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席卷全球的社会保障改革浪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席卷全球的社会保障改革3、1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的改革3.1.1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1、经济增长放缓•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第二次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2、人口年龄结构老化65岁及以上人口的百分比19501960197019801990法国11.411.612.91413.8德国9.410.813.215.515.4日本4.95.77.1911.7瑞典10.31213.716.318.1英国10.711.712.915.115.4美国8.19.29.811.312.6全球5.15.35.45.96.23、社会保障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一个周六的下午,我回家比较晚,回家后才想起需要买些日用品。这时离商店关门只有二分钟,我冲到商商里开始“闪电”购物。一阵悠扬的铃声响起,服务员微笑着向我招手,示意我把货物放回去。但是我还是坚持拿到柜台,心想她不会这么不给面子。结果她拒绝结单,我只好作罢。•这就是德国的“商店关门法”。1956年,西德联邦议院通过了“商店关门法”,规定德国商店的营业时间在周一至周五每天7∶00~18∶30,周六6∶00~4∶00。•确定这一法律,原因之一是德国人把晚上和周日视为与家人、朋友相聚的时间,特别是周日,是一家人进行宗教活动、散步或做运动的时间。原因之二就是劳工权利保护,德国的各联邦州通过各种各样的宗教法律,限制工作时间,许多工厂到下午5点就全部停工。小案例•随着德国国力的逐步强大,居民户外活动和外出就餐的几率增加,晚上回来时间自然延后。历经几次修改,到了2003年,德国联邦议院将周一到周六商店关门时间统一修改为20点。•1999年7月,一家位于柏林的连锁商店提出诉讼,认为“商店关门法”违反宪法中有关人人平等和自由经营的规定。但是法院驳回了商店的起诉,做出了“商店关门法”没有违反宪法的裁决。•其实德国人也没有这么古板,比如面包店和报刊饮料小卖部等营业时间更长一些,火车站、机场、旅游景点、加油站的商店营业时间也有例外规定。而餐馆不是商店,因此开业时间并不受该法限制。•德国官员也很在乎GDP,而只要拆掉“商店关门法”这堵墙,GDP就会大幅提升。可为何没有官员热衷于此事呢?或许他们知道,GDP并不是全部。•与其让楼下的商店灯火通明,熙熙攘攘,不如让自家人在昏暗的灯光下,围在一起看电视节目来得实在。这就是许多德国人的生意和生活观。3.1.2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1、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渐进式改革结构性改革•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在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实行增量改革。•其特点为:强制中的诱致性,双轨过渡,从局部到总体,体质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改革、发展与稳定相协调,经济的市场化与政治的多元化相分离等。小知识(1)渐进式改革的措施增加缴费收入减少开支增加社保层次3.2经济转轨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1、什么是转轨国家转轨国家是指苏联解体后形成的国家东欧国家,这是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的产物。1998年,转轨国家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占世界GNP约2%。小知识•2007年是俄罗斯经济继续增长的一年。俄政府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一再进行调整,据最近官方预测,2007年俄罗斯GDP的增长率可达到7.2-7.4%,而俄罗斯总统普京12月28日在政府工作会议上透露说,俄罗斯的GDP的增幅为7.6%,超过了最初的预计。在经历了连续七年的增长之后,俄罗斯经济发展速度并未下降,仍旧有所提高。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对外贸易额进一步提高,生产进一步发展,国家财政超额完成,居民收入普遍提高,消费热蔓延扩大,普京总统倡导的提高住房,卫生,教育水平和发展农业生产的4项规划正在加速实施。3.2.1转轨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1、政治上,转轨国家从社会主义转变为资本主义。2、经济上,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1、建立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保障体系2、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3、改进社会保障制度的缴费及给付标准4、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与监管水平5、创建积极的失业保险制度6、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3.2.2转轨国家社会保障改革的具体措施3.3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3.3.1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改革的背景•1、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发展中国家的社障水平比较低。•2、由于二元经济特征,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也呈现出二元结构。3.3.2发展中国家改革的措施1、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2、扩大社会保障保障的覆盖面3、增加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智利模式”是否代表了新的改革趋势?•从20世纪60年代起,智利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破绽。•20世纪70年代末,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财源不足,造成了人们对旧制度的信心危机。•智利从1979年开始推行自由化改革,对积弊已深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新制”。•1980年军政府公布的《养老保险法》将社会保障新制一锤定音。•新的智利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建立了雇员个人缴费、个人账户积累、多个私人管理公司共同管理基金的退休金制度。•这种新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强制性储蓄,建立个人账户,将强制性储蓄的功能私人化,并结合指数化年金市场,将储蓄积累转换为退休者的养老收入。小案例思考题:1.私有化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常见模式,把它放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是否合适?2.智利在原有体制上强制性的彻底改革,是如何解决不同年龄段的劳动者问题?3.智利模式取得了很大成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3.4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3.4.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创建时期(1949—1957)调整完善阶段(1958—1966)遭受破坏时期(1967—1976)改革阶段(1978—)一、创建时期(1949年10月——1957年)创建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障制度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1950年《国家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等1951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1年颁布《劳动保险条例》中国社会保障历史上不该忘却的大事•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1年3月1日正式实施•劳动保险待遇包括伤残、死亡、疾病、养老、生育及供养直系亲属待遇等方面,短期待遇企业支付,长期待遇基金支付。•对供养直系亲属规定劳动保险待遇,是劳动保险制度的一大特色,包括医疗待遇、死亡待遇、生育待遇。•劳动保险待遇中的部分项目是根据职工是否加入工会组织而有所区别的。•劳动保险待遇项目中不含失业。(为什么?)•劳动保险的实施范围只覆盖企业职工。•“二、调整完善阶段(1958——1966)1、补充修改了干部、工人退休退职规定。2、在疾病保险方面,改进了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制度。3、完善了职业病防治制度。4、针对精简下放职工的生活安置问题。5、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跃进”中,不少单位为了放生产“卫星”随意增加生产任务而大招工。截止1960年7月底,全国职工人数达到4889.4万,比上年年底增加328万,到8月份,总人数达到了5100万人。从1961年1月起,短短两年半时间,全国职工精减与录用相抵共减少了1887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精简任务如期完成。毛泽东赞扬道:我们的中国人民、我们的广大干部,好呀!叫两千万人“呼之则来,挥之则去”,不是共产党当权,哪个党能办到?!三、遭受破坏时期(1966——1976)1969年财政部颁发《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作中几项制度的改革意见》规定:国营企业一律停止提取劳动保险基金,企业的退休职工、长期病号工资和其他劳保开支在营业外列支。后果:一是社会保险基金的统筹调剂工作停止,社会保险的统筹调剂只能无法发挥作用;二是社会保险基金停止积累,实行实报实销,造成企业负担不平衡。•文革”前,劳动保险事业统一由中华全国总工会负责,•费用来源于企业缴纳的劳动保险金,费率为3%。•“文革”后,负责执行劳动保险事务的工会各级组织瘫痪,费用由企业营业外列支。四、恢复阶段(1978——1986)历经十年的动乱,停滞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恢复。1978年104号文新亮点•1978年104号文是中组部和国家劳动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起草的《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其亮点有:•——分别规定了干部和工人的退休条件。干部退休的条件是: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参加革命工作满10年;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年龄各放宽10岁。工人退休的条件式: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年满10年;从事特殊工种或岗位的,年龄各放宽5岁•——规定了最低退休金标准。无论是干部工人,退休金低于35元的,均按35元计发•——对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等有特殊贡献的干部和工人,从优计发退休待遇,浮动标准为退休金的5%至15%.•——允许子女顶替,即工人退休后,其1名子女顶替到国营企业工作(该项政策于1986年废止)•——改变退职待遇支付方式,把一次性支付改为按月发放给生活费,干部和工人的标准都一样,即为本人工资的40%.资料:1978年104号文•五、改革阶段(1986——)•第一阶段(1986——1993)重点为国企改革配套•1986年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首次提出了社会保障概念,而且单独设章阐述了社会保障的改革与社会化问题。•第二阶段(1993——1997)社会保障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1993年11月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保障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社会保障社会化成为改革的主要目标•第三阶段(1998——)社会保障逐渐成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资料•养老金制度改革从分散走向统一1997年7月《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启航1998年11月《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失业保险确定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2003年《工伤保险条例》(1996年,有试行条例)•生育保险1995年1月《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7年8月《国务院关于在各地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社会保障改革研讨热思考讨论社会保障制度是什么样的制度?国企改革的配套制度?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基本的社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如何评价?制度的特点意味着什么?社会制度意味着有哪些指标?经济补偿手段意味着有哪些指标?保障程度意味着有哪些指标?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