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失根的兰花》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失根的兰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知作者的心境变化,把握文章主旨。2、通过赏读,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3、通过研读,探究兰花形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难点:精读课文,深刻体会作者的故园之思、家国之恋。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一课时【资料助读】作者介绍:陈之藩,1925年生,河北人。国立北洋大学机电系学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硕士,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著有电机工程论文百余篇;散文有《旅美小简》、《在春风里》、《剑桥倒影》、《一星如月》、《时空之海》。写作背景:陈之藩为了他所献身的事业半生漂泊奔波于异域他乡。本文写于20世纪三四十代,中国遭受日本侵略,作者当时在美国留学,本文是他对自己和中国当时的处境的感慨之作。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明确目标组织上课:……情境导入: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请认真倾听:一曲中国心,一腔赤子情,朴实的话语,激昂的旋律,唱出了炎黄子孙对锦绣山河的无限热爱,唱出了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眷恋,唱出了海外游子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爱与赤诚。而这种情怀在台湾作家陈之藩的笔下格外的刻骨铭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陈之藩,走进课文《失根的兰花》。明确目标:……检查预习,扫除障碍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快速做好检查预习部分。掌握以下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1、注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和音调)()()()()()()栅.栏坍.塌喧.哗.飘零.晨曦.咀.嚼.()()()()群山万壑.诗意盎.然古树成荫.沁.凉如水2、字形:(能够区分同音字和形似字)Zhuìchuòchuòzhuōchù点泣学重相形见3、词义:(能够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词义连连看:①晨曦A、诗意浓厚的样子。②群山万壑B、和同类事物相比显出不足。③沁凉如水C、清晨的阳光。④诗意盎然D、山峦绵延起伏,高低重叠。⑤相形见绌E、像水一樣清凉。请对号入座:①的夏夜,三五好友灯下闲聊,也是很快乐的。②让我们走进春天,感受她的。③这种饮料与“健力宝一比;就了。④千万年的雨水冲刷,形成这种的奇景。⑤的田野里,处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自主朗读,感知文本扫清了这些文字障碍,我们就开启文本感知之旅。请同学们自主朗读课文一遍,并思考问题:第一站:泪眼看花,为那般?结合1-3段,回答:费城的校园美不美?校园里的花美不美?校园里的花和记忆里北平公园的花有没有不同?那么,看到如此美丽的花,作者为什么流泪呢?学生交流:……教师明确:花,其实没有不同,不同的是作者的心境:在异国他乡看到与祖国相同的花,勾起了对战乱中祖国的思念;所以,异国的花再美,无法安慰作者的思乡之情。那么作者的思乡之情缘何而起?第二站:身在外,何以为家?结合4-5段,回答:作者少小离家对家的感觉怎样?漂泊美国后,对家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种不同?如果用文中的一个字来说明这种不同,是什么字?学生交流:……教师明确:到处可以为家,到处均不可以为家;少年漂泊,未出国门;到了美国,离开祖国,就失去了依靠。④这个字是“根”。那么根对作者究竟意味着什么?第三站:绿叶对根的情意结合8-12段,回答:“根”指什么?“兰花”指什么?“失根的兰花”又是什么意思?那么,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交流:……教师明确:①故乡和祖国;作者及漂泊海外的游子;③漂泊海外的炎黄子孙及其悲哀的处境④表达作者的离国之痛、故国之思。教师总结:文章通过作者看花而引起的对自己经历的回顾,抒写了自己漂泊异乡之苦,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乡爱国之情。合作賞读,领悟情感一、品味语言,体会家国情怀而《失根的兰花》作为一篇抒情散文,最能打动我们的正是这种思乡爱国的情感。请大家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再次阅读文本,找出最能表达作者“失根”的悲苦和思乡、爱国之情的优美语句,细细地品味。提示:①可从词语、情感、修辞、写法、句式等方面赏析,动动笔墨,做好圈点批注。②我觉得:第段句,运用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失根”的悲苦或表现了作者的思乡或爱国之情。学生活动:……小组交流:……集体展示:……教师预见:①例句:第③段“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落.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了下来”。赏析:“变、褪、落、流”这四个动词把花的遭遇和人的处境类比,表现作者漂泊的悲苦和思乡之情。②例句:第⑤段“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的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赏析:抓住“不爱看”和“不想看”两个词语来赏析,作者身处异国,渴望见到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所以“与故乡不同的东西”“不爱看”;但见到了又会勾起对祖国无限的思念,“睹物伤情”,经受不起这种感情的折磨,所以又说“与故乡相同的东西”“不敢看”。尝试朗读:那么,朗读这个句子应该用什么语气呢?——低沉、矛盾、痛苦学生朗读:学生点评:③例句: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笨拙的老牛,才显得淳朴可爱。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她点缀得美丽了。赏析:运用排比的修辞,句式整齐、语言凝练,写出了故乡、祖国美好的样子,画面温馨,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祖国的思念、热爱和向往。总结评价:也就是说,故乡和祖国在作者的心中永远是最美好的存在。尝试朗读:那么,这句话应该怎样来读呢?对,要读得温柔、深情、读出画面感、读出一种向往,排比句要读出层次感。谁来试一试!学生试读:学生点评:④例句:第⑩段“以我看来,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赏析:把人生比喻成柳絮,柳絮在风中飘飘扬扬,无处可藉,比喻海外游子的飘零之苦,突出作者的思乡爱国之情。⑤例句: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自行枯萎了。赏析:比喻,人与国好比花与根,表达了海外游子的飘零之苦,突出作者的思乡爱国之情。总结评价:文天祥有一句特别著名的诗: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一旦失去了祖国,也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失去了根。⑥例句: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赏析:这两句话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置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于个人生死和家庭之上的精神,突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感。总结评价:朗读这个句子时,应读出什么语气呢?——激情昂扬、坚定有力集体朗读(三遍):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教师总结:同学们,读到此处,你是否已被作者的情绪深深地感染着?你的心中是否也因此而涌动起浓烈的赤子情怀?二、书写深情,歌唱我的祖国那么,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吧!祖国是高远的天空,我们是展翅翱翔的;祖国是辽阔的草原,我们是自由奔腾的骏马;祖国是宽广的,我们是欢腾雀跃的浪花;祖国是与我们血肉相连的根,我们是和她生死相依的。学生交流:……深度研读,拓展提升★理解兰花形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花的国度,华夏文明历史悠久,借花明志的作品不胜枚举,然而大自然中那么多花花草草,作者为什么非要自比兰花呢?教师明确:(插入小视频)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高洁、坚贞、爱国的象征。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与梅的孤绝、菊的傲然、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着一个知识分子的品格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深厚底蕴。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是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的。在中国,它是高雅文化的代表,用它来比喻自己,用根来暗喻祖国,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与祖国血脉相连、生死相依的深情!这种以物为喻,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的方法,叫做托物言志。教师总结:作者正是借兰花自喻,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总结课堂,推荐阅读课堂总结:一株兰花,拨动起海外游子无限的乡愁;身在异国,剪不断炎黄儿女生命的根系;一篇散文,道不尽对故国的无限思念;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的赤子之情。让我们再次倾听张明敏先生的《我的中国心》来结束今天的学习。推荐阅读:萧乾《枣核》琦君《春酒》余光中《乡愁》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