源村等西晋、东晋、南朝、隋唐时期墓葬群,分布于丰州华侨中学附近狮子山。两晋及南朝古墓大多为券顶砖室墓,唐墓有土坑和砖室两种。砖室墓平面有长方形、刀形、凸字形,墓砖纹饰多样,出土遗物以青瓷器为主。纪年墓砖有“太康五年(284)”、“咸康元年(335)”、“咸安二年(372)”、“宁康三年(375)”、“太元三年(378)”、“元嘉四年(427)”、“天监十三年(514)”等。先后出土的铜质“部曲将印”、“阮咸”图案花纹砖,均为福建省首次发现。以华侨中学六朝古墓陈列室为中心,至整个狮子山山坡,庙下自然村及周边山坡,凤冠山周边山坡。5序号名称年代座落地点简介保护范围9黄峭墓五代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墓体呈圆形,居中做圆形隆起,外围石壁,底面平铺放射状块石;内径2.9米,外径4.2米,面积13.66平方米。墓体之后,居中立清乾隆四十四年(1783)重修墓碑。黄峭墓之右后方,是黄峭父亲锡公的墓茔。墓之左后方,立有道光十七年(1837)的“黄族禁碑”1通。黄峭(871~953),福建邵武人,官至后唐工部侍郎。墓区四周各向外延伸15米。10蔡元定墓南宋建阳市莒口镇上布村南宋庆元三年(1197),蔡元定因伪学之禁,被贬湖南道州,翌年卒于贬所,灵柩归故里,葬于此。陵园总面积约2400平方米。墓体用卵石砌成,后置墓碑,高3米,宽85厘米,刻“宋太子太傅蔡元定公之墓”。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号西山,建阳人。南宋著名理学家、律吕学家、堪舆学家,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被誉为“朱门领袖”、“闽学干城”,著述甚丰。卒后封太子太傅,谥文节。墓园四周各向外延伸25米。6序号名称年代座落地点简介保护范围11岩前百阶塚元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王九三与妻陈氏合葬墓,面积近20000平方米。墓由坟面、背围拢、天池(墓室上坪)、百级台阶坡道、享堂、堂下大埕,神道、木牌楼、楼前坪、半月池及祭扫便道、排水系统等几部份组成。冢依宋制,砖砌数重,坟前砌阶百级,俗称“百阶塚”。王九三(1228~1299),明溪、莘口、荆东、荆西、岩前王氏始祖,后裔分布三明、漳州、广东、台湾等地。为王审知之后,以乡行推孝廉,后举文林郎,任连城县令。墓地周围一重山的山脊分水线内,面积40000平方米。12东山戍守台湾将士墓群明、清东山县铜陵镇桂花街俗称“演武亭万福公”,明洪武年间(1368~1398)始建,原是用来收葬东山岛先民无嗣或无主尸骨,并筑祠坛祭奠其亡灵。明景泰三年(1452),铜山水寨开始抽丁戍卫台湾、澎湖,清统一台湾后,东山先后出戍台湾、澎湖的班兵有40000余人。官兵殉难或病故后,通常先将其骨殖装进陶瓮,后再移回东山葬于此。墓区及其附属建筑物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7序号名称年代座落地点简介保护范围13秦屿戍守台湾将士墓群明、清福鼎市秦屿镇农业村明清以来原是埋葬当地抗倭义士和无嗣无屋尸骨。清代,秦屿左右营开始抽丁戍守台湾,官兵殉难或病故后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及戍台故兵安葬于此。1974年,收集一般老百姓及革命人士骨灰合葬于此处。虎头岗包括戍台故兵墓两处(一墓一碑)和抗倭义冢三处,总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整个陵园,圣寿岭右侧两义冢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14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清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清军墓群。同治甲戌年(1874),日军借“牡丹社”事件侵略台湾时,随沈葆桢援台御敌阵亡或染瘅疫病死的清军,归葬于此。墓群坐西南向东北,其右侧和前后两边用花岗石砌造,墓埕用三合土夯筑。墓群面宽13米,纵深11.5米。墓群内埋有135位清兵遗骸,各墓距离相等,均用三合土封顶。封土前各立一小墓碑,花岗石质,碑面镌刻死者的籍贯及姓名。墓群前立一石碑,碑文阴刻楷书“义冢,同治岁次甲戌冬十月吉祥日立。”墓区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8序号名称年代座落地点简介保护范围15吴郡墓清浦城县永兴镇前墩村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建,占地面积2600余平方米。坐北朝南,平面呈“风”字形,四周梯形条地围绕,用三合土构筑,墓园分内、中、外三层墓埕,墓碑已失。墓前有三级墓坪,墓坪前原竖两根石望柱已残。吴郡(1636~1715),字云士,安徽凤阳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仗剑从军,随靖海将军施琅进攻澎湖列岛,立大功,加左都督衔,实授山西大同镇标游击。不久补为天术营参将。后历任定海镇总兵、松江提督、浙江水师提督。墓区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16蓝理墓清漳浦县湖西畲族乡后溪村清雍正五年(1727)建。墓向北偏东,面积1300平方米,平面作“风”字形,三层墓埕,三合土夯筑,青石墓碑。碑周刻“卍”连续图案,碑前设青石供桌。前面两侧作六层的三合土墓手,依次外展。筑三合土水沟为界。蓝理(1649~1720),字义甫,号文山,福建漳浦人。清康熙年间随施琅部出征台湾,以平台首功加左都督,累官至福建陆路提督,从一品。以墓碑为中心,北面40米,东、西、南面各30米内。9序号名称年代座落地点简介保护范围17张朝发墓清福鼎市秦屿镇瓜园村墓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建,平面呈“风”字型,三合土结构,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墓室有两封门,分别葬有张朝发及陈氏夫人灵柩,墓前有碑坊式青石神龛、石狮子及望柱各一对,保存较好。张朝发(?~1840),字骏亭,福建惠安人。幼随父徙居福鼎县。道光十八年(1838)任台湾水师协副将。道光十九年(1839)任定海总兵。次年六月,英军入侵定海港,率兵水战,中炮伤股,一月后卒于余姚。南至公路,东至墓外20米,北至山坡顶,西至墓外20米。10三、古建筑(154处)序号名称年代座落地点简介保护范围18仙塔唐连江县凤城镇仙塔街原系护国天皇寺塔,唐大中三年(849)建。楼阁式仿木石构,八角,二层,高9.2米,建筑面积46.4平方米。塔基须弥座,周边雕刻波浪纹图案及双狮戏球、天马、奔鹿、麒麟等浮雕图案;交接处雕有不同形象力士八尊。塔门朝西,两边立有1.85米高两尊青石雕刻门神等。塔周边各向外延伸10米。191浦城梨岭关唐浦城县九牧镇九牧村唐代始建,明、清时期有维修。现保存关墙残长30米,高3~5米,下宽9米、上宽6.5米;关门残高3.2米,厚6.5米,宽3米。关南侧顶部还保存有营房遗址和两眼石砌圆形水井等。关墙四周各延伸20米和古官道两边各向外延伸10米。20杉关唐、明光泽县止马镇杉关村唐广明元年(880)始建,古称“瓯闽西户”、“闽西第一关”,明洪武三年(1370),沿山脊筑城垣,屏障闽赣之边界。两翼城堞尚存,残存关门城垣厚6.5米,高3.3米;原关门上方“闽西第一关”石匾尚存。城墙内外两侧各延伸20米。11序号名称年代座落地点简介保护范围21宝林寺法堂唐、清连江县丹阳镇坂顶宝林村唐大中六年(852)始建,原有13座殿堂,现尚存唐代大殿基础、15根高4.4米的石柱等。清康熙十五年(1676),住持隆悟大师率弟子募缘重建法堂。法堂抬梁式木构架,歇山顶,面阔七间30米,进深16米。东至唐代张氏墓,约200米;西至降虎峰、石崖题刻,约150米;南至机耕水泥路;北至观音堂后山。22留公陂南宋泉州市洛江区双阳街道坝南村、惠安县洛阳镇陈坝村旧名丰谷陂,俗称陈三坝。为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右史留元刚倡筑,最早只筑纵六十步,横一百三十尺,深为横的五分之一,可灌田三千六百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