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窠围的夜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鸭窠围的夜》沈从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沈从文及其散文集《湘行散记》的基本情况。2.本文体现的作者“文体家”的地位。1.沈从文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6部中长篇小说.创作:1.早期小说集《鸭子》、《旅店及其他》、《蜜柑》等,所描写的湘西乡俗民风和鲜明的生活,引起人们的注目。2.《萧萧》、《牛》、《柏子》、《阿丽思中国漫游奇境记》显示了他早期小说较成功的乡土抒写和历史文化思考。3.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还有重要的选本《从文小说习作选》。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4.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鸭窠围的夜》是沈从文1930年代散文代表作《湘行散记》中的第三篇。2.文章背景是现代散文的名作。是一部连续性的长篇散文,由十一个单篇组成。上世纪30年代初离乡,十多年后(1934年初)重返故里时,他乘船由常德沿沅水溯流而上,将沿途千里沅水及各支流流经的湘西乡村的景物人事记录下来,写成给妻子的信件,结成一部系列散文《湘行散记》。表面看来是回乡的游记,但作家着重表现了湘西的历史与未来,以及当前现实的湘西与作家创作中构筑的审美理想的湘西的碰撞,已经带上文化反思的意味,沈从文借散文自由、灵活地抒发心曲。《湘行散记》徐志摩在《志摩的欣赏》中,如此评价:这是多么美丽,多么生动的一副乡村画。作者的笔真像是梦里的一只小艇,在波纹瘦鹣鹣的梦河里荡着,处处有着落,却又处处不留痕迹,这般作品不是写成的,是“想成”的。给这类的作者,批评是多余的。因为他自己的想象是最不放松的,不出声的批评者;奖励也是多余的,因为春草的发青、云雀的放歌,都是用不着人们的奖励的。文章背景二它是一篇游记散文,通过作者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一夜间的见闻和思绪,描写了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独异的人生形态,寄托了作者深沉的生命感喟。问题?1.本文是怎样呈现湘西水手的生活状态的?重点写了哪些内容?2.这些水手活得那么艰辛、粗糙,何以在沈从文笔下却如此动人?3.文章结构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写阴历年前某天夜晚,航行在沅水上的渡船泊于鸭窠围岸边,水手歇夜,及湘西特有的吊脚楼景观。第二部分(3~9)透过作者的想象,叙写水手们到岸上吊脚楼吃“荤烟”或烤火歇息的情景。第三部分(10~11):由邻船一位水手的举动引起回忆,“温习”了十五年前自己经历的同样的情形.第四部分(12~14):写午夜时分水面上渔人“赶白”的古怪声音及由此引起的对湘西人历史命运的思考。结构层次:第一部分:景观第二部分:想象第三部分:回忆第四部分:思考羊叫的象征1.什么人家吊脚楼下有匹小羊叫,固执而且柔和的声音,使人听来觉得忧郁,我心中想着,“这一定是从别一处牵来的,另外一个地方那小畜生的母亲,一定也那么固执地鸣着吧。”(第五自然段)2.这样那样的说着,我一一皆可听到,而且一面还可以听着在黑暗中某一处咩咩的羊鸣。(第六自然段)3.养还固执地鸣着。(第九自然段)这匹羊的生命的即将结束,象征平凡男女这种卑微的生活也难以维持下去——美之生命的消逝。文章的鲜明特征:原料”的人生“悲悯”的情怀(忧郁,柔软,哀戚,惊异)问题一?文中写到小羊叫声“使人听来觉得忧郁”,“仿佛触着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看明白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心里软和得很”。为什么会忧郁?作者“触着”的是什么?看明白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多次提到羊的鸣叫,有何寓意?解读一:小羊“固执而且柔和的叫声”,让“我”由被命运主宰的羊,想到安于天命的人——他们都是自然之子,活得质朴、率真,却又被动、艰辛,“我”为他们缺乏对自身际遇和命运的自觉而忧郁满怀——这忧郁缘于“我”对湘西无以言喻的爱。问题二:文章第七段,为什么特别提到神龛下的名片?“除了这些名片,那屋子里是不是还有更引人注意的东西呢?锯子、小捞兜、香烟大画片,装干栗子的口袋……想到这些问题时使人心中很激动”。作者为什么会很激动?解读二:名片、锯子、小捞兜、香烟大画片,这些在常人眼中平淡无奇的小东西之所以让“我”激动,是因为它们关联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它们勾起了“我”对往昔湘西生活的深刻记忆与生命感怀。可联系《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一文中的相关描写加以说明。问题三:第八段:“多动人的一幅图画!我认识他们的哀乐,这一切我也有份”,这幅图画是否真的很美、动人?作者为什么说“这一切我也有份”?解读三:这幅图画里固然有在常人看来让人心酸的悲苦,但更有因执著、乐观而凸显出的美丽、强悍,有即便被压抑、被摧残亦不磨灭的人性光辉,所以它美丽动人。“这一切我也有份”,是因为“我”不但曾经跟他们有过一样的人生经历(可结合文章第十段对那个因按捺不住最终还是去了吊脚楼的水手的描绘,作分析、说明),而且永远把自己当作湘西的一分子——这也使得“我”的哀戚与悲悯更动人心魄。问题四:作者独特的感情立场对本文的写法与总体风格有什么影响?问题四:第一,叙事、绘景、写人无不细致生动,文字格外深刻有力;第二,忧郁但美丽的叙事情调;第三,“原生态”的生活本相与无处不在的主观视角。艺术特色1.本文是根据作者中夜宿鸭窠围时的见闻和思绪而写的,是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独异的人生形态。2.本文体现了作者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段和美学追求。3.保存了生活的“原生态”的记录。4.作者是用心灵之笔绘出“动人的画图”,发出生命的感喟,用想象和感情使作品充满诗的气息。从对平凡的人生现象的描写中自然流溢出诗意的潜流,可谓作品的最成功之处。5.以叙述为主,将描写、抒情、议论自然融入。其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极见功力,寥寥数笔,境界全出。表现手法以叙述为主,辅以描写。议论。抒情等,善于发挥想象;描写场景,渲染气氛,自然的融入景物描写。•天快黄昏时落了一阵雪子,不久就停了。天气真“冷,在寒气中一切都仿佛结了冰,便是空气,也像快要冻结的样子……两岸高大壁立的山……这时节两山只剩余一抹深黑,赖天空微明为画出一个轮廓。•渲染了寒夜中鸭窠围河西岸上迷朦而充满生气的氛围,使人如临其境,如睹其景,历久不能忘怀。•最后一部分写午夜时分渔人“赶白”,黑夜中“水面上那一分红光与那一派声音”,构成幽远而近乎神秘的氛围,也同样令人难忘,文字极富感染力。场面描写船只泊定后水手们做饭吃饭歇息上岸的场面想象中归船水手与吊脚楼妇人叮嘱对话的场面岸上临街铺子中屋主人与船上人等默坐烤火的场面禳土酬神还愿巫师在锣鼓声中作旋风舞的场面以朴素而有表现力的语言,略作勾勒,境界全出,场面骤然生动起来,极见功力。作者在本文中寄寓了哪些人生感喟?其意义何在?目睹湘西下层人民顽强地在泪与笑中打发日子,努力保持着生命的尊严,千百年为生活而搏战,这种生命形态也许还将继续延续下去,悲壮而又辛酸,作者感到无限的“忧郁”、“哀戚”和“悲悯”。这种人生感喟源于作者对湘西人民灵魂的深刻理解,对湘西民族历史遭遇和现实境况的观照与反思,且与具体的生命形态相联系,浸润着深厚的历史感,从而具有哲理的内涵和动人心魄的力量。本文的表现手段和美学追求是怎样的?从对平凡的人生现象的描写中自然流溢出诗意的潜流:1.在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时,没有舍弃生活中本有的原生态中充满生命活力的元素,追求“始终保持那个物性天然的素朴”,“一切还带‘原料’意味”。这样的记叙和描写具有高度的自然生动性。2.在展示那种自然和人生的景观时,既严格写实,又渗透了主观色彩,“注入他个人的想象与感情”;作者的感情流贯全篇,想象和感情使作品充满诗的气息。沈从文作为有着苗族血统的湘西作家,用一支有灵性的笔,突出地表现湘西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浸润着原始民风的特殊人生形式,描绘了湘西下层人民永远用血泪打发日子,世代相沿的悲苦命运;同时也描绘了他们为生存、为实现其人生权利与尊严所作的努力。通过作者的笔,我们看到的是,他们担负了自己那份命运,从不逃避为了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勇敢地为生存而搏战,同时在不无畸形的形式中追求着真挚缠绵的情与爱。这些内容使本文具有很强的独特性。1.本文是怎样呈现湘西水手的生活状态的?重点写了哪些内容?第一,写“境中之人”。文章半写景物,半叙人事,在人与自然契合的背景上展现水手的生命存在。第二,场面描写:泊船后水手吃饭、上岸、吊脚楼上幽会、铺中烤火等,凸显水手生活的哀与乐。第三,虚实相生的笔法:生活意象的捕捉与生命情感的抒发相结合。2.这些水手活得那么艰辛、粗糙,何以在沈从文笔下却如此动人?第一,基于自身的生命体验,沈从文对湘西的人与事有深刻的理解、深厚的感情;第二,保持物性“天然的素朴”的美学追求,使作品记人、叙事、状物、写景,都保有高度的自然生动性。第三,忧郁但美丽的叙事情调。沈从文以艺术的审美力量在苦难的生存现实中开辟出新的世界,让人温暖,给人力量。小结作品通过对水手和吊脚楼妓女人性美的描写,使这个夜晚更加美丽迷人。一个漫长、寂寥、寒冷的夜,经沈从文的描绘、渲染、想象、点化,火光与杂声综合,“交织了庄严与流动,一切真是个圣境”,成为一首优美的小夜曲。“人性”之光的点点灯火永远闪烁,温暖着寒夜中人们的心房。《鸭窠围的夜》是人类永恒的夜,它以不可言说的魅力将人们带入一个神圣而高远的境界。课外阅读《从文家书:从文兆和书信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返乡之人,还在途中……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