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1、美的本质是什么?2、这个问题可以探讨吗?3、讨论美的本体论问题有必要吗?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谁要是把自己单纯地局限于学习和认知上,即便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那他的灵魂也是匮乏而不健全的。美育与素质教育美育的崛起,与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推进密切相关。因此,今天我们重新阐释美育,不能离开素质教育这个背景。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正是以它的这种本质和功能,获得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而事实上,培养人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受教育者的发展潜能变为现实,即把人所具有的求知、向善、爱美和健康成长的潜能加以开发,使它们得到充分协调的发展。应该说,美育与素质教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1、本质张华《励志》诗:如彼梓材,弗勤丹染,虽劳朴斲,终负素质。2、白色质地杜甫《白丝行》诗: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1、遗传素质:是一个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概念,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它由遗传获得。2、现代教育学范畴中的“素质”,既包括了人的这种先天性禀赋,又包括了人在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可能性。指人可能而且应该实现的发展潜能的总和,它既包括先天因素,又含有后天习得因素;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可以再塑造的;既是个体成长的需要,又是一定社会的普遍要求;既可以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等多个层面,又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一,素质教育应把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作为教育的最基本任务,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也就是说,教育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得到整体性的提高。第二,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学习、主动地发展。第三,素质教育应把学生健康成长当作教育的重要价值指向。教育不只是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够从事劳动的人,而且要培养身心健康、能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个性丰满的人。因此,学生不仅要有知识和技能,而且应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它们才是最为基础性的。第四,素质教育还应包括通过教育途径来促进人的现代化这一内容。素质教育的具体指标应当以人的现代化为尺度,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和建设现代化国家所应拥有的相应素质。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尚书·舜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冑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由于审美素质是现代人的素质结构中基础性要素之一,它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能够对道德、心理、人文等素质要素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没有美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蔡元培的美育思想美育,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譬之人身:军国民主义者,肋骨也,用以自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之可求。此即五者不可偏废之理也。至实业教育,亦宜与美感教育调和,若农业与自然之美,工业与美术之美,在在注重美育发达,人格完备,而道德亦因之高尚矣。人之意志,分为二:一方面情感,一方面智识。有情感,有智识,于是可讲求因果。但人有困境遇之关系,不能求因果之实在者。盖在从前,有宗教的作用,穿透因果真理,虽看破世情,一切无动于中,而宗教中犹存情感,尚有忧游之余地。今从科学上穿透因果之真理,则觉一切均可牺牲,于是往往抱厌世主义,在欧西科学发达之国,甚且演成自杀者,亦不少也。此单重智识不及情感之故,纯注意科学之流弊也。欲求[救]斯弊,原惟美术,有美术,斯生美感。美感,不仅手工、图画、诗歌有之,无论何地何时,或何种科学,苟吾人具情感,皆可生美感。美育的本质美育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它突出体现为一种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和人格教育的三者结合。美育与人的“感性”有着直接而内在的关联。“感性”包括人的本能、欲望、感觉和情感,是人性的重要方面。而美育(aestheticeducation)本来的含义就是感性、情感的教育——“感性教育”正是它最基本、最有特征性的含义。从总体上说,审美是感性与理性相平衡的;美育也是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相协调的教育过程。不过,相对而言,在各种教育形态中,美育比较偏重于感性和情感,它的性质、功能和规律的特殊性以及它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化时代的特殊价值都植根于这一点。美育是一种通过解放和提升人的感性来塑造健康人格、改善人的生存质量、推动社会和文化健康地走向现代化的教育。美育的这种特性,具体体现在感性泄导和感性升华两个方面。感性泄导指在美育过程中引导受教育者在文明、健康的途径中释放感性,使它获得自由。也就是说,在现代教育过程中,要想使受教育者健康成长,就不能简单地压抑人的感性,而应该让它得到正当的抒发,得到健康发展。而美育要做的,正是把人的感性从过分强调理性压制、忽视感性发展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将人的感性从麻木、迟钝的状态中解放出来,重新恢复它的敏感、生动和丰富。感性升华指通过美育活动将人的感性从无意识的深处提升到表层,更是指将人的感性从动物性的层面提升到人性的层面,从生物性的水平提升到社会学的水平,使感性真正成为人的感性。只有在这种提升的基础上,人性才能放射出光芒。事实上,美育之所以能够升华人的感性,一个首要的原因就是它本身是超功利、非实用的。即美育对于人的感官的触发、对于人的想象的开启、对于人的情感的激发,并不将它们引向实际的对象或该对象的一定使用价值之上,而是通过审美活动使人对对象的感知获得一定的自由度和深度,具有人性的内涵,成为真正人的感知——这也正是人的感性从动物性的水平升华到人性水平的基本含义。首先,在工业化社会中,人性分裂已经遍及人类社会的诸多领域,各种精神疾病由此而生,成为困扰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成为实现现代化的一大障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只是现代化不可能真正实现,就是人类本身的前景也将十分暗淡。虽然人性分裂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感性教育的长期缺乏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要弥合人性分裂的深刻创伤,不有意识地、自觉地进行感性教育,即美育,是根本不行的。其次,感性教育的长期缺乏还造成另一个严重后果,这就是一旦理性的控制减弱,感性获得宽松的表现空间时,由于感性不能正确地抒发和表现自己,它就很容易出现蜕化、物化的倾向,陷入感性沉沦的误区。这就是说,在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仅仅有感性的解放与宣泄是远远不够的;在解放和宣泄感性的同时,还必须要有感性的升华,即要有审美教育。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作为美学概念的“趣味”(taste),意指一种辨别、选择、判断与享受审美对象的能力,是人在审美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定心理定势。它以喜爱或不喜爱的情感评价形式,决定对事物的取舍。它具体表现为个体的审美偏爱或选择,也可以体现为一定群体共同的审美倾向。当然,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讲,趣味并不严格限于审美活动之中;一个人的趣味与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理想直接有关,一个人喜爱什么或排斥什么,总是由他的基本生活价值取向所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趣味教育也是一种人生教育。用理解来引导人,顶多只能叫人知道那件事应该做,那件事怎样做法,却是被引导的人到底去做不去做,没有什么关系,有时所知的越多,所做的倒越发少,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第一,从人的趣味形成来看,趣味就不是天生的,而是环境的产物、文化的产物。第二,从趣味的性质来看,它有高下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所以,趣味也有教育和引导的必要。第三,从趣味的作用来看,趣味与人生有很重要的关联,它能够影响人的生活品质以及人对生活的评价。因此,趣味也是人生必不可缺的一个因素。蔡元培关于趣味教育人不能单纯工作,以致脑筋枯燥,与机器一样。运动吃烟饮酒赌博,皆是活泼脑筋的方法。但不可偏重运动一途。烟酒赌博,又系有害的消遣,吾们应当求高尚的消遣。西洋科学愈发达,美术也愈进步。有房屋更求美观,有雕刻更求精细。一块美石不制桌面,而刻石像,一块坚木,不作用器,而制玩物,究竟有何用意?有大学高等专门学校,更设美术学校、音乐学校等,既有文法书,更要文学。所建设的美术馆、博物馆,费多少金钱,收买物品,雇人管理,外人岂愚?实则别有用心。过劳则思游息,无高尚消遣则思烟酒赌博,此系情之自然。所以提倡美术,既然人得以消遣,又可免去不正当的娱乐。何谓人格作为一个心理学的范畴,“人格”主要是指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在以往的认识中,人们对于“人格”的理解常常受理性主义观念的影响,认为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理性的发展(或者是伦理理性的发展,或者是认知理性的发展)至关重要,理性成为人格中最重要的因素,而排斥了人格中的感性因素。进入20世纪以后,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理性并非构成人格的唯一因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就曾经提出“健康人格”的概念,以表示对于理性人、病态人的强烈不满,认为心理学只有依靠研究最健康的人格,才能发现人类究竟能够把自己的能力延伸和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健康人格“健康人格”是一个统一的、和谐的、具有协调能力、富有创造性和丰富情感内涵的自我有机体。它具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整体性协调性创造性情感性健康人格是一种整体性的人格。首先,整体意味着全面。也就是说,健康人格是人格诸要素尽可能充分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只有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片面人格。其次,整体意味着人格诸要素的有机统一,逻辑思维的发展不仅不压制形象思维的发展,而且促进它的发展;情感的丰富不仅不冲击理智的严密,而且使理智更富于创造性;道德的提高不仅不限制想象的丰富,而且使想象更深厚。就是说,整体性的健康人格内部是和谐统一的,而不是矛盾分裂的。整体性协调性健康人格具有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相互关系的态度和能力。这其中,“爱”是处理上述诸关系的一个基本方式。爱是追求与外部世界(包括自然与人)相互协调的态度,它类似于审美态度,是无私的、热忱的和开放的。爱又是健康人格的一种内心需要,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倾向于与人对话和交流,把爱的实现作为一种无私的快乐,把爱的过程作为目的本身,从不以爱来索取什么。健康人格是一种能够持久并具有创造性的人格。创造性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指专门的创造能力和技能,一是指不断实现和更新生命与生活的自觉意识和能力,是一种活泼的生命活力;它是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创造性情感性健康人格是一种情感丰富、深刻和审美化的人格。它情感丰富而灵敏,对自我和环境有着独特的情感体验。并且,这种情感体验不仅是直感式的,还是回味式的,即它能够对自己的某些情感经验进行再体验,从而使情感上升到“沉思”的水平。同时,健康人格还具有良好的审美鉴赏力和表现力,它能把握较高雅的艺术作品,又有能力把自己的内心生活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首先,美育通过促进人的感性发展而切入到健康人格塑造之中。“健康人格”实际是对于以往所有片面性人格的超越,是对于单纯理性人的超越,是对道德人的超越,也是对单纯感性人的超越;它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相协调、相统一的完整人格。换言之,对于健康人格来说,仅仅有理性的发展是不够的,人的感性和理性都必须同时得到发展,才能构成健康的人格。正是在此,美育切入了健康人格的塑造工作。这主要是因为,与德育和智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