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一、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目前基本状况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是2004年底申报设立的,2005年初教育部批准招生。同年,学校按照生物工程大类招生,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一起接受基础课教育。在基础课末期,通过自愿报名和总体调控,分成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到目前为止,已经招收了5届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按照生命学院机构设置,生物技术专业归于生物科学系,目前在编教师10人,副教授4人,高工1人,讲师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留学回国人员2名。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经过3年的实践,已经初步建立。教材、图书资料、实验室、实习基地和教学经费等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二、生物技术专业的背景、沿革及人才需求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两个姊妹学科。生物科学重在探索生命本质与规律,侧重基础研究;生物技术重在应用基础与技术研究和应用,前者为后者提供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拓展和延伸,也是激活前者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生物技术专业是生物学领域一个新兴的本科专业。在适应高等教育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形势下,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少数部属高校经过专业调整,设置了生物技术专业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挂牌招生,该专业的设立旨在适应培养应用研究型或技术型人才的需要,以服务于我国新兴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生物技术学科建设大多采取“以任务带学科,以科研带队伍”的发展模式,人才培养侧重面向教学与科学研究,及部分生物技术企业。1998年教育部将生物技术专业正式列入专业目录,隶属理科办学专业,培养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虽然我国生物技术专业的教育历史不长,但鉴于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生物技术在国民经济领域的巨大潜力,因此,该专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全国少数的理科热门专业之一。从2000年以后生物技术专业办学和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截止2005年全国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办学点达到248个,在校生人数达62676人,年招生16792人,平均年增长9.8%。回顾我国生物技术教育短暂的历史,可以得到一些生物技术教育发展规律的启迪:(1)生物技术教育的发展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与时俱进的结果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主导性产业,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成为我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实现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最有前途、最有希望的领域。适应这样的形势,一方面,对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应当适度超前,以确保人才源头供给;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规模适度,切忌供过于求。(2)充分认识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践性特点生物技术专业教育的发展与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点,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理论,而且要受到严格的生物技术基本技能与研发能力的训练。1(3)师资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高质量的生物技术教育必须依赖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特别是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4)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育内容生物技术专业办学经验积淀较少,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又是“高消费”办学专业,因此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育内容,是适应办学规模日渐扩大,提高和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生物技术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我校已经确立了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变的发展目标,本科教学规划也应紧紧围绕着这个宗旨来制定。根据这几年参加相关专业建设研讨会以及与同行交流来看,目前国内开设生物技术专业的学校大多数是以本校已有的生物类学科为依托,建设具有各自特色的生物技术专业。如北京大学的生物技术专业是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依托,但工程方面不是太强。江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依托本校发酵工程的优势,发展具有特色的轻工生物技术。这些对于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三、建设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贯彻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宽口径专业教育,注重交叉创新,坚持知识、能力与素质教育并重。努力建成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理工交叉、宽专结合、人文与科学交融的培养模式及相应的教学体系。为了实现上述总的指导思想,培养具有高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将坚持六大原则,即方向性原则、增强适应性原则、科技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原则、整体优化的原则、统一性与多样性原则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并结合我校特点,在教学计划安排上依靠现有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的课程体系,增加生物化工和生物制药基础课程。四、发展目标与规划根据北京化工大学总体战略目标,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特色创优势,创新促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学,到2020年,把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在国内相同专业中优势显著的本科专业。1.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生物技术专业每届学生为30-60人。学生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基础与专业理论坚实,熟悉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了解与跟踪本领域国内外的科学与技术进展,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并大胆实践。通过四年的大学教育,为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进一步深造、从事科研工作打好基础;为学生在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工作、管理工作并适应更加宽广领域的工作打好基础。本专业毕业生在攻读研究生和就业应聘中具有显著的竞争力。2.师资队伍建设到2014年,生物技术专业师资队伍教学编制总人数为25人。其中学术造诣较深的学科带头人2-3人,在国内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带领教学、科研团队承担国家、地方和行业的重大项目,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根据现有师资队伍人员不足的现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并努力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促进快速成长,形成一支高水平,知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2师资队伍。为满足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校选课的需要,任课教师不少于22人;本专业和校内相关专业实验课需要,以实践教学(实验、实习教学及实验室管理、设备维护)为主的教师3人。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活动,提高知识面,增强创新能力,参与教育、教学创新,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实践中取得成果。3.培养模式与课程建设培养模式为“3+1”,即本科生1-3年级以课堂教学为主,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课程的实践深入理解掌握课程内容,训练实验操作能力。第4年以实践教学为主,通过工程实践和科研实践,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一学年着重培养的能力为:①实验技能;②科学研究能力;③工艺操作能力;④社会实践能力等。在课程建设方面,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合理安排课程体系,保持现行的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基础必修课的教学内容与效果;进一步提高生物领域基础理论课程水平;增设生物基础选修课,广泛吸纳各专业学生,在全校范围内为学生拓宽生物科学知识服务;坚持基础理论与工程相结合的特色,注重学科交叉、理工结合、宽专结合;加强专业选修课,增加门数、提高质量,结合科技前沿、扩展知识,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总结经验,科学整合课程,建设1-2门市级精品课程,增加新生讨论课,建设2门双语课。4.实践教学生物技术专业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社会发展有用人才。因此,实践环节应加强,在课程体系中应有相当的比重。实践教学也是研究型学习能够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拟在已有的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专业基础实验室基础上,建设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专业实验室。结合教改项目,建立生物技术信息平台,以便更好地进行课程和实验管理,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物质基础。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内或校外实习基地,改进和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形成教学成果。5.教学方法与教学水平倡导开展教学及教学方法研究,以教学团队或课程小组为基础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获得优良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由目前的课堂讲授以教师为中心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为主转移,即全面实施研究型学习的培养模式。6.教材建设根据课程设置和整合编写教材,溶入新知识、新方法、新观念。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采取校内、校际联合的方式,争取加入生物基础类经典教材的编写,并以我校为主(或独立)建设有特色的专业课、实践课教材,正式出版。力争列入北京市精品教材。当前工作重点为:完成微生物实验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完成和完善微生物生理遗传实验和生物技术大实验的教材编写。五、措施与对策1.树立新观念,坚持特色发展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的基础,是履行其现代大学使命的主要载体,并为研究生阶段培养提供支持。为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认真对待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切实从研究型大学构建3的角度来规划本科教学。生物技术专业要做到特色鲜明,必须考虑到目前生命学院的特点以及今后的学科发展方向,要充分借助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目前的基础和优势,发展生物技术专业。2.引进人才,加速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快速度,补充人员不足,解决生物技术专业建设乃至生命学院发展的短板,尤其是生命科学上游人才的引进数量与质量。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通过教学研讨,教学基本功学习与训练,教学观摩,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成长。3.调整培养方案总结经验,并参考国际、国内知名大学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学时比例,课堂内与课堂外学习的比例。4.科学整合,加强课程建设生物技术的进步是和相关的学科及工程技术学科的巨大进步分不开的。因此,掌握扎实的非生物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方法,是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这是本专业学生将来在该领域有所作为的重要保证。所以,与生物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在课程设置中应占有一定的比重。从发展目标出发,课程建设的重点是: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及其与课程配套的大实验等主干基础课程。开设选修课兼顾校内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应用化学及其他专业,通过交流,融合、互补,使学生受益。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引进国内外专家开设高水平学术讲座,开拓学生眼界。5.建设高水平的实验中心,加强实践教学落实资金投入,切实增加实验室面积。在原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艺学实验室基础上,改进和完善分子生物学实验项目和实验室的建设,完善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实验项目和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我院学科特色和科研优势改进和完善生物技术大实验的项目和实验室建设,形成高水平的实验中心。建立较稳定的校内或校外实习基地,规范实习教学内容,改进方法、提高质量。开展大学生科技训练,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实验条件支持。规范毕业论文工作,选择适当的题目,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技训练,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综合能力。6.更新管理手段,完善管理体制为适应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水平要求,不断完善生物技术信息平台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建设创新性人才的考核、考试、评估体系,课程管理、评估体系等,建设高水平的生物技术专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