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影响主讲人:13人力2班学号:2013094206辛亥革命的概念:广义:狭义: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辛亥革命的性质: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辛亥革命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第二,辛亥革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指导。第三,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跨出了重大一步,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作用:①其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内事业集团纷纷成立,如开设银行、工厂等。⑤辛亥革命对思想文化的影响⑥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如: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等。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社会生活习俗变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辛亥革命对亚洲各个国家的影响越南:辛亥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极大推动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潘佩珠和孙中山先生早在1905年就在日本相识,他们经常深入探讨和交换意见。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和国民党对越南的革命事业提供了很多帮助。菲律宾:辛亥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相互支援。1899年,美菲战争爆发,孙中山对美国背信弃义发动侵略,极为愤慨,曾经两次帮助菲律宾在日本购买武器,派出侯宝华将军率领华侨英勇作战。印尼:辛亥革命促进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908年5月20日,印尼的第一个民族主义组织——至善社在中爪哇的日惹成立,推动了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印尼先后成立了一些民族主义的团体和政党。缅甸:辛亥革命激发了“温达努”运动1907年,缅甸民族运动的领袖、爱国僧侣吴欧德马为寻求革命真理东渡日本,后经中国留日学生的介绍,会见了孙中山,交谈后深受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启迪。1909年吴氏应孙中山的邀请,同孙一起到中国参观访问。他们在旅途中就今后如何加强两国共同团结反帝,进一步开展民族运动等问题充份交换了意见。回国后,吴欧德马组织了佛教僧侣的政治组织----佛教团体总会,提出反帝口号,并与缅甸人民团体总会共同发起“温达努”(爱国的民族精神)运动,提倡爱国的民族教育。此外,还包括印度、马来西亚、朝鲜半岛、泰国、新加坡等。辛亥革命对这些国家的民主运动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新视野①、在建构现代国家的进程中奠定新的民族关系格局另看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导致的国家重建,使中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深刻改变。清王朝的覆灭使满族统治国家的主体民族地位发生了极大变化,与此同时,各民族的地位都在改变。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郑重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满、汉、蒙、回、藏为一国,如合满、汉、蒙、回、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并宣布中华民国为中国各民族所共有,“今我共和成立,凡属蒙、藏、青海、回疆同胞,在昔之受制于一部者,今皆得力国家主体,皆得为共和国之主人翁,即皆取得国家参政权”。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的新政权,实现了中国从王朝体制向民族国家体制的重大转变,开启了建构中国民族国家的新纪元,也奠定了中国新型民族关系的格局。1912年3月,革命党领袖人物黄兴、刘揆一等发起成立了影响很大的“中华民族大同会”,在发起电文中有如下陈述:“各都督、议会、报馆、政团,鉴民国初建,五族涣散,联络感情,化除畛域,共谋统一,共护国权,当务之急,无逾于此。且互相提挈,人道宜然。凡我同胞,何必歧视。用特发起中华民族大同会。”反映出此时民族主义锋芒已集中到反帝反侵略,共建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主题。各民族成员从地缘、族缘关系中解放出来,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积极投身于成为多民族国家权利主体的实践中。②、中华民族意识觉醒并日益增强辛亥革命爆发后,在政治上实行“五族共和”的多民族平等、联合共同治理国家等政策,极大地增强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意识,强化了对彼此之间长期形成的内在联系与一体性的认同,在共同抵御外侮、实现独立的斗争中,中华民族意识不断增强。以蒙古问题为例。外蒙古宣布独立后,引发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1913年在西蒙古王公会议上,王公们一致决议“联合东盟,反对库伦(乌兰巴托)”,并通电声明:“蒙古疆域与中国腹地唇齿相依,数百年来,汉蒙久为一家。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系民国。”这大概是政治文告中第一次由少数民族代表人物共同决议、发出少数民族同属“中华民族”的宣言,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时“中华民族”意识对各民族的深刻影响。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识逐渐提升辛亥革命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家的主张,逐渐破除了传统国家观念,启蒙了社会大众“主权在民不在君”的现代国家意识。辛亥革命使各民族在法律上获得了参与建立、管理新型国家的政治权利。随着西方列强入侵导致的民族灾难日益深重,各族人民主人翁意识和民族救亡的使命感不断增强,最终凝聚成强烈的近代国家观念。与此同时,也在法律和观念上奠定了各民族关系的政治基础。辛亥革命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家的主张,逐渐破除了传统国家观念,启蒙了社会大众“主权在民不在君”的现代国家意识。④、对中国民族观和民族理论研究有重要影响中国民族学的引进和研究基本始于辛亥革命时期,当时各种势力为了斗争的需要而提出的民族理论,远远超出历史上传统民族理论的范畴。传统民族理论集中体现在华夏中心观、华尊夷卑观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夷夏之辨”的观念。而辛亥革命导致的国家转型和民族关系重建,使民族观深刻变更,各民族平等观念、中华民族一体化意识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期间,民族学研究也日渐跳出狭隘的种族主义主题,转为关注如何促进民族同心、恢复民族自强自信,强调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密切相连的关系。一时间,应时而生的新民族理论层出不穷,大力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学研究,也对民族观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一,应密切关注社会转型可能对中国民族关系带来的影响。其二,解决好边疆地区的民族问题是关系中国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其三,应注重理论和学术研究。⑤、辛亥革命对推进中国各民族交往、合作、团结,共同建设新兴国家,形成新的民族关系格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进而对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着多方面的启示。⑥、对边疆地区的民族关系产生极大影响辛亥革命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影响国家统一的重大事件,如外蒙古宣布独立、宣称西藏独立的西姆拉会议、《蒙藏协定》等。分裂活动的最终发生与辛亥革命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不足是直接相关的。在沙俄的策动和支持下,外蒙古于辛亥革命之初即宣布脱离当时的中华民国而独立,最后演变成脱胎出蒙古国的事实;辛亥革命爆发不久,西藏即提出了独立要求,并在西姆拉会议上提出了一系列独立主张。虽因中央政府代表拒绝在所谓的《西姆拉条约》上签字,分裂阴谋未能得逞,但从兹开始,分裂活动从未间断,一直延续到今日。外国势力对中国内政的干涉,扶植民族分裂分子的独立活动,为后来的分裂分子提供了所谓的“史实依据”,并且影响到今天的中国稳定和民族关系。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几乎将全部精力用于抵御资产阶级革命的洪流,其对边疆地区日渐衰弱的控制力更加削弱。而初建的民国政府根基不稳,矛盾丛生,力不从心,这给英、俄等帝国主义势力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策划一系列分裂活动以可乘之机。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否有联系?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说到革命的准备,1921年开始的第一阶段,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所以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的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毛泽东明确地把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看作是“共产党的前身”,这既科学地揭示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同中国共产党产生之间的历史联系,也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进步作用。第一,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辛亥革命政治变革的第一个成就,是推翻了帝制。辛亥革命不仅敢于把“天子”拉下马,而且埋葬了统治中国人民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废除帝制是辛亥革命的伟大创举,它把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客观社会条件第二、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据当时农商部统计,辛亥革命前8年间,全国共设厂6393家,而民国建立后,3年内建厂3669家,年设厂率大大超过了晚清时期。1912年至1918年6年之中投资总额达1.4亿多元,比甲午战争后到辛亥革命16年间的投资总和还多3000多万元。民族资本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的过程。辛亥革命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不超过60万人,到1920年,全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二三百万人。可以说,无产阶级如果没有从辛亥革命开始的这一过程的量的积累,在五四运动时就很难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更不可能在五四运动以后的两年间成立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因此,辛亥革命是工人阶级发展壮大的一个临界点,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急剧地积聚着阶级力量。第三、辛亥革命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理论基础。辛亥革命的胜利,极大地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南京临时政府所颁布的《临时约法》宣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这一点,虽然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没有立即实现,但对于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却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当时全国报纸的数量已从十多年前的100多种增至近500种,许多报纸议论时政,宣传民主、科学和各种社会政治学说。政党、社团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民初政党数量“殆达三百有余”。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世界上各种社会政治学说广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也正是在各种思潮奔涌而至的情况下一起传了进来,并由于主客观社会条件逐渐发展成新思潮的主流。第四、辛亥革命也为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和领导人,或者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运动,甚至在辛亥革命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或者受到辛亥革命的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如陈独秀、朱德、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皆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运动。陈独秀曾是安徽反清秘密组织岳王会的总会长,武昌起义后又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的秘书长。朱德称他自己“就是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于1909年在云南讲武堂参加同盟会的”另外许多共产党人,如任弼时、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周恩来、恽代英、张太雷、赵世炎、李立三、彭湃、王若飞、蔡和森、陈潭秋等,虽未直接参加辛亥革命,但深受它的感染,读过当时的进步书刊或接受过同盟会员的启蒙。如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话中,就说自己青年时代常读《民报》,从报纸上“知道了同盟会的活动和纲领”,经过思考,他“明确地反对军阀和反对帝国主义”。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最初几批党员中,具有直接或间接参加过辛亥革命运动经历的人数约占三分之一,其中约有10%出身于同盟会会员。1、辛亥革命的阶级局限性表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五、辛亥革命的失败,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更加尖锐和发展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通过它们的代理人各派封建军阀,对中国人民进行更加残酷的统治和更加疯狂的掠夺。迫使中国人民完全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于是在中国孕育着一场新的高于辛亥革命的革命。2、辛亥革命的时代局限性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社会历史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