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第四章企业业绩评价考情分析2014剩余收益法2015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与内部转移价格,平衡计分卡2016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主要考点基于财务的业绩评价方法、剩余收益、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内部转移价格。涉及分值5-10分。考查方式结合案例资料,对业绩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考试预测从历年考题情况来看,难度并不大,注重对知识点本身的考核。在准备2017年的考试时,除了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外,还需要加强对相关计算的掌握。业绩评价绝不是一套指标和流程设计,它需要管理者深刻的思想和对人性的洞察。业绩评价绝不是一套指标和流程设计,它需要管理者深刻的思想和对人性的洞察。心理资本心理账户游戏化第一节业绩评价概述第2页一、业绩评价的含义企业业绩评价企业为了衡量其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个人对目标实现的贡献程度的一个评判过程。业绩评价最终目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质量和持续发展能力。二、业绩评价层次与评价角度第3页(一)业绩评价层次企业层面对包括母公司在内的企业集团的业绩评价。评价范围最广、内容最多、指标最全、评价边界相对清晰。部门层面在公司内部按照业务单元、地域分布等标准将企业整体划分成多个子业绩评价对象,并对其业绩进行评价的过程。个人层面按领导层次和一般员工层次划分,领导层次与企业层面的业绩评价分不开,而对员工的业绩评价,涉及人力资源管理。(二)评价角度外部视角(财务)针对外部利益相关者,企业业绩评价采用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财务杠杆、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及市盈率、市净率等市场价值指标。内部视角(管理)管理视角的业绩评价,既可采用贡献毛利、息税前利润、净利润、自由现金流、EVA等财务指标或价值指标,也可采用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等级、送货及时性等非财务指标。三、企业业绩评价的功能价值判断功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等作出价值判断是企业业绩评价的基本功能,也是业绩评价概念的核心内容。预测功能在了解企业过去并结合现在各方面情况存在的问题,预测和判断经营活动和业绩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而更好地决策与控制。战略传达管理功能企业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和落实到各管理层次和部门,实际上是向所有部门员工传达企业战略目标,及期望他们采取的行动。行为导向功能业绩评价体系在事前设计相应业绩评价指标和必须达到的目标,事中提供生产经营过程的效率和效果信息,事后全面综合评价行为主体的经营业绩,引导其采取与企业利益和战略一致的行为。第4页四、企业业绩评价的程序(一)设计业绩评价体系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与业绩评价相关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形成的有机整体。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实现对企业业绩客观、公正评价的前提。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内容全面、方法科学、制度规范、客观公正、操作简便、适应性广”的基本原则。评价体系本身还需要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评价的内容应依企业的经营类型而定,不同经营类型的企业,其业绩评价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不同的业绩评价体系往往会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所以业绩评价体系的设计通常需要经历一个上下沟通、反复征求意见的过程,并且通过相关会议决策后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发布。(二)下达业绩评价目标值经过三个步骤:1.评价客体预报业绩评价目标建议值。评价客体按照业绩评价办法要求和企业发展规划、年度经营预算及经营状况,提出下一年度内拟完成的业绩评价目标建议值,并将考核目标建议值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报送评价主体。评价客体报送业绩评价目标建议值时,一般还需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提出相关主要工作目标完成计划和措施。2.评价主体核定业绩评价目标值。按照一定的审核原则(如业绩评价目标值原则上不低于前三年考核指标实际完成值的平均值和上年考核指标实际完成值),结合宏观经济形势、评价客体所处行业运行态势及实际发展状况等,对其预报的业绩评价目标建议值进行审核,并就业绩评价目标值及有关主要工作考核目标、要求等同评价客体沟通后加以核定。3.签订业绩责任书。业绩评价目标值经相关会议审定后,一般以签订业绩责任书的形式向评价客体下达业绩评价目标值。(三)动态监控业绩执行情况对于业绩评价主体而言,动态监控业绩执行情况有助于全面了解评价客体的工作情况,掌握工作的进展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辅导和资源,有助于提升评价客体的工作能力;同时,评价主体可以掌握业绩评价的依据,以便对评价客体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对于业绩评价客体而言,业绩辅导可以得到关于自己工作业绩的反馈信息,以便尽快改进业绩,还可以及时得到评价主体相应的资源和帮助,以便更好地达成业绩目标。实务中,业绩责任书签订后,被考核单位一般应定期将业绩责任书执行情况及相关说明材料报送上级企业,上级企业对业绩责任书执行情况明显滞后的,应提出预警和督促。第5页(四)确认业绩评价结果一般经过三个步骤:1.上报业绩评价目标完成情况。考核评价年度结束后,评价客体依据经审计的企业财务决算数据等,对上年度业绩评价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将完成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2.审核确认业绩评价结果。评价主体依据经审计并经审核的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结合评价客体业绩评价分析报告等情况,对业绩评价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形成业绩评价结果的初步意见。业绩评价主体应该就业绩评价初步意见结果与评价客体进行沟通,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评价客体,评价客体如果对评价结果持有异议,可以提出自己的理由。评价主体应该分析评价客体的理由是否合理、充分,以确定是否需要修改评价结果,最终评价主体与客体就业绩评价结果达成共识。3.下发最终评价结果。初步意见经相关会议审定通过后,最终确认业绩评价结果,并下发给评价客体。实务中,业绩评价结果往往与薪酬直接挂钩,所以下发的最终确认评价结果往往既包括业绩评价考核得分,也包括被考核企业领导人员的薪酬。第二节业绩评价体系一、评价指标(一)业绩评价指标的含义业绩评价指标,是指根据业绩评价目标和评价主体的需要而设计的、以指标形式体现的能反映评价对象特征的因素。评价主体需要决定对评价客体的哪些方面进行评价,从而设计合适的指标体系。(二)业绩评价指标的类型1.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是企业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指标,是用货币形式来计量的。非财务指标是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包括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员工管理、市场能力和顾客服务方面的表现。第6页①财务指标的质量取决于财务报告的质量,而财务报告质量又受到会计准则和会计师技能与职业道德等因素的影响。②即使财务指标是令人满意的,它也只能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过去的财务成功不能保证未来的财务成功,因此,需要引入非财务指标进行补充。③非财务指标被认为是能反映未来业绩的指标,凭借良好的非财务指标非常有可能实现未来的财务成功。2.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非财务指标可以是定量的,用数字来计量,例如消费者投诉数量;也可以是定性的,无法用数字来计量,例如销售代表所反馈的客户意见。从管理角度看,业绩指标应当尽可能量化,目标不量化就会形同虚设。实务中通常会采用量化的指标替代定性指标,例如,用客户投诉数量作为衡量产品质量或客户满意度的替代指标,用保修单数量作为衡量产品可信度的替代指标。3.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4.基本指标与修正指标基本指标是评价企业业绩的核心指标,用以产生企业业绩评价的初步结果。修正指标是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辅助指标,用以对基本指标评价形成的初步评价结果进行修正,以产生较为全面的企业业绩评价基本结果。5.正向指标、反向指标和适度指标正向指标:指标值越大,评价越好(总资产报酬率等)反向指标:指标值越小,评价越好(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等)适度指标:指标值越接近某个值越好(资产负债率等)(三)业绩评价指标的权重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之后,需要对每一个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指标权重可以从若干评价指标中分出轻重,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企业的考核导向。主要根据指标的重要性以及考核导向设置指标权重,并根据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四)业绩评价指标的特点1.指标体系有战略高度2.指标体系能以财务业绩为评价落脚点3.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4.突出知识创新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5.强化企业内部部门间的合作关系(五)责任中心评价指标的选择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效果,将决策权下放就成为一种必然。企业要实施分权管理,就必须设立相应的分部。在管理会计中,为明确各分部的管理责任,促进第7页企业整体价值的增长,一般通过划分责任中心来进行业绩的计量、分析和评价。1.成本(费用)中心含义是指只发生成本(费用)而不取得收入的责任中心。任何只发生成本的责任领域都可以确定为成本中心。考核①只是考核成本,而不考核其他内容。②成本中心只能对其可控成本负责。成本的可控与不可控是相对而言的分类成本中心包括标准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两类。①标准成本中心②费用中心(1)标准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由于标准成本中心的产品稳定而明确,投入产出关系明确,因此对其进行业绩评价时往往采用的是既定产品质量与数量条件下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中心不需要作出价格决策、产量决策或产品结构决策,生产中使用的设备及技术也往往由相关的职能管理部门作出决策。所以,标准成本中心也不对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负责,而只对既定产量的投入量承担责任。如果标准成本中心的产品没有达到既定的质量,或者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生产出来,会对其他内部责任单位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标准成本中心必须按照规定的质量、时间标准和计划产量进行生产。成本差异是产品(服务)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包括有利差异(节约差异)和不利差异(超支差异)。公式表示如下: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实际数量x实际价格-标准数量x标准价格=实际数量x实际价格-实际数量x标准价格+实际数量x标准价格-标准数量X标准价格=实际数量x(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x标准价格=价格差异+数量差异【案例】【例4-2】某标准成本中心采用标准成本核算产品成本,本月生产产品4000件,领用原材料25000千克,材料实际单价为55元/千克;消耗实际工时8900小时,支付工资453900元;实际发生变动性制造费用195800元;实际发生固定性制造费用1424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为120000元/月。产品标准成本资料如表所示。产品标准成本资料成本项目标准单价标准耗用量标准成本直接材料50元/千克6千克/件300元直接人工50元/小时2小时/件100元第8页变动性制造费用20元/小时2小时/件40元单位标准变动成本440元『正确答案』实际成本=25000×55+453900+195800+142400=2167100(元)标准成本=4000×440+120000=1880000(元)成本差异=2167100-1880000=287100(元)成本差异分析如下:直接材料价格差异=(55-50)×25000=125000(元)直接材料数量差异=(25000-4000×6)×50=50000(元)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453900÷8900-50)×8900=8900(元)直接人工效率差异=(8900-4000×2)×50=4500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95800÷8900-20)×8900=1780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8900-4000×2)×20=18000(元)固定性费用成本差异=142400-120000=22400(元)成本差异的责任归属差异责任归属材料价格差异是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应由采购部门对其作出说明,如供应商价格变动、未按经济订货批量订货、不必要的快速运输方式、紧急订货等。材料数量差异是在耗用过程中形成的,应该由生产部门负责,如操作失误造成废品废料增加、操作技术改进等,反映了生产部门的业绩控制标准。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由加班或使用临时工、出勤率变化、工资率调整等原因形成,一般来说应该由劳动人事部门负责。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由工作环境、工人经验、劳动情绪、作业计划等原因形成,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