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概论主讲人:范中桥第一章:社区的含义、构成要素和多元类型•第一节:社区的含义•第二节:社区的构成要素•第三节:社区的多元类型第一节:社区的含义•一、社区一词的由来和基本含义•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1.社区一词的由来•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提出。•1887年他出版《社区与社会》,书中最先使用了“gemeinschaft”(德文),即“社区”。但其含义与现在的社区含义有明显的区别。•他认为,社区由同质人口组成、关系亲密、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是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开始对滕尼斯的“社区”概念发生兴趣。•查尔斯.罗密斯把“gemeinschaft”翻译为英文“community”,即“在一起生活、工作的人的共同体”。•中文“社区”是从“community”译过来的,进一步突出了其地域性含义。•1933年,燕京大学费孝通等首次把“community”译成“社区”。后来成为中国社会学领域内的通用术语。•2.社区基本概念的界定•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大学派:人文区位说、地理和社会实体说、同质说。•(1)人文区位说•人文区位学的提出及其发展:•芝加哥大学教授R.E.帕克于1921年首先提出。又叫人类生态学。。•麦坚齐对该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几十年来成为社区研究中颇具影响的学说之一。•依据人文区位说的观点,帕克和麦坚齐认为,“社区是社会团体中个人及其社会制度的地理分布,每个社区都是一个社会,但每一个社会并非是一个社区。”并且认为社区是指人类的各种聚落。•人文区位学在界定社区时强调了两个关键性概念:区位、聚落。他们认为社区是人文地理学上的一个人文地理系统,即社区是一群居民与其特殊环境形成的关系。特别注重区位在社区形成中的作用,注重空间对人类组织方式的影响和对人类行为方式的决定性作用。•(2)地理和社会实体说•强调地理因素与社会因素在社区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这种观点强调社区是一个人群地域单位,而且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包括各种主要社会制度、社会职位和社会利益。•(3)同质说•强调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行为,认为社区是社会生活同质性较强的地区。•例如,有些学者认为,社区是多数成员具有共同的意识,居住于共同的地区,在社会机构中共同致力于基本生活的社会实体。等等。•(4)几个有代表性的社区定义•a.费孝通•认为,“社区是一定地域范围的社会,是建立在地缘性社会关系之上的社会。”•强调社区的地域性,强调区位对社区中社会关系及整个社区形成的决定性作用,指出社区是社会的微型结构,是社会的缩影。•属于人文区位学派。•b.唐忠新•他认为,社区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地域生活共同体。•社区的综合性定义。指出社区是由地域、人群、社会因素、社区意识、共同约束、文化等要素构成的社会地域生活共同体。•不属于前面的三种学派,可称为综合性学说。•c.民政部•《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社区是指聚居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个定义强调社区的地域性和社会性,应属于地理和社会实体说。•问题:社区概念的外延太大。对社区的地域范围没有作具体界定。•我认为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界定。•d.我以为,社区是指居住在一定地域内(小至一个自然屯,大到一个城市),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并产生一定社会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人们所构成的区域社会生活共同体。•二、社区的基本特征•1.社区的地域性特征•(1)社区是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一定的地域是社区存在与发展的依托和物质基础,脱离一定地域的社区是不可想象的。•(2)社区地域要素的重要性•即社区的自然地理要素。首先,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安身立命和活动的场所。•第二,社区自然地理要素是社区成员生产和生活的自然条件与物质基础。•2.社区的社会性•社区是地域性社会实体。社区是社会的一部分,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区与社会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社区包含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的内容。•其一,社区包含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是社区的主体,也是社区存在的前提之一。•其二,社区包含一定数量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其三,包含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居民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其四,包含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3.具有社区意识•社区意识就是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的心理认同感与归属感,是构成社区的必要因素,是社会心理因素。•缺乏社区意识的“社区”没有凝聚力,因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社区。•4.具有多重功能•社区是具有多重社会功能的社会共同体。•一是经济功能。组织、开展、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或提供服务;有一定数量的社区劳动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二是政治功能。社区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维护居民合法权益等;成为党政机关的聚居地。•三是文化功能。发展教育事业、组织开展文体活动;有些城市社区教育、文化艺术单位比较集中。•四是社会管理和社会整合功能。社区维护社区治安、秩序,调节民间纠纷等。•5.社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区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1)有些学者认为,社区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一是旧石器时代形成的流动性社区;•二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半永久性村舍式社区;•三是文明时代以来形成的农村社区;•四是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城市社区。•(2)唐忠新认为,社区是从农村社区开始的。•农业出现后,人类定居并形成村落,于是形成最早的社区形式—农村社区。后来形成了城市社区。•无论农村社区还是城市社区,其社会性质、内部结构等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社区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综合作用。•6.应该有明确的地域范围•我认为,社区的地域范围,小至一个自然屯,大到一个城市。不同意把一个省(自治区),乃至一个国家看成是一个大社区,更不同意将全球视为一个巨型社区的观点。•三、社区与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的关系•1.社区与社会的区别与联系•(1)社会的含义•“社会”具有多重含义。•a.中国古代:民间节日进行的演艺集会或祭神的庆祝活动;•b.引申:以和睦为宗旨的各种团体;•c.近代西方社会学界:•社会是具有共同心理的人们的集合;•社会是一种包括人类行为的习惯、情操、民俗等在内的文化遗产;•相互模仿的一群人。•d.马列关于社会本质的观点•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的基础是生产方式,并形成相应的上层建筑;•按照一定规律发展变化,是由社会内部矛盾决定的。•e.唐忠新•社会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基础上由人群组成的,有人们的思想意识起作用,并有一定的上层建筑为之服务的充满活力的巨型自我控制系统。•(2)社区与社会的区别和联系•a.从范围上看,社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整个社会是由若干个不同类型的社区组成的。•b.从内容上看,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区域性社会,是具有相对完整意义的社会实体,但尚不能反映社会的全部内涵和全部性质。•社区反映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体系,这与社会某一部门、某一行业不同。•但是,社区并不能反映社会的全部内涵和全部性质。因为:社会是由社区组成的有机整体,而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之和。•2.社区同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的区别与联系•(1)社会群体:“Socialgroup”•唐忠新认为: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特点:多种多样。•a.以规模划分:大型社会群体、中型社会群体、小型社会群体。•b.以联结纽带划分:血缘和姻缘群体(家庭、家族)、地缘群体(邻里)、业缘群体(系、教研室)志缘或趣缘群体(宗教团体)•c.以成员之间的互动特点划分•初级社会群体(社会基本群体或首属社会群体)、次级社会群体两大类。•首属社会群体:主要是指由面对面互动形成的,成员之间具有亲密的关系,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较大的社会群体,反映人们最基本、最初步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邻里、老同学、战友、麻友、酒友等。•次级社会群体:即社会组织。•特点:规模较大、结构比较复杂、行使着特定的职能,成员之间的关系较少带有感情色彩等。•(2)社区与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的区别和联系•a.社区的内涵比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更加丰富,社区功能也更加完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只是构成社区的一些最基本单位,其规模和功能远不如社区。•b.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依托社区而存在,但又有超越社区的特征。•任何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都存在于社区之中,不能脱离社区而存在。•另一方面,某些群体和社会组织,特别是大型社会组织又不局限于某一个社区内。如跨国公司、一些政党的分支机构。第二节:社区的构成要素•一、社区构成要素的不同观点•1.台湾徐震认为:社区包含五项要素:居民;地区,即社区的自然地理要素;三是共同的关系;四是社区组织;五是社区意识。•2.北大社会学系《社会学教程》:•一是人群;二是一定的地域条件;三是各种生活服务设施;四是特有的文化;五是社区意识。•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地域、人的因素、文化、社会活动、时间分配。•4.方明、王颖•一是人群;二是一定界限的地域;•三是生活服务设施;四是制度与管理机构;五是文化生活方式及认同感、归属感。•5.李森:《城市社区建设概论》•社区包含六个因素:一是人群;二是地域;三是服务系统;四是管理机构及规范;五是社区文化;六是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6.唐忠新•把上述观点进行系统化,概括归纳出社区构成的三大类因素。•一是人群;二是自然物质要素;三是社会文化要素。•二、唐忠新关于社区构成的概括•(一)人群•1.人群是社区的主体•以一定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是构成社区的首要因素,是社区的主体。•(1)社区居民是社区产生和存在的前提•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任何人类社会的第一前提是人群的存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群是社区存在的第一前提。•(2)社区居民是社区生活的创造者•社区生活是整个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社会生活的缩影。社区居民是社区生活的创造者,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的主角是社区居民。•(3)社区居民是社区物质要素的创造者或使用者•任何社区都要以一定的物质要素为基础,包括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文化设施、生活设施等。•在物质要素中,有的属于人工物质要素,即社区居民各种生产活动的直接创造物或间接创造物,如一些生产、生活设施。•因此,社区居民不仅创造了社区生活本身,也创造了部分物质条件,并享用着这些条件。•(4)社区居民是社区社会关系的承担者•社区居民在交互活动中形成多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是居民活动的结果,也是居民进行活动的条件。•社区居民是社区中社会关系的承担者,离开社区成员,就没有社区的社会关系。•其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关系,是决定社区居民社会属性的最根本条件。•2.社区人口构成•(1)社区人口构成:指社区内具有不同质的规定性人口的比例关系。•分为自然构成与社会构成两大基本类型。•(2)社区人口自然构成:指社区人口的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性别比,是指男女人口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通常用每100名女性人口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来表示。•计算公式:社区男性人口数a,女性人口数b,性别比M,则M=100a/b•社区人口性别比平衡与否,直接影响到社区居民的生活,也影响到社区服务、社区活动的项目、类型。•b.社区人口年龄构成•指各年龄组人口占社区人口的比重。•年轻型:60岁以上的人口占社区总人口比重在5%以下;•成年型:在5%-10%;•老年型:大于等于10%,或65岁以上人口大于等于7%。•200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属于老年型。•天津市和平区早在1982年就已成为老年型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1.1%。•大庆市于2006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星光计划”:2001年国家民政部在全国实施,用三年时间在全国城市中建成一大批养老、敬老的服务设施。•(3)社区人口的社会构成•主要指社区人口的民族构成、宗教构成、文化构成、职业构成、阶层构成等。•a.职业构成:社区内各职业人口的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