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发地理校本课程树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谷城县一中袁太亮、胥建立、李萍校本教研,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教育理念,是新课改对学校和教师的新要求。是新课改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对创办特色学校的要求。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认识“我们的家园”,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科学的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充分发挥地理教学特有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心社会,关注热点,保护环境。从而使青年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走向实践,这是任何课程形式都无法比拟的。一、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目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全面实施,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新课改的必然趋势,对于推动素质教育,突出特色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独特个性专业化特长人才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21世纪是高科技、高信息、高速度等为突出特点的现代社会,并且还是一个激烈竞争的世纪,特别是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然而,国民的高素质从哪里来呢?这就需要靠学校教育,因为学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因而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是核心,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极积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时代谷城县教育科研“十一五”重点课题2步伐,要清晰的认识到“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深化新课程改革,开发地理校本课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培养是校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开发地理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地理教学特有的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是在地理课程教学中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使他们的生活、经验、问题、困惑、理解、智慧、意愿、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统统地活跃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养成综合考虑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的知识解释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把青年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坚定不移地热爱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使得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得到发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二、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教学的方法我校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将围绕高中地理教材进行延伸扩展或者创新,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选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学习,研究本地区地理特色、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开发地理校本课程。我们地理校本课程的呈现形式是,首先,充分发挥地理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作用,挖掘教材中的一切与提高学生素质的有关材料,充分运用所有信息,结合谷城的情况编写一系列的探究专题,例如谷城的环境保护问题,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问题,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平评价等,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其3次,是结合区域特点编辑适当的练习,围绕一定主题或课题活动为学生设计出几套探究性的练习或调研专题,加强学生在学习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巩固知识。第三、做好课外活动课的设计安排,让学生亲自调查研究学校及其周边的人文和自然地理特征,搜取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建设成就的有关信息,获取第一手资料,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测量、标本制作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在动手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等科学精神和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天文观测、气象测量、环境监测等内容需要学生的参与性强,学生要亲自动手去做、去观察、去记录、去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和结论,这就要求学生求真、求实,对于数据的计量要仔细全面,然后自己试着下结论。第四、充分利用学校资料室、图书馆里的有关地理书刊和信息室的电脑网络,以其为学习窗口,让学生从中方便直接的获取必要的最新地理信息,拓展科学知识,开展多层面、动态化的比较分析评价。三、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结合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的要求,本课题研究注重充分发挥地理教学的阵地,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地理教学的价值。结合我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师资力量和学校周边的地质地貌环境,多样的生物物种,脆弱的生态,矿产资源的分布、开发和利用,农业生态和工业污染等状况,指导学生进行考察、分析、评价。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地理意识以及解决地理环境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使青年学生们懂得如何促进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4重点是: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懂得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让学生身入田间地头,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深入探索地方经济的发展、风土人情、地质地貌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等。通过探究性的研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四、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优势谷城县位于31°53'—32°29'N,111°7'—111°52'E,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地形地貌上,属于多山丘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秦岭、大巴山脉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交接部位。县境内峰峦叠起,河流密布,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从全局地理位置来看,谷城县地处鄂西北,是我国中西部结合的咽喉地带,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重要县市之一,也是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下游的第一个山区县,流经境内的南河、北河是汉江的一级支流,因此谷城在我国县级区域生态环境中的生态地位尤为特别。独特的地质地貌形态、多样的生物物种、复杂的气候条件、丰富的矿资源、多种的农业生态、复杂的风俗民情、积极发展的新型工业以及脆弱的自然生态等等,这些为我们开发地理校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在地理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的程中充分利用用这些丰富的区域地理素材,把握住目标,突出地域性特点。有组织有计划的让学生身入田间地头、走进大自然去探索了解地方经济发展,人地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通过实地考察本区域的地形、地质、气象、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经济因素,如工业、农业、人口、资源、环境、城镇、交通、风土民情,去记录,获取数据,去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谷城县人多地少、自然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使我县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面临严重挑战,并5威胁到南水北调源头的生态安全。如何才能妥善处理我县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经济是谷城县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生态谷城”和保障南水北调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树立科学的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让学生去观察比较人口和资源的关系。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资源观”、“人均意识”、“忧患意识”,使他们能正确的认识“我们的家园”,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增强他们的全民族的危机感和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促进他们去勇于探索。五、充分挖掘教材中人地关系素材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育人”是地理学科教育的根本思想。我们在地理教学中根据我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要充分挖屈教材中的有关人地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和问题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要让学生明白,一方面人类有权利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通过改造自然,获取更多的物质和能量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这种权利是以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本发展规律为先决的,另一方面人类有义务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保持自然的稳定和繁荣。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要向自然提供相应的补偿。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是“以和谐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内涵,一是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二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三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6又如为解决我国人多,吃、穿、用、住的问题,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进行了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很多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某些资源已出现枯竭现象,滥砍乱伐森林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土地荒漠化,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日益加重,然而这些又构成了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空前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依靠科技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通过挖掘教材中这些人地关系素材要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我们人类应该善待自然,尊重生命,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保护好环境,我们的经济才能更好健康的快速发展。这种把书本中的基础理论和环境保护问题同经济建设紧密地相结合,既充分的发挥了地理的教育功能,贯彻了素质教育,又进行了探究性的研究,促进了青年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培养和造就他们成为具有竞争意识、勇于探索、高度民族责任感的一代新人。二0一0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