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能源与环境的突出矛盾,给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带来了新的契机.从全球太阳能热发电的现状出发,简要介绍了塔式、槽式、碟式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对这3种主流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立足本国实际,指出了我国太阳能热发电行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关键词]太阳能热发电,塔式热发电,槽式热发电,碟式热发电,现状及发展趋势【Abstract】Theprominentcontradictionbetweenenergyandenvironmenthasbroughtsolarthermalpowerindustrynewopportunities.Basedonthepresentsituationofglobalsolarthermalpower,threemainformsofsolarthermalpowerarebrieflyintroducedandcompared:towersolarpower,groovesolarpoweranddisctypesolarpower,includingresearchre-sultsathomeandabroad.Consideringthesituationofourcountry,theproblemsandchallengesofsolarthermalpowerinChinawereproposed,andthebroaddevelopmentprospectswerealsoputforwardinthepaper.【Keywords】solarthermalpower,towersolarpower,groovesolarpower,disctypesolarpower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绿色能源”和“低碳生活”的概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国竞相开展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绿色能源为主的研究和应用.同时从国家能源局获悉,我国首轮太阳能光热发电特许权招标项目,已于2010年6月底至7月初正式开始.此政策的颁布,打破了常规化石燃料发电占据整个发电行业的局面,意味着太阳能因其储量的无限性、利用的清洁性等特点一跃成为最热门的新能源之一,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将迅速进入商业化成长时期,成为解决当前能源、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新兴产业.人们最早对太阳能热发电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70年代在巴黎建立的第一个小型点聚集太阳能热交互蒸汽机,自此之后,各国对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研究从未终止.在1981年至1991年间,全世界建造了多种不同形式的兆瓦级太阳能热发电试验电站20余座(塔式为主);另外在1985至1991的6年间,在美国加州沙漠建成的9座槽式太阳能发电站,更是将发电成本降至8美分/kWh,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已成为各国建立新能源系统的方向之一[1].经过近30年的发展,部分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已完成试验和示范阶段,正向低成本、高产业化迈进.本文以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聚光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为对象,对各种聚光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进行介绍、分析和比较,希望能得出对我国太阳能热发电行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1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概念与分类太阳能热发电主要是将聚集到的太阳辐射能,通过换热装置产生蒸汽,驱动蒸汽轮机发电.太阳能热发电与常规化石能源在热力发电方式上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通过Rankine循环、Brayton循环或Stirling循环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区别在于热源不同,太阳能发电的热源来自太阳辐射,因而如何用聚光装置将太阳能收集起来是大多数太阳能热发电的关键技术之一.此外,考虑到太阳能的间歇性,需要配置蓄热系统储存收集到的太阳能,用以夜间或辐射不足时进行发电,因此成熟的蓄热技术成为太阳能热发电中的另一关键技术.直接光发电和间接光发电是太阳能热发电中最常用的分类方式.直接光发电可分为太阳能热离子发电、太阳能温差发电和太阳能热磁体发电;间接光发电可分为聚光类和非聚光类,其中聚光类按照太阳采集方式可分为太阳能塔式发电、太阳能槽式发电和太阳能碟式发电;非聚光类主要有太阳能真空管发电、太阳能热气流发电和太阳能热池发电等[3].通常所说的太阳能热发电,主要指间接光发电,直接光发电尚在实验阶段.目前主流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集中在塔式、槽式和碟式,它们因开发前景巨大而受到极大的关注.2聚光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2.1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塔式太阳能发电主要由大量的跟踪太阳的定向反射镜(定日镜)和装在中央塔上的热接收器这两大部分组成,成千上万面定日镜将太阳光聚焦到中央接收器上,接收器将聚集的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然后再将热能传递给热力循环工具,驱动热机做功发电.随着镜场中定日镜数目的增加,塔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聚光比也随之上升,最高可达1500,运行温度为1000℃~1500℃[4].它因其聚光倍数高、能量集中过程简便、热转化效率高等优点,极适合太阳能并网发电。图1为塔式太阳能发电的系统图.从图1可以看出,塔式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跟踪太阳光的定日镜、接收器、工质加热器、储能系统以及汽轮机组等部分.收集装置由多面定日镜、跟踪装置、支撑结构等构成.系统通过对收集装置的控制,实现对太阳的最佳跟踪,从而将太阳的反射光准确聚焦到中央接收器内的吸热器中,使传热介质受热升温,进入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最终驱动汽轮机组进行发电.此外,为了保证持续供电,需要蓄热装置将高峰时段的热量进行存储以备早晚和阴雨间隙使用.作为欧洲首座商业性太阳能发电厂,2007年3月,PS10电站,如图2所示,利用624个面积均为120m2的巨大日光反射器将太阳光聚焦在高约90m的塔上,产生1.1万kW的电力,电站每年向电网供电1920万kWh,年平均发电效率可达10.5%[6].2009年5月,在PS10电站的基础上,PS20电站正式动工.PS20电站使用1225个面积为120m2的定日镜将太阳光聚集在高约为162m的塔上,能提供满足18万个家庭日常需求的用电量,整个电站计在2013年竣工。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并且由于工艺、材料、部件及其相关技术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加上经费不足,一直裹足不前.近年来,中国工程学院院士张耀明教授带领团队刻苦钻研,在自动跟踪、聚光、集热等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国内首座“70k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已于2005年10月在南京江宁顺利建成并成功投入并网发电[7],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2.2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槽式太阳能发电采用多个槽形抛物面式聚光器,将太阳光聚集到接收装置的集热管上,加热工质,产生高温蒸汽后推动汽轮机发电.收集装置的几何特性决定了槽式太阳能发电的聚光比要低于塔式,通常在10~100之间,运行温度达400℃[8].如图3所示[1],槽式太阳能发电包括聚光集热部分、换热部分、发电储能部分。其中,发电储能部分与塔式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聚光集热和换热部分.聚光集热是整个槽式发电系统的核心,它由聚光阵列、集热器和跟踪装置组成.在此部分,集热器大多采用串、并联排列的方式,可按南北、东西和极轴3个方向对太阳光进行一维跟踪.在换热部分,预热器、蒸汽发生器、过热器和再热器4组件实现了工质加热、换热、产生蒸汽、进行发电的过程.由于槽式发电系统结构相对紧凑,其收集装置的占地面积比起塔式和碟式来说,相对较小,因而为槽式太阳能发电向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自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Luz公司在加州莫哈维沙漠陆续建成了9座槽式聚光热发电站(SEGSⅠ-SEGSⅨ)[9],总装机容量为35.4万kW,年发电总量108亿kWh,产生的电力可供50万人使用.随着技术不断发展,系统效率由起初的11.5%提高到13.6%,每kW电能装机容量的投资己由6000美元降至2000多美元,电费也由每度24美分降至7.5美分.自1984年以来,Luz公司先后开发了1.4万kW、3万kW和8万kW的多种系统,太阳辐射能转化至电能的最高瞬时效率可达24%,年平均效率最高为15%.在广泛采纳和吸取SEGS电站多年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在内华达州建造的装机容量为6.4万kW的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SOLAR-1,只需要30min的储热容量和2%的天然气作为辅助能源即可保证投入并网发电[10],且运行结果表明该电站在效率和稳定性方面均有一定提高.在槽式太阳能发电领域,我国已在太阳光方位传感器、自动跟踪系统、抛物面反射镜、接收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且拥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0kW槽式太阳能热发电试验装置[11].国际权威机构的统计显示,截止2009年,全世界运行的槽式光热发电站占整个光热发电站的88%,占在建项目的97.5%,可见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已取得了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已具备了大规模投产的条件,然而其核心部件高温真空管仍存在技术缺陷,涂层技术还有待改进,因而加强核心部件的技术研发、工艺改进将是今后提高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也将成为推动槽式太阳能发展的重要动力.2.3碟式太阳能热发电作为目前热发电效率最高的方式,碟式太阳能发电整合多个反射镜组成抛物面蝶形聚光镜,通过对其的旋转,将太阳光聚集到接收器中,经接收器吸热后加热工质,进一步驱动发电机组发电[12].旋转抛物面蝶形聚光镜的应用使得碟式太阳能发电的聚光比达到3000以上,这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光热转换的效率,但是另一方面也由于其较高的接收温度,对接收器的材料和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图4看出,碟式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抛物面蝶形聚光镜、高温接收器、跟踪传动装置、发电储能装置等.与塔式和槽式不同的是,碟式太阳能发电主要采用斯特林(Stirling)热力循环,完成热能到机械能的转化,但由于斯特林(Stirling)热机的技术开发尚未成熟,因而碟式太阳能发电尚在试验示范阶段。国外对碟式太阳能发电的研究已有20余年,自1982年美国加州建造的碟式斯特林太阳能发电实验装置起,美国、沙特、德国、日本、西班牙等国相继建设了不同形式的碟式太阳能发电示范工程,碟式太阳能发电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内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对此做过一些实验研究:中国科学电工研究所与皇明太阳能集团及新疆新能源公司联合研制了4套太阳能发电多碟聚光器和单碟聚光器[14],多碟式聚光器采用多碟复合聚光方式,采光5m,输出的峰值热功率为12kW,系统跟踪精度达3.14mrad.2.4其他方式近来,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设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设计采用一列同轴排列的反射镜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抛物面反射镜,将太阳光首先聚焦在上部的中央反射镜上,再由中央反射镜向下反射,将太阳光聚焦到地面接收器中,这种新型的聚光方式称为向下反射式或菲涅尔反射式(如图5).由于二次聚焦,保证了较高的聚光比;同时,向下反射的方式不但避免了高塔上安装接收器的风险,也解决了塔顶热量损失大、安装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势必成为未来太阳能热发电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5].2.53种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比较上述3种太阳能热发电方式各有优点,就理论而言,塔式太阳能发电由于聚光比高、运行温度高、系统容量大和热转换效率高等特点,较适合大规模生产;槽式太阳能发电因其系统结构相对简单、技术较为成熟,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商业化生产的热发电方式;而碟式太阳能发电因其热效率最高、结构紧凑、安装方便等特点,非常适合分布式小规模能源系统.另一方面,前期投入过高且难以降低成本使得塔式太阳能发电始终没有广泛投入商业化生产;聚光比小、系统工作温度低、核心部件真空管技术尚未成熟、吸收管表面选择性涂层性能不稳定等问题,阻碍了槽式太阳能发电的推广;碟式发电系统中,斯特林热机关键技术难度大、开发时间短等原因,致使其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下表1给出了3种太阳能热发电的具体参数比较[15]3发展趋势(前景与展望)全世界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的加重,迫使很多国家加快了开发太阳能热发电的步伐;在美国加州莫哈为沙漠,SES公司与电力公司SOE携手合作,力争在2011年建造一个占地1822hm2的巨型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