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和文化素养乔老师2015年6月28日一、教育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A.保护学生权益B.保护教师权益C.保证公民受教育的权利D.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答案】D。解析:我国《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2.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学费B.杂费C.学费、杂费D.任何费用答案C3.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批准。A.学校B.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C.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D.市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B。解析: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因此本题选B。4.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A.学习和培训B.沟通和合作C.培训和流动D.交流和互访【答案】C。解析: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因此本题选C。5.学校在有裂缝的教学楼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这侵犯了学生()的权利。A.安全B.受教育C.受尊重D.生存答案A。解析: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有: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人身自由的权利。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本题选A。6.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津贴。A.特殊岗位补助B.生活补助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D.特殊奉献补助【答案】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因此本题选C。7、材料分析题小晴的家在农村,她正在县里读初二。有一天,她爸爸突然对她说:“你以后不要去上学了,县里消费高,供不起你。再说家里也忙,需要一个人给你妈帮忙。”小晴听了以后,伤心地哭了。她想读书,也舍不得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但是她又不能不听爸爸的话,只好不去读书了。老师了解到小晴的情况后,找到了小晴的爸爸,劝他让小晴继续上学。小睛爸爸说:“女孩子比不得男孩子,读书多了也没什么用,还不如让她在家里干点活呢。再说小晴是我的女儿,让不让她上学我说了算。”请问:小晴爸爸的说法对吗?为什么?小晴爸爸的说法是不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是法律规定的父母必须履行的义务,女孩和男孩享有平等的权利,不能歧视女孩。小晴的爸爸让小晴没有接受完义务教育而中途辍学的行为是违法的,他应当让小晴尽快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如果小晴的爸爸仍不改正,当地政府应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他送小晴返回学校上学8.第一次提出“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国家法律文件是()。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答案】D。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9.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A.罚款B.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C.刑事处罚D.民事处罚【答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前款所列行为,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照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的规定,另行确定监护人。10.《教育法》第八条关于“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的()。A.公共性原则B.公办性原则C.公立性原则D.方向性原则【答案】A。这一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法的公共性原则,教育事业是国家、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共同事业。11.在我国教育管理体制上,《教育法》规定我国教育实行()原则。A.统一管理B.分级管理C.分工负责D.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答案】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12.不能作为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有()。A.人B.物C.行为D.精神产品【答案】A。是教育法律关系中的个人主体。P24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A.在学校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B.所有教育机构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C.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D.其他教育工作者【答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条规定:本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14.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实施、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称为()。A.教育法规B.教育法律C.教育行政法规D.教育规章【答案】C。教育行政法规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实施、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教育行政法规在内容上是针对某一类教育管理事务发布的行为规范,而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事件和具体问题做出决定,在形式和结构上必须比较规范,在时效上必须有相对的稳定性,其制定、审定、发布须经过法定的程序。15.教育法律关系形成的前提是()。A.教育法律规范B.教育法律文件C.教育法律规定D.教育法律文书【答案】A。教育法律关系具有的一个特征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存在总是以相应的现行的教育法律规范为前提。P2416.义务教育实行()领导,()统筹规划实施,()为主管理的体制。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答案】A。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17.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行政复议B.民事诉讼C.仲裁D.投诉【答案】A。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教师申诉等。投诉、申诉、起诉的区别:投诉一般是指消费者通过书面或其他形式向有关消费者组织陈述、反映自身权益遭受侵犯和损害的事实,请求纠正、赔偿的行为。申诉是指消费者投诉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权益受损情况、请求解决纠纷,处理经营者违法乱纪的行为。起诉是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律行为,在中国,代表国家控诉的人民检察院、民事案件中的原告和刑事案件中的自诉人均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8.根据《教育法》等的规定,违反教育法的行政法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两类,即行政处分和()。A.行政处罚B.撤销职务C.没收财产D.赔礼道歉【答案】A。19.幼儿园教师实行()。A.年限制B.约定制C.终身制D.聘任制【答案】D。20.教育法规的基础和灵魂是指()。A.教育计划B.教育发展C.教育政策D.教育惩罚【答案】C。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灵魂,是制定教育法规的基础,也是实施教育法规的指导。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体现,是教育政策的定型化、条文化。所以教育法规的制定必须依据党和国家的各项教育政策。21.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A.家庭B.学校C.人民政府D.教育局【答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22.()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A.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B.教育部C.人民代表大会D.国务院【答案】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23.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A.教师负责制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D.校长负责制【答案】D24.目前通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自()开始施行的。A.2006年12月29日B.2006年6月29日C.1995年9月1日D.1994年1月1日【答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l995年3月18日修订通过,l995年9月1日起施行。25.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A.纪律处分B.行政处分c.经济处罚D.警告处分【答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2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答案】D。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的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学生)”。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指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身体、心理和精神等方面都能健康成长;所谓“面向全体”就是应当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教育,从而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整体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27.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C.民事责任D.行政和刑事责任【答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2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A.保护学生权益B.保护教师权益C.保证公民受教育的权利D.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答案】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29.在义务教育阶段,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A.直接开除B.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不得开除C.通知家长D.对其进行惩罚【答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30.幼儿园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小于()。A.五小时半B.四小时半C.三小时半D.两小时半【答案】C。《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三条规定:幼儿园应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不得少于三小时半。31.凡年满()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周岁。A.5、6B.6、7C.7、8D.7、8【答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人学接受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