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犬、猫及实验动物寄生虫病第十五章犬、猫寄生虫病第一节吸虫病本病是由后睾科的华支睾吸虫寄生于犬、猫等动物的胆管和胆囊内引起的。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在中国分布极广,已有24个省市有本病的报道。它也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寄生于肝脏的成虫排出虫卵,卵随粪便落入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毛蚴在螺的消化道中孵出,毛蚴进入螺的淋巴系统,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成熟的尾蚴离开螺体落入水中,遇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便侵入其体内各部,尤以肌肉居多,最后形成囊蚴。当人、犬、猫等动物吞食含囊蚴的生鱼、虾或未经煮熟的鱼虾而感染。幼虫在十二指汤内破囊而出,经总胆管而进入胆管,约经1个月发育为成虫。虫体在胆管内吸血,破坏胆管上皮细胞,引起胆管炎或胆囊炎。诊断要点l·主要症状为消化不良、下痢、呕吐、黄疸、腹水、消瘦和贫血,甚至发生死亡。2·剖检特征为胆囊肿大,、胆管增生、胆汁浓稠。胆管和胆囊中有大量虫体和虫卵,肝表面结缔组织增生,严重时发生肝硬化;3·可用反复沉淀法和粪便直接涂片法检查虫卵、虫卵很小,大小为27~25X12一2OUm,呈黄褐色,一端有一小盖,另一端有疣状突起,内含毛蚴。防治方法一、可用下列药物驱虫:1、吡喹酮,按50~75mg/kg一次口服。2、六氯对二甲苯,按50mg/kg,口服,每天一次,连用10天。3、丙硫苯咪挫,按30mg/kg,口服,每天一次,连用12天。二、预防着重于控制中间宿主的感染,禁喂生的鱼虾以及加强人畜的粪便管理。第二节绦虫病犬和猫,当出现贫血,消瘦,腹泻,消化不良,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时,就要怀疑是不是患了绦虫病了。该病是由多种绦虫寄生于犬猫的肠道引起的体内寄生虫病,绦虫有细粒棘球绦虫、多头绦虫、泡状带绦虫、豆状带绦虫、犬复孔绦虫及猫的肥颈绦虫等许多种,犬猫如果吃下带有中绦虫期的中间宿体时,如没有煮熟的肉类等就会感染。犬猫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时,出现呕吐,肠卡他,贪食、异嗜等症状。随后逐步出现贫血,消瘦,腹泻,而且经常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的情况。犬猫肚子里的虫体数量很多时可出现肠道梗阻,有的出现剧烈兴奋、痉挛或四肢麻痹等神经症状。预防的办法主要是加强对犬猫的饲养管理,每年最好定期进行3-4次预防性驱虫,平时饲养的肉制品一定要煮熟,带犬外出时严禁其乱吃地上的东西。对于已患病的猫犬可使用下列药物驱虫:1、氢溴酸槟榔素,犬按1~2mg/kg一次口服。2、硫双二氯酚,按lOOmg/kg,一次口。3、盐酸丁萘脒,按25~5Omg/kg,一次口服。4、氯硝柳胺,按l00~2OOmg/kg,一次口服。5、吡喹酮,犬按5mg/kg,猫按2mg/kg,一次内服;6、丙硫苯咪唑,按10~l5mg/kg,一次内服。第三节蛔虫病蛔虫病是犬、猫常见的寄生虫病。常引起犬和猫,特别是幼龄动物的发育不良,生长缓慢,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虫体在5厘米到10厘米左右不等。蛔虫经常引起幼龄动物的腹围增大或者腹涨,黏膜苍白,渐进性消瘦,食欲降低,体重下降,呕吐,先腹泻后便秘。动物厌倦活动,生长发育受阻。偶尔出现咳嗽症状。感染该病的成年母犬怀孕后,幼虫经胎盘或以后经母乳感染犬崽。犬崽出生后的23-40天内小肠中已有成虫。成年犬食用了粪便污染的食物或者偷吃了患病的老鼠可以感染该病。蛔虫是犬猫体内比较粗大的寄生虫。严重感染时,蛔虫常在肠内集结成团,造成肠阻塞或发生扭转,套叠,甚至发生肠穿孔。蛔虫寄生于肠道,也可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达到肺部。再从肺部向上游走到气管,到喉部后,可能被吞咽回食道,再寄生到肠道,完成一个生长周期。幼虫寄生在喉部后,引发咳嗽症状。蛔虫感染引起的症状比较严重,因此确诊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种的预防性措施,从一月龄的犬开始做粪便检查,并做定期检测。成年犬至少每年检查两次(春秋两季)粪便。如果发现有消化系统疾病症状时,一定要做粪便检查,检查和排除是否感染肠道寄生虫。将采集到新鲜粪便,装入干净的小瓶(青霉素瓶)中,送宠物医院进行检查。粪检是一种快速、有效、便宜的检查方法。一旦确诊,使用药物完全可以治愈。预防,注意环境卫生,食物和食槽保持清洁,粪便要及时清扫并堆积发酵,对犬猫定期驱虫。第十五章实验动物寄生虫病第一节兔球虫本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肝或肠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球虫病是家兔最常见的、也是最严重的一种疾病,常使幼兔(4月龄以内)大批死亡,对养兔业危害甚大。病原一般病兔都是数种球虫混合感染,寄生于肝脏的是斯氏艾美耳球虫,寄生于肠道的有十几种艾美耳球虫。兔球虫的发育史与鸡球虫的发育情况基本相同。诊断患球虫病的兔子食欲减退或完全废绝,精神沉郁,消瘦,贫血,有时呈现鼻炎和结膜炎,唾液分泌增多,下痢,幼兔生长停滞。排尿频繁或常作排尿状,腹围膨大,肝受损害时肝胀大,触诊有痛觉,可视粘膜黄染。病末期呈现神经症状,发生四肢痉挛和麻痹。最后因极度衰弱而死亡。死亡率可达50%~60%。病程约10余天至数周,病愈后兔长期消瘦,生长发育不良。生前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腹围大、肝区触诊有痛觉、下痢、排尿频繁及贫血等)并结合粪检进行综合判断。死后诊断可根据病理剖检的特征:肝脏上有许多白色或淡黄色的结节性病灶。病灶呈圆形,大小如粟粒至豌豆大;肠道充血,并有卡他性炎症,上有灰白色结节。镜检肝脏和肠道病变材料可发现大量的卵囊、裂殖子等。防治常用的药物有下列几种1.磺胺二甲基嘧啶(或磺胺甲基嘧啶)按兔的大小每次口服0.2~0.5克,连用4~5日。拌入饲料喂服亦可2.抗菌增效剂和磺胺(二者之比为1:5)合剂按0.02%浓度混入饲料,连用7天3.制菌磺片(磺胺间甲氧嘧啶,SMM)按0.1%浓度混入饲料,连用7天4.氯苯胍按0.0033%浓度混入饲料(或每天10毫克/千克),连服2个月可预防兔球虫病,在暴发兔球虫病时,可用此剂量全群治疗,疗程在2周以上兔场应建设在高燥的地方,最好为笼养,使粪尿流到底盘中,经常清除粪便。幼兔与成年免、断奶后的幼兔与母兔要分开饲养。饲料与饮水必须清洁,避免被粪便污染。第三节兔螨病兔螨病是由蜱螨目的各种螨寄生于兔体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传播快,发病率可高达40%,能引起兔的死亡病原有多种螨虫可寄生于兔。属疥螨科的有兔疥螨、兔背肛螨和兔足螨,均寄生于皮肤内。属痒螨科的有兔痒螨,多寄生于耳及外耳道的皮肤表面。螨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带螨宿主和人皆为螨病的传播者,兔笼、棚舍、用具、狗和其他动物可成为螨的传播媒介。诊断螨在秋冬季节,特别是在潮湿阴暗的条件下繁殖很快,传播迅速,往往能造成大批发病。疥螨在兔体上挖掘隧道或穿刺皮肤,除机械性刺激外,还能分泌毒素,使神经末梢受刺激而发痒。病兔由于擦痒而引起皮肤发炎,致使皮肤表面发生疱疹、结痂、脱毛、皮肤增厚、龟裂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此外,螨的毒素可引起代谢紊乱,造成病兔消瘦和贫血等症状。痒螨主要侵害耳部。外耳道有炎症表现,严重者耳道内干燥结成黄褐色的痂皮。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本病的确诊需在患部的皮屑中找到虫体。防治治疗药物有下列几种:1.爱比菌素注射液0.2毫克/千克,皮下注射,于第一次用药后1周,再用药1次2.伊维菌素注射液0.2毫克/千克,皮下注射,于第一次用药后1周,再用药1次。预防可参照牛、羊疥螨病和猪疥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