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第六章 课程实施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一课程实施的涵义1、课程变革凡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2、课程计划对课程变革的计划—对课程变革的理想及实现这理想的具体方案制定。3、课程实施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4、课程采用作出使用某项课程变革计划的决定过程。5课程变革过程课程计划、课程采用、课程实施、课程评价6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272理想课程正式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课程实施阶段课程计划和课程采用阶段二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1忠实取向(1)忠实取向涵义课程实施过程即是忠实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2)忠实取向基本特征275-6在对课程、课程知识、课程变革、教师角色的性质、研究方法论的认识上的特征课程:有计划的内容课程知识:专家的最好的创造课程变革:线性过程教师角色:忠实执行者研究方法:量化研究(3)忠实取向本质受技术理性(工具理性)的支配—有效控制2相互适应取向(1)涵义277(2)基本特征278-9在对课程、课程知识、课程变革、教师角色的性质、研究方法论的认识上的特征课程:情境因素会对课程有所改变课程知识:广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的一个方面课程变革:复杂、非线性、不可预知教师角色:主动、积极的“消费者”研究方法:量化研究,也包括质的研究(3)本质受实践理性支配3创生取向(1)涵义279(2)基本特征在对课程、课程知识、课程变革、教师角色的性质、研究方法论的认识上的特征课程:经验课程课程知识:一种“人格的建构”课程变革:教师和学生个性成长与发展过程—思维和行为上的变化教师角色:课程开发者研究方法:更重视“质的研究”,尤其是个案性的“深度访谈法”(3)本质受解放理性支配4三种取向的比较及启示(1)三种取向的关系1)三者共成一个由忠实执行—自由创造的“连续体”2812)三者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课程实施的本质各有其局限性3)三种取向的层次性,预示着课程变革的方向(2)课程实施研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1)把课程实施纳入课程变革研究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2)各种情景因素构成的谱系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课程变革应该充分重视的3)课程变革必须最大限度弘扬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三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1“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忠实取向)(1)基本内容研究—开发—传播—采用(2)实质把课程变革过程视为一种工业生产的过程(3)缺陷1)科学本位论,排斥教师的作用,所开发的课程很难理想地付诸实践2)四个方面功能专门化,脱离实际2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相互适应取向)(1)基本内容287第二段1)对教育技术的直接采用和应用并不是带来所期望的教育变革的有效途径;2)课程实施决定着课程变革的过程和结果3)成功的课程实施是以相互适应过程为特征的4)课程变革的动因是专家、校长、教师等方面的相互适应(2)贡献1)帮助我们理解课程实施的本质2)厘清了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3课程变革的情景模式(创生取向)(1)基本内容288第二段1)教学应该是由实践获取具体情境性知识2)创生课程的最好途径是通过课堂探究、讨论、教学获取课程与教学的理念(2)贡献证明了教师作为课程知识和课程变革的创造者而非接受者,是可能的四影响课程实施的基本因素1课程变革的特征(1)需要和适切性(2)目标与意义的清晰性(3)复杂性(4)计划的质量与实用性2学区的特征(1)学区从事课程变革的历史传统(2)学区对课程计划的采用过程(3)学区对课程变革的行政支持(4)课程变革人员的发展水平与对变革的参与程度(5)课程变革的时间表与评价体制(6)学区教育委员会与社区的特征3学校的特征(1)校长的角色(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3)教师的特征与价值取向4外部环境的特征(1)政府机构的力量(2)社区的支持五教学过程的本质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1)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1)师生皆为主体2)两类主体在彼此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展开持续的交往(2)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3)教育史上关于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的两种极端观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深入剖析】: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错误在于:1)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否定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平等交往的关系2)教学就成了一种控制活动,受“工具理性”所支配3)既扭曲了主体,也扭曲了客体。(4)学生特殊客体论【深入剖析】:学生特殊客体论1)是源于教师中心论2)学生作为特殊客体,仍然不是真正的自觉能动(5)主导主体论【深入剖析】:主导主体论1)自相矛盾。主导之下,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体现2)试图调和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但并未超越3)教师与学生交互主体参与教学时候,教师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前提下的起组织、引导、咨询、促进作用。2、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1)人类一般认识过程与教学认识过程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2)教学认识过程具有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共性;(3)教学认识过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学生认识的特殊性和教师认识的特殊性【学生认识的特殊性】、儿童在认知方式及其发展方面具有儿童独特的价值,儿童的认知方式是儿童整体人格在认知方面的体现。儿童在自己构建的儿童世界里不断获得发育、生长。【教师认识的特殊性】教师把“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整合于认知结构中,由此形成了教师的思维方式和专业素养。这决定了教师认识的特殊性。【深入剖析】:教学认识过程的本质是间接性1)没有真正揭示教学认识过程的本质2)这将会导致忽视儿童的直接经验3)只有当间接经验真正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的时候,它才有教育价值。3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1)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不是一个价值中立的过程(2)教学过程中教养与教育的关系1)彼此具有相对独立性2)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相互制约。六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1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关系区别:课程实施更广一些分属于不同的研究领域联系:课程实施内在地整合了教学两种研究具有互补性2从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看教学设计(1)忠实取向视野中教学设计的特征;教学设计是一种工程,一种技术教学设计排斥教师学生孤立于教学设计之外(2)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教学设计的特征教学设计是人和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教师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学生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3)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教学设计的特征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