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引论复习题:1.什么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有哪些特点?2.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3.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是什么?4.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产生的历史基础是什么?思考题:1.在具体管理活动中如何考虑人力资源的特点?应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2.对人力资源量和质两方面的管理如何统筹兼顾?3.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如何概述?4.如何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5.人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对人性有不同的假设?6.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现在发展趋势怎样?7.校园文化对学校培养人才有什么作用?案例分析题1-1:人力资源—沃里科公司的“第二个春天”1983年11月3日,美国《纽约时报》在商业版上,刊出一篇题为《日本人管理好了一家美国的工厂》的长篇报道,在美国企业界引起轰动。由美国沃里科公司管理了15年的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是著名的希尔斯公司的协作厂家。该厂生产的电视机多由希尔斯公司经销。这家电视机厂一度曾有员工2000人,无论从产值、规模、还是职工数量上来说,都是阿肯色州弗里斯特市的重要企业,在当地的企业界中举足轻重。但是沃里科公司由于管理不善,屡屡出现质量问题,致使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陷入重重困境。厂里生产的电视机居然有10%过不了本厂的质检关,必须返修才能出厂。销出的电视机由于质量不佳,使用户怨声载道,造成产品大量积压。工厂的财政状况难以为继。不得已厂方只能大量裁员,职工人数减少了3/4,只剩下500人。此举一出,人心大乱,工人们更是无心生产,工厂到了几乎倒闭的地步。作为销售商,希尔斯公司对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的产品质量大为恼火,大量返修的电视机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更是败坏了希尔斯的声誉。看到电视机厂一片混乱的景象,希尔斯公司又为它的前途而担忧。为了扭转厂方的不利局面,由希尔斯公司出面派人前往日本的电器制造业中心一一大贩,邀请久负盛名的日本三洋公司,购买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的股权,并进一步利用日本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来领导这家工厂。三洋电器公司对希尔斯的建议迅速作出反应。1976年12月,三洋公司开始大规模购入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的股份,并取得了对该厂的控股权。1977年1月,三洋公司派出了大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接管了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日本人到达目的地后,马上发现他们面临着双重困难。一方面,同日本工人比起来,美国工人的劳动纪律性差,生产效率低,因此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差;另一方面,工厂中的工人乃至整个城市的居民,并不十分欢迎日本人的到来,战后形成的对日本人的轻视和不满情绪,仍在起作用。显然,日本管理人员无法采用在日本惯于使用的管理方法。除了文化和习惯方面的因素外,还有民族感情方面的问题。然而,生产效率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必须改善。三洋公司总经理井植聪,对派去的日本人员约法在先:要融入到当地的大众生活中去,参加当地的社会事务,不要把自己圈在一个“小东京”里,重要的是要打破民族间的隔膜。日本管理人员到达弗里斯特市后,先后办三件事,令美国人大开眼界。日本管理人员没有先采取什么严厉的措施,相反,他们首先邀请电视机厂的所有员工聚会一次,大家坐在一起喝咖啡,吃炸面包圈。然后,又赠送给每个工人一台半导体收音机。这时,日本经理对大家说,厂里灰尘满地、脏乱不堪,大家怎么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产呢?于是,由日本管理人员带头,大家一起动手清扫厂房,又把整个工厂粉刷得焕然一新。几个月后,工厂的生产状况逐步改善,厂方对工人的需求又开始增力叮。日本管理人员一反大多数企业招聘员工的惯例。不去社会上公开招选年轻力壮的青年工人,而是去聘用那些以前曾在本厂工作过,而眼下仍失业的工人。只要工作态度好,技术上没问题,而且顺应潮流的人,厂方都欢迎他们即回来应聘。日本人解释说,以前干过本行的工人素质好,有经验,容易成为生产好手,所以才雇用他们。最令美国人吃惊地是,从三洋公司来的经理宣布,为了在弗斯特市电视机厂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他们希望同该厂的工会携手合作。三洋公司的总裁亲自从日本来到弗里斯特,同工会代表会面。他的开场白,是谈在他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谋生的经历。他曾在好莱坞为著名电影评论家赫达·霍珀做服务员,每次当他替霍珀找开门厅时,总时看到伊丽莎白·泰勒等大明星正伫立门前。他的一席话,马上赢得了工会代表们的欢迎。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共同努力为工厂的发展而奋斗。日本”总裁说:“我们公司信奉联合工人的原则,希望工会协助公司搞好企业。”请全体员工吃东西,然后大家一起动手搞卫生,对美国人来讲已是件新奇事;专门雇请以前被辞退的工人,就更是少见的事;而公司的,总裁亲自会见工会代表,恳请双方合作并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在劳资关系一向紧张的美国,实属令人吃惊的举动。日本人刚来时,很看不惯美国工人在生产线上边干活边吸烟,把烟灰弹得到处都是的样子。在同工会商议后,日本管理人员提出车间内禁烟。由于取得了工会的支持,工人们一声不向地接受了此项命令。在日本人管理该厂期间,工人们只举行过一次罢工,而且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厂方和工会都表示这次罢工事件没有伤害相互的感情。弗里斯特市工业委员会主席瓦卡罗说:“这些日本人真行,每天早上七八点钟就上班干活了,一天要工作9到11个小时,星期六都有很多人自愿加班。从前的那些管理人员可差远了,他们9点钟才进厂,翻翻当天的报纸邮件,口述一封回信,11点钟准时去俱乐部打高尔夫球,玩到下午3点钟才口厂,东晃一会儿西荡一会儿,就到下班回家的时间了。”在这个工厂工作了12年的欧文弗说:“这些管理人员照顾工人们的情绪,生产上强调质量,强调清洁卫生,并且劝导工人们要爱护机器设备。管理部门还征求工人们的意见,大家一起商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和工作条件。”到了1983年,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日产希尔斯牌微波炉2000台,彩色电视机5000台(其中有30%用三洋的商标),98%的产品质量合格,可直接投放市场。厂里的经营状况大大改善。1983年的一个周未,电视机厂2000多名工人和管理人员,和弗里斯特市的市民们一起来到市广场的草坪上举行酒会,庆祝该厂的迅速发展。工业委员会的瓦卡罗说:“电视机厂是我们市的命脉,而三洋公司则是我们的支柱。”案例思考题1.沃里科公司是怎样从瘫痪状态重新走向“第二个春天”的?2.在日本人踏入弗里斯市电视机厂所面临的两个问题中,你认为哪一个是主要矛盾?为什么?3.试分析一下:日本人管理这个厂的指导原则是什么?4.请思考日本与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不同与差异,如何解释?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复习题:1.什么是组织结构设计?2.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3.什么是工作分析?工作分析能起到什么作用?4.各种收集工作和岗位信息的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5.工作分析的主要步骤是什么?6.什么是工作再设计?常用方法有哪些?思考题1.为什么要重视工作分析?它的科学性在哪里?2.怎样设计有一个有弹性的组织?3.目前的工作再设计与早期的工作设计发生了哪些变化?4.工作说明书编写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案例分析题2-1:IBM矩阵式的组织结构近些年来,IBM、HP等著名的外国企业都采用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尽管我在管理学的教科书上看到过对矩阵组织优劣的探讨,但很难有切身的感受。这次听叶成辉先生谈起自己经历着的IBM公司的矩阵组织,感到获益不浅。1987年,加州伯克利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出身的叶成辉在美国加入IBM旧金山公司,成为一名程序员。因为不喜欢编程等技术类的工作,梦想着做生意(DOBUSINESS)、当经理(比较喜欢跟人沟通),他便主动请缨到销售部门去做,经过了差不多5年时间的努力,获得提升,成为一线的经理。随后,叶先生回到IBM香港公司,做产品经理。由于个人斗志旺盛,业绩不错,而且官运亨通,差不多每两年他都能够蹦一个台阶,如今,叶成辉已经是IBM大中华区服务器系统事业部AS/400产品的总经理。从旧金山到香港,再到广州到北京;从普通员工到一线经理,再提升到现在做三线经理;从一般的产品营销,到逐步专注于服务器产品,再到AS/400产品经理,10多年来,叶成辉一直在IBM的巨型多维矩阵中不断移动,不断提升。他认为,IBM的矩阵组织是一个很特别的环境,在这个矩阵环境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IBM是一个巨大的公司,很自然地要划分部门。单一地按照区域地域、业务职能、客户群落、产品或产品系列等来划分部门,在企业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前的IBM也不例外。近七八年以来,IBM才真正做到了矩阵组织。这也就是说,IBM公司把多种划分部门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组织结构形成了活着的立体网络--多维矩阵。IBM既按地域分区,如亚太区、中国区、华南区等;又按产品体系划分事业部,如PC、服务器、软件等事业部;既按照银行、电信、中小企业等行业划分;也有销售、渠道、支持等不同的职能划分;等等,所有这些纵横交错的部门划分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体。对于这个矩阵中的某一位员工比如叶成辉经理而言,他就既是IBM大中华区的一员,又是IBM公司AS/400产品体系中的一员,当然还可以按照另外的标准把他划分在其他的部门里。IBM公司这种矩阵式组织结构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呢?叶成辉先生认为,非常明显的一点就是,矩阵组织能够弥补对企业进行单一划分带来的不足,把各种企业划分的好处充分发挥出来。显然,如果不对企业进行地域上的细分,比如说只有大中华而没有华南、华东、香港、台湾,就无法针对各地区市场的特点把工作深入下去。而如果只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对某一种产品比如AS/400而言,就不会有一个人能够非常了解这个产品在各地表现出来的特点,因为每个地区都会只看重该地区整盘的生意。再比如按照行业划分,就会专门有人来研究各个行业客户对IBM产品的需求,从而更加有效地把握住各种产品的重点市场。“如果没有这样的矩阵结构,我们要想在某个特定市场推广产品,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叶成辉说。比如说在中国市场推广AS/400这个产品吧,由于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存在,我们有华南、华东等各大区的队伍,有金融、电信、中小企业等行业队伍,有市场推广、技术支持等各职能部门的队伍,以及专门的AS/400产品的队伍,大家相互协调、配合,就很容易打开局面。”首先,我作为AS/400产品经理,会比较清楚该产品在当地的策略是什么。在中国,AS/400的客户主要在银行业、保险业,而不像美国主要是在零售业和流通业;在亚太区,AS/400的产品还需要朝低端走,不能只走高端;中国市场上需要AS/400的价位、配置以及每个月需要的数量等,只有产品经理,才能比较清楚。从产品这条线来看,我需要跟美国工厂订货,保证货源供应。从产品销售的角度看,AS/400的产品部门需要各相关地区的职能部门协助,做好促销的活动;然后需要各大区、各行业销售力量把产品销售出去。比如,我需要在媒体上做一些访问,就要当地负责媒体公关的部门协助。再如,我认为'莲花宝箱'(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AS/400)除了主打银行外,还要大力推向中小企业市场,那么就需要跟中国区负责中小企业的行业总经理达成共识。当然,'莲花宝箱'往低端走,还需要分销渠道介入,这时,就需要负责渠道管理的职能部门进行协调。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之间也互为'客户'关系,我会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各区、各行业更努力推广AS/400。叶成辉说。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矩阵组织在增强企业产品或项目推广能力、市场渗透能力的同时,也存在它固有的弊端。显然,在矩阵组织当中,每个人都有不止一个老板,上上下下需要更多的沟通协调,所以,IBM的经理开会的时间,沟通的时间,肯定比许多小企业要长,也可能使得决策的过程放慢。叶成辉进一步强调,其实,这也不成为问题,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好的,IBM的经理们都知道一个好的决定应该是怎样的。另外,每一位员工都由不同的老板来评估他的业绩,不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评估的结果也会更加全面,每个人都会更加用心去做工作,而不是花心思去讨好老板。同时运用不同的标准划分企业部门,就会形成矩阵式组织。显然,在这样的组织结构内部,考核员工业绩的办法也无法简单。在特定客户看来,IBM公司只有唯一客户出口,所有种类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