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党建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如何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摘要:党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理论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存在的相关问题,针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实际情况及其不足与存在的问题,论述提出了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完善的必要措施。关键词: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此前,中共中央制定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是我国反腐工作走向制度化的纲领性文件。可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这是我们党对权力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相关概念与理论(一)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概念及其特点在政治生活中,权力是指“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是指通过法律监督手段,对权力主-2-体行使权力的过程进行规范,使权力能够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运行。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相关特征:一是行使权力制约机制的主体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行使权力制约机制具有严格的程序性;三是行使权力制约机制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二)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构成要素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构成要素包括权力监督主体、权力监督客体、权力监督内容三个方面。从权力监督主体的角度看,监督主体主要是指依据法律规定享有监督权的法律主体,其主要有两个基本类型:民主监督和权力监督,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两种不同的类型监督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权力和信息不对称、特殊监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等,使之不能有效行使监管权力。从权力监督客体的角度来看,必须解决好权力科学分解配置和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两个问题。对行使的权力应合理分解并科学配置,而自由裁量权幅度及其他责任应是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重要基础,包括监督内容、监督程序等。监督内容主要是指与权力运行相关的人权、事权、财权等。监督程序主要是指监督机构履行监督职责。任何监督机构有效地发挥作用主要是充分授权,同时需要有三个必要条件:首先,监督机构应该是独立的,没有附加到对象的监督;第二监督机构必须有相应的行使职权;三是监督机构必须具备充分的信息资源。二、当前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3-(一)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现状关于对权力如何进行制约,根据限制手段、限制方式和限制途径的不同,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其具体内容是将国家权力分为两种,这两种方式各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平衡和相互牵制,使两种权力保持均衡的架势。这种模式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模式,与中国国情及政治制度不匹配,所以不适用。二是以权利制约权力。指在权力的分流过程中,国家权力的行使要受到公民权力制约来限制国家权力的扩张。(二)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1、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法制不健全。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法律体系的建设方面已初步具有成效,但远未能做到以法制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司法独立权仍然缺乏。虽然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但在司法实践中,重大和有争议的情况接受党委政法委的指导,可能存在未能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情况,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我国司法机关按行政区划设置,司法机关在财务与人事方面受到当地政府约束。第二,权力运行的法制化程度不高。政府机构设置、组织结构、职责和权限划分不明确。2、权力配置不够科学。我们党的权力运行机制的特点之一是权力高度集中。这种体制优点是决策、执行的环节少、效率高。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在政治、经济基础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和弊端。主要表现为:第一、权力过分集决策、执行、监督于一体,最后往往集中于“一把手”,容易导致一言堂现象。第-4-二、制衡机制不健全,导致权力之间缺少相互制约、党内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取决于领导者的素质和想法。第三、自由裁量权过大,又缺少统一的执行标准,为权力腐败提供可乘之机,容易造成掌权者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第四、职责不清、办事效率低下,互相推诿扯皮、无人负责的现象大量发生。由于权力配置的不科学,导致了权力不能在依法、科学、方便、高效的轨道上运行。3、行政行为不够规范。行政行为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行政审批方面更为严重。目前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但是,由于体制缺陷、监督不力、利益驱动等因素,导致行政审批领域大量公权被私用,行政行为不规范、不透明,妨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其主要表现为:第一、领导权力干预审批,权力行使透明度低。由于缺乏公开透明,掌管人、财、物和证照发放、项目审批等部门容易滋生权力腐败现象。第二、行政审批事项过多,程序过繁,审批效率低下。由于行政行为不够规范、政务公开不彻底等,使得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严重下降,不利于群众路线的开展。4、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加强党内监督对于保证执政党权力的正确运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加强党内监督,必须有制度上的保障。从当前看,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与措施。主要表现为:有的制度原则性多,操作性不强;有的制度没有及时根据情况变化加以充实完善,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有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不够严格、随意性大,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约束力;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责任追究不够到位,以致不按制度办事的人得不到查处,严格执行制度的人得-5-不到褒奖。由于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置身于监督之外,成为不受监督的“特殊人”,对重点岗位、重大事项、重要决策等方面的监督不够有力,对容易发生违法乱纪的重点人员和关键环节,缺少具体有效的监督预防措施,致使一部分掌握实权的机关和权力行使者,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监督。三、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几点建议(一)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法律法规权力运行必须制度化,按有关法律法规办事。权力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规则和范围内行使。因此,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只有与法治建设相结合,才能得到权威性的保护。针对不同的权力主体制定了不同的规章制度,比如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规。在基层,要进一步推行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推行民主评议制度,健全信访举报管理制度等。只有把权力运行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才能确保权力高效正确运行,使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顺畅、监督更加有力。(二)以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构建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权力运行机制的基本精神就是遵循民主与科学的规则。1、发展党内民主,以民主限制权力,落实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际上是以权利制约权力。要形成体现民主精神的权力授予机制,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意愿。要形成权力双向运作模式,既有自上而下的运行也有自下而上的运行。通过制定-6-公正的规则和程序,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使人民群众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中发挥作用。要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深化党务公开工作,以公开制约权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建立反映群众意见的渠道,建立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2、要体系科学配置的精神。制约和监督的特点之一是分权制衡。十七大强调指出,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对权力进行科学配置,首先要明确权力责任的关系。明确领导干部应当承担的与其权力相应的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相统一。其次要科学分解权力,对掌管人、财、物等容易发生腐败行为的权力适度分解,防治权力过于集中,从而达到遏制和减少腐败行为发生的目的。再次要限制公务人员自由裁量权。对自由裁量权实行分级实施,定性定量操作,减少基层执法人员的随意性,防治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这些都属于以权力制约权力。(三)加强群众监督以推进权力运行机制中央决定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也是改善监督工作的重要机遇。监督要务实,干部要清廉,必须依靠群众监督。“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纪检监督必须依靠群众,才能获得最广泛的信息,最坚强的后盾。“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7-法。主要表现为:1、推进群众监督权力法治化,推动群众监督法律操作化。要加强群众监督权力由政策向法律转化,使群众监督权力有明确的法律清单、程序,有明确的损害群众监督权力的法律责任和责任主体;出台群众监督法律的总则,各行各业要结合行业、单位特点制定实施办法。群众监督法律可操作化,首先要降低群众监督的成本与风险,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其次要细化、要结合行业特点、岗位特点,要加强群众监督信息的保密、收集、分析、处理、反馈。2、创新监督体制,创建群众监督为基础、同级监督为主体、其他监督为辅助的监督大格局。首先,要把群众监督作为监督的最高形式。应该把群众监督融人到整体监督设计和监督过程中。同级监督,也称内部监督,指依靠本级组织的监督要素,构建监督体系,降低廉政风险,提升廉政绩效的监督体制。同级监督本质上是本级监督资源的优化组合。群众监督在现行宪法、行政法甚至条例中,都赋予了法律地位;纪检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已有法律体系,现在的任务,是要整合监督资源,细化监督环节,优化监督链接。因此,同级监督为主、其他监督为辅的监督体制,是监督工作贯彻群众路线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监督体制改革的方向。参考文献[1]王寿林,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制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何芹,党内监督主体及其相互关系[J]学习月刊,2012(2).-8-[3]严薇,完善监督机制,遏制寻租蔓延[期刊论文]-城市规划,2006(9)[4]闵凡群,纪委监督权规范运行的新思考[期刊论文]-党政干部论坛2010(2)[5]朱军,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强化对领导干部监督[期刊论文]-理论前沿2008(15)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