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教师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教师版)钱德兵2014年3月11日【学习目标】1、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2、了解作者及《红楼梦》;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4、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环境描写。【课时重点】1、阅读课文,正音释词;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3、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课时难点】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学法指导】朗读•讨论•点拨【知识链接】1.曹雪芹与《红楼梦》曹雪芹(约1715―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他出身于贵族世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颙等祖孙三代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雍正继位后,开展了一场凶残的斗争,排除异己,其父因牵连了进去,在雍正五年被革职抄家。曹家从此衰落。到了乾隆初年,曹家似乎又遭到一次更大的祸变,从此就一败涂地了。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创作过程十分艰苦。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稿就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还不到五十岁,就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他的未完稿题名《石头记》,基本稿只有八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的。2.写作背景《红楼梦》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康乾盛世”,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隐藏着重重的危机。当时政治腐朽,封建剥削加剧,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统治阶级内部也分朋树党、争权谋位。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与罪恶,揭示了我国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3.《红楼梦》《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异常广阔,书中涉及的人物从皇亲国戚、贵族官僚,到丫鬟小厮、僧道商农,几乎涵盖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它对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度、土地制度、宗法制度、婚姻制度、科举制度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等都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此外,此书对琴棋书画、诗词曲赋、制艺尺犊、医药卫生、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烹调饮食等都有细致的描写。作品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人物众多。作品的语言凝练自然、准确传2神,达到了空前纯熟的境地。《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奇书,由它引发的“红学”已经是国际显学(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或者在思想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学说)。4.小说常识概况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物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小说按内容可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等。【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语言积累1.正字音敕造(chì)纨绔(wánkù)盥洗(guàn)杜撰(zhuàn)宸翰(chénhàn)攒聚(cuán)翠幄(wò)瞋目(chēn)懵懂(měng)忖度(cǔnduó)绾结(wǎn)嫡亲(dí)2.辨字形嫡(嫡庶)敕(敕造)钗(金钗)帷(帷幄)谪(贬谪)赦(赦免)杈(树杈)帏(内帏)3.通词义形容:形体容貌偏僻:偏激,不端正仔细:小心风流:风韵神态乖张:偏执,不驯顺惫懒:涎皮赖脸可怜:可惜总角:把头发扎成髻便宜:方便风骚:姿容俏丽二、通读课文,理清思路1.这篇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请归纳概括。明确: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第二部分(第2—14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3第三部分(第15—16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2、快速默读第二部分,思考:林黛玉进贾府都见到了哪些人?明确:第2—4段是第一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和王夫人、邢夫人等;第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是第二层;第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是第三层;第12—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四层。三、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课文第1段交代,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要求:要求:1、请大家速读课文,同位或前后位同学互相交流补充,然后概括归纳;2、读课文时要动笔,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作为阐述观点的有力佐证;3、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加以引导。【环境描写】A.贾府明确:(一)(1)宏伟的外观——(课文第一段,可依据宁国府的外观来推测荣国府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五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2)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华丽。(3)华贵的陈设——就“荣?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和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之高;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觚、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4)威严显赫的气势——贾府庭院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赫,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42、读课文时要动笔,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作为阐述观点的有力佐证3、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加以引导B.人物(1)非凡的服饰明确:非凡的服饰(第1段、第5段等处)例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很“精良”。(2)骄矜的气质明确: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3)繁琐的礼仪明确: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佛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有物质的,也有礼教的课文不仅写出了贾府的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四、学习反思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透过黛玉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出贾府是个怎样的大家庭?明确: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林黛玉来到贾府,与众人见面透过她的眼睛,我们看到,贾府是一个社会地位和气派非比寻常的豪门旺族,是皇帝信任和赏识的簪缨世家,礼节繁复,等级森严,仆从如云,吃穿用度豪奢通过这些描写,小说交代了作品人物所生活的典型环境。五、布置作业1.试着分析理解课后习题二2.试着分析理解课后习题三3.背默《西江月》二首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分析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性格特点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5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课时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2、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课时难点】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人进行比较阅读和鉴赏【学法指导】摘读,讨论,点评【学习过程】一、分析林黛玉形象1.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投奔外祖母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得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度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林黛玉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可以说“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贯穿了她进贾府的始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能表现这种心理的细节。(1)见迎、探、惜三姐妹时明确:(第3段)迎春三姐妹来时,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2)见王熙凤时(第5段)王熙凤出场时,黛玉“连忙起身接见”“忙陪笑见礼”均说明黛玉有着良好的教养,非常注意礼节。(3)在邢夫人处(第7段)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4)在王夫人处第9段)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下了”(第10段)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子坐了“王夫人再四邀她上炕,她方挨王夫人坐了”可见,黛玉连坐到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5)回贾母话时(第12段)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十分推让,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她“方才告了座,坐了”。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6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到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6)和宝玉相见时两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尽管感觉相同,但两个人的表现却大不相同黛玉一见,便吃了一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但黛玉只是深隐内心,宝玉却直率地表达出来黛玉的表现固然是女孩子特有的羞涩,但也和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态是分不开的。小结: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2.除了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之外,课文中也有对黛玉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我们来感觉一下黛玉的神韵。(1)众人眼中的黛玉众人眼中的黛玉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2)王熙凤眼中的黛玉熙凤眼中的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3)宝玉眼中的黛玉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小结: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和“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红楼梦》中写林黛玉用的是“烟眉”,清,淡。作者用虚笔写意展示黛玉的肖像,是为了突出其才情女子超尘脱俗的空灵感。那种脉脉含情、袅娜之态,那种欲说还休的柔媚,“娇羞默默同谁诉”的眉目,那聪明灵慧的谈吐,都从这独具匠心的肖像描写中显示出来。黛玉的美不仅在外貌,更在精神气质——书卷气、灵秀气、孤傲气。她有的是才,她是一位“才女”。显其神而略其形,正是为免落俗套,使这一形象更加美好理想,更富有浪漫的魅力。谁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呢?在曹氏笔下,林黛玉的形象不就呼之欲出吗?二、分析王熙凤和贾宝玉形象本文通过从未到过贾府的林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描写贾府环境、介绍贾府人物的线索。本文刻画了一系列重要人物形象,其中对王熙凤、贾宝玉出场的描写,尤其精彩,历来受到称赞。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对他们描写的部7分,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哪一点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原因是什么?(一)王熙凤:明确: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团火,暗是一把刀对上善于阿谀奉承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