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建筑建筑类型1神社建筑2佛寺建筑3都城与宫殿4府邸和住宅5城郭6园林艺术7其他1神社建筑•背景•形制•严岛神社神明造寝殿造返回1.1神社建筑背景早在6世纪以前,奴隶制时代,日本开始流行自然神教,是一种泛神崇拜,称为道教,它的主流是神社神道。专门的祭祀建筑便是神社。神道教是日本文化的根,在整个封建制时代,尽管佛教流行,神道教仍然不衰,神社之设从未中辍,它们遍布全国,至今人有11万所以上。作为一种自然神教,神道教认为每一个景色优美的山麓,水滨或密林之中都有神灵,因此也有神社。古代的神社,都模仿当时比较讲究的居住建筑。因为在观念上,神社的神灵的住宅,神灵的起居,人们只能按照自己的生活去揣摩比拟:在建筑上,当时也还远远没有达到为神社另创一种特殊的性制的水平。但一经定型,惰性就很大,为尊敬神灵和绵远久长的渊源,这些神社虽然千百年来屡经翻修重建,仍然保持古老的原状,和中国式的庙宇相近。返回•特点:平面矩形,长边入口,挖土立柱,山墙上有山花中柱,悬山式曹屋顶,屋面呈直线形。从外宫至内宫有数道栅栏和围墙围绕,形成层层空间。外墙四方设有鸟居。•代表作:伊势神宫1.2.1神明造返回伊势神宫1.2.2寝殿造•特点:在中央正屋(寝殿)的两侧有东西配屋,并以游廊把它们联系起来。•代表作:北野神社返回北野神社严岛神社•历史:平清盛在1146年(久安2年)担任安艺守官之后,严岛神社就成为平氏一族参拜的地点,并且在1168年(仁安3年)时由平清源开始社殿的建造。平家灭亡之后,取而代之的源氏一族仍然延续前例给予神社非常优厚的礼遇,因此使得严岛神社得以继续保持昌隆。严岛神社的社殿曾经在1207年(承元元年)与1223年(贞应2年)时发生大火,并且在火灾之后进行修复。可能是因为屡次火灾的缘故,导致社殿建筑的规模经过数次改变。而今日严岛神社的配置,是在1325年(正中2年)一场台风后的修缮中大致底定,之后就不再有大幅度的更动。自镰仓时代开始日本进入战国时代,长期的政情不安,也导致了严岛神社逐渐衰败、荒废,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1555年(弘治元年),进入江户时代以后,由于明治政府与广岛藩的支持保护,前来神社的香客络绎不绝。而今日严岛神社则是日本国内最重要的观光景点之一。严岛神社•建筑构造:现在神社的正殿是1571年由毛利元所建,以正殿为中心,分别有客神社、门客神社、大国神社、天神社等各殿,在此之间还设有朝座屋、高舞台、乐房、能舞台等。各神殿的颜色基本呈朱红色,但也有不同颜色的建筑物,这也许反映了建筑时代不同。还架设了内侍桥、长桥、反桥等,以东西方向约长300m的回廊将其连接起来。涨潮时,可以看到严岛神社宛如浮在海上一样。是在日本唯一运用潮水的涨潮退潮原理来设计的海上木造建筑物,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时,其建筑物和自然浑为一体的美观得到了高度的评价。耸立在神社后的弥山与前面宽阔的濑户内海还有宫殿式建筑物的庄严华丽把游客引进了一个宫廷文化的世界里。它的寝殿以庄严华丽的建筑风格而著称。耸立在海上的“大鸟居”(日本神社的大门),是宫岛的象征,它和有着红柱、白壁的神殿与周围的绿色森林、蓝色的大海相映生辉,1996年也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严岛神社返回2佛寺建筑•背景:佛教在6世纪中叶传到日本,当时正值日本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6世纪末和7~8两个世纪,为巩固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日本大量吸收中国的典章制度和文化。公元592年大臣苏我马子拥立推古女皇,苏我氏主张引进佛教,圣德太子宣布佛教为国教,并着手按照朝鲜半岛百济国的模式建造佛寺。1早期佛教建筑(8世纪天平时期——7世纪初年)2民族化和世俗化3和式,唐式,天竺式4统一后的新高涨返回2.1早期佛寺建筑•主要特征1梁架系统2总平面的布局形制3主要的建筑类型·布局唐式百济式返回2.1.1唐式•概括:建筑面南,金堂在院落的中央,前面东西侧有一对塔,讲堂在北回廊正中。•代表:旧药师寺返回2.1.2百济式•概括:进南大门后有个回廊围成的方形院子。南面回廊正中是中门。进了中门,院子里有金堂和塔。•代表:法隆寺(金堂和塔分别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讲堂原来在北回廊之外,钟楼和经藏在它的前面)四天王寺(塔和金堂前后排列在中轴线上,北面回廊正中还有一座大讲堂,讲堂之后,东西为钟楼和经藏)返回法隆寺•历史:法隆寺,又称斑鸠寺,位于日本奈良生驹郡斑鸠町,是圣德太子于飞鸟时代建造的佛教木结构寺庙,据传始建于607年,但是已无从考证。法隆寺占地面积约187000平方米,寺内保存有自飞鸟时代以来的各种建筑及文物珍宝,被指定为国宝・重要文化财产的文物约190类合计2300余件。法隆寺分为东西两院,西院保存了金堂、五重塔;东院建有梦殿等,西院伽蓝是世界上最古的木构建筑群。法隆寺建筑物群和法起寺共同在1993年以“法隆寺地区佛教建造物”之名义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法隆寺1950年从法相宗独立,现在是圣德宗的本山。法隆寺法隆寺塔5层,塔内有中心柱,由地平直贯宝顶。塔总高32.45米,其中香轮等约高9米。各层面阔不大,层高小,出檐很大,所以这塔仿佛几层屋檐重叠,非常轻快俊逸。法隆寺•金堂:金堂两层,底层面阔5层,进深4间,二层各减一间。歇山顶。用俊柱而不用虹梁。出檐宽阔,因为二层檐柱在底层金柱之上,收缩很大,出檐更显得深远飘洒。法隆寺金堂和塔返回四天王寺2.2民族化和世俗化•背景:9世纪起,在封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日本全面发展了本民族的文化,也就提高了本民族的建筑水平,于是,佛寺建筑中日本原创的因素增多了,渐渐形成了显著的民族特色。这是天皇衰落,军事领主飞扬跋扈,文化的地方性加大。同时,在武道士几乎成了宗教的情况下,佛教建筑又世俗化了,把佛堂设置在家中。所以,世俗化又导致佛教建筑民族化。•代表:凤凰堂凤凰堂•日本建筑史中最杰出的建筑之一2.3和式,唐式,天竺式•和式:主要继承7~10世纪中国唐代佛教建筑,加入日本传统的神社建筑因素唐招提寺的鼓楼京都莲花王院的本堂•唐式:随佛教禅宗从中国传入的宋代江浙一带的建筑样式。寺院的主要特点是平面布局依轴线作纵深排列,追求严整的对称,前后顺次的山门,佛殿,法堂等,左右有钟楼,经藏,禅堂,方丈等。圆觉寺舍利殿永保寺的几座殿堂•天竺式:从中国福建传去的闽浙一带地方做法。特点主要表现在结构上,构架近似川斗式,柱子高大,爱用偷心的插栱,重叠多层东大寺雄伟的南大门返回唐招提寺鼓楼京都莲花王院本堂东大寺南门2.4统一后的新高涨•金阁寺银阁寺方广寺大佛殿•东大寺大佛殿•清水寺本堂•长野的善光寺本堂返回金阁寺银阁寺东大寺大佛殿返回返回清水寺本堂返回善光寺本堂返回3都城与宫殿•平城京•平安京•平城京的宫城•平安宫•京都御所返回平城京•平城京是仿照唐朝都城长安(西安)建造的,东西约4.2km(32町),南北约4.7km(36町),面积大约相当于长安城的四分之一。这个矩形的城内,不论东西南北,每隔4町就有大路相通,犹如棋盘一样。城北的正中,有向南占地8町见方的“大内里”(平城宫),皇宫和役所就在其中。此外城中还有贵族和役人的住所、大寺院、庶民住的盖有茅草的屋子和稻田。都城设有东西两个市场,使用货币“和铜开弥”交易各种物品。估计当时城中的人口约有10万人(全盛时估计有20万人),其中高级贵族约100人,中级役人约600人,可见绝大多数还是奴婢、手工业者、农民和从地方征用来的壮丁。役所、贵族的宅邸、寺院等建筑物,有着红色的柱子、雪白的墙壁,屋顶则盖有瓦。平城京返回平安京•京都古城建筑的突出特点是,同中国隋唐时期的洛阳城和长安城十分相似,这是因为平安京建立之初时逢中国的盛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早在公元8世纪,整个京都建筑呈长方形排列,以贯通南北的朱雀路为轴,分为东西二京,(也可称左右二京)东京仿洛阳,西京仿长安。城北中央为皇室所在的宫城,宫城之外是作衙署之用的皇城,而皇城之外是作为一般官吏、平民居住的都城。全城面积约20平方公里,街道纵横,对称相交,是一座棋盘式的美丽城市。•平安京南北5.3千米,东西4.5千米,也采用条坊制,格局痛平城京相仿。因为不需要防御,城墙的高,厚都只有2米多。西部地势卑湿,不宜居住,后来主要在东部发展。平安京返回4府邸和住宅•特点:日本的佛教建筑基本上是中国式的,宫殿建筑也多中国特色,但日本的居住建筑却与中国的大不相同,最具日本风味。它的居住建筑不用内向院落式,房间双向布置,所以住宅四面开窗;结构也不再全是平行梁架式的,而大多以轻型结构灵活架塔,内部空间因而自由得多;除大贵族们的大府邸之外,居住建筑也不死守轴线对称的布局。•寝殿造•书院造•主殿造•数寄屋风府邸返回平城京的宫城•从宫殿进门,正中轴线上是朝堂院,东西180米强,南北490米布局和藤原宫的完全一样。朝堂院之北,中轴线上是皇宫,称为内里,东西180米,西北190米,周围有复廊。返回平安宫•皇宫叫平安宫,在朝堂院的东北,有一圈围墙,里面又有一圈复廊。复廊之内布局十分严整。中轴线上,前部一次排列紫宸殿,仁寿殿和承香殿,这前三殿是仪典性的,以紫宸殿为正殿。它面阔11间,前面的大院落满铺白沙。皇宫之西,有俸祀社稷的中和院,正殿叫神嘉殿,大致位于朝堂院的轴线上。皇宫里的建筑物表现出日本建筑典型特色,俭约素净。返回京都御所京都御所在鸭川对岸西面,现仍为京都天皇的寝宫,受到皇室事务机构的控制。京都皇宫最初是作为天皇的第二宫殿而建成的,从1331年至1868年这里主要用作居住,随着幕府的没落和明治天皇重掌朝政,新的皇宫移至东京。几个世纪以来皇宫几经修复,现存的建筑和结构形成19世纪中叶的安政二年(1855年)。在正殿和紫宸殿曾举行过大正、昭和的继位大典。登基殿宽阔绵延的杉木屋顶,屹立在幽静的石园前面,成为帝王统治的威严象征。它是按寝殿风格建造的,各个房屋由带顶的走道或游廊连结在一起。京都御所占地总面积912000平方米,外围石垣,内铺白砂。京都御所花园在内里,内里是天皇及家人居住和办公的地方,位于整个地块的中心偏北,以土木墙围合,东有建春门,南有建礼门,北有朔平门,西有皇后门、清所门、宜秋门。内里以建筑为主,最重要的紫宸殿区,是天皇即位、接受朝贺的地方。另外皇后居住办公的地方,被称为皇后御常御殿区。另外,还有两个天皇日常办公的地方及册立太子举行仪式的地方。京都御所寝殿造•总体基本形制:正屋(寝殿)居中,前有池沼,两侧有配屋(东对,西对),期间连以开敞的游廊(渡殿,透渡殿)。更复杂一些的,在配屋外侧又向前伸出廊庑(中廊),到池沼边沿以亭阁(钓殿,泉殿)结束。在中廊的中段有一个“四角门”,即东中门和西中门。左右大致对称。•寝殿造本身有一定的形制。因为日本风俗是席地而卧,所以地板架空比较高,并且在檐下展出一圈宽阔的平座。沿檐柱和金柱都有装修,金柱之内的空间是主要的(母屋),檐柱和金柱之间的一圈空间是辅助的(厢,庇)。南面的装修时轻质的,活动的,多为帘子或推拉槅扇,可以全部敞开。其他三面大多用板壁。后来,为了满足多种使用需求,寝殿的品卖弄有所分化。北厢封闭,向外再增加一间,并且分隔成小间,供生活起居用,而母屋和东南西厢则用作礼仪场所。返回主殿造•背景:11世纪,上层贵族财用拮据,简化了寝殿造,非对称式渐渐占了上风。12世纪末,建立了幕府制,武士阶层当权,府邸发生形制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变化:1放弃了寝殿造的总格局,而且寝殿造本身也不对称了。经常没有配屋,在寝殿的西南角直接向前伸出西中廊,不长,前端以西中门结束。2寝殿本身发生改变,进深增加,完全放弃母屋和厢的程式,用薄障壁或推拉槅扇划分空间。没有内走廊,各房间相互穿通。并不对称,甚至连寝殿的外形也可以突破,不必是简单是我矩形了。•代表北山殿东山殿返回书院造•特点:书院造是在主殿造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幢房子的若干个房间里,有一间是最主要的(上段或一之间),这间房间的正面墙壁划分为两个龛,左侧的宽一点,叫床(押板),右面的是一个博古架,叫棚(违棚)。左侧墙上,紧靠着床,有一个龛,叫副书院。右侧墙上是卧室的门(帐台构),分四大扇,中央两扇可以推拉,外侧是死扇,床,棚,副书院和卧室的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