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心理过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认识过程心心理过程情感过程理意志过程现个性倾向象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第一节认知过程一、感觉(sensation)二、知觉(perception)三、记忆(memory)四、注意(attention)五、思维(thinking)六、想象(imagination)感觉一、概述二、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三、感觉现象一、概述(一)什么是感觉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二)感觉的种类根据感受器在身体的分布位置和反映的性质,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的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接近体表的地方,反映外界事物的特性,如(视觉、听觉、嗅觉)距离感觉、(味觉、触觉)接触感觉。内部感觉的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器官和身体组织内,反映内部环境和内脏活动的状态,如机体觉(内脏感觉)和本体感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三)感觉的意义1.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2.保证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1954年加拿大Hebb的感觉剥夺实验)3.是心理现象的基础二、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就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刺激量。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就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的高低与感觉阈限的大小呈反比关系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就是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两者的关系呈反比。韦伯定律: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不决定于一个刺激增加的绝对数量,而取决于刺激物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即:k(韦伯系数)=ΔI/I不同感觉通道的韦伯比例感觉道韦伯比例音高(2000赫)1/333重压觉(400克)1/77视觉明度(100光子)1/62举重(300克)1/52响度(100分贝;1000赫)1/11橡胶气味(200嗅单位)1/10皮肤压觉(5克/平方毫米)1/7咸味道(3克分子/公升)1/5三、感受性变化规律1.感觉适应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叫感觉适应。如视觉的暗适应、明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典型的嗅适应。此外,还有触压觉适应等。但痛觉无适应现象,正因为如此,它才具有极大的生物学意义。(为什么?)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感觉的相互作用也可发生在不同感受器,如在噪音背景下,黄昏视觉感受性降低不同感觉的补偿作用的另一种形式是感觉补偿联觉也是一种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即一种感觉引起另外一种感觉的现象3.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先吃糖后吃苹果,会觉得苹果酸或淡而无味4.感觉后像刺激物停止作用于感受器后,感觉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负后像和正后像之分知觉(perception)一、知觉概述二、知觉的种类三、知觉的基本特性一、知觉概述(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任何事物的整体都是由许多个别属性以一定关系综合构成的,例如,医学上的疖(jie)肿,就是由其外表结节状的隆起、潮红,触之发热、疼痛等多种特征综合而成。(二)感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它依赖与人的主观态度和过去的知识经验。二、知觉的种类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征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味知觉根据知觉对象分: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物体知觉:空间知觉(形状、大小、深度)、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三、知觉基本特性知觉具有四个基本特性1、选择性2、理解性3、整体性4、恒常性1.知觉的选择性人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是十分纷繁多样的,但人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知觉得格外清晰,而其余的事物则作为知觉的背景,对它们反映得比较模糊,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可相互转换。2.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当前事物时总是根据以前获得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理解它,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对事物的知觉就越深刻、越精确、越迅速。例如,医生对患者症状的知觉比一般人全面而深刻。再如,一张X光胸片,放射科医生看要比给护士看更能知觉其中的内容。3.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如只看到柑桔,并没有吃它,仍然感到柑桔是酸甜的、清香的。再如,图是一些不完整的圆和矩形,但是我们不是分别把它们感知为曲线、圆点和直线,而是感知为圆和矩形。知觉整体性的组织有一定的规则:接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知觉整体性不仅与对象本身的特性有关,也与知觉者的主观状态有关。主观轮廓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改变,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在视知觉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如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记忆(memory)(一)记忆的概念和意义(二)记忆的种类(三)记忆的过程(一)记忆的概念和意义概念: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意义:记忆是我们学习、行动和生存的基础。没有记忆,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二)记忆的种类1、按记忆内容分2、按信息保持时间长短分①形象记忆①瞬时记忆②情绪记忆②短时记忆③运动记忆③长时记忆④逻辑记忆(三)记忆的过程1.识记(memorizing)1)识记的种类(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2)影响识记的因素目的任务对识记的影响理解对识记的影响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的影响复习的影响2.保持(retention)和遗忘(forgetting)1)保持2)遗忘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研究,发现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3.再认和回忆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在被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才是有意义的。提取有两种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能回忆的事物一定能再认;能再认的事物不一定能回忆。4、改善记忆的方法思维(thinking)(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特性:间接性,概括性(二)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方式分类(1)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或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2)形象思维利用具体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3)抽象思维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指向性)分:(1)聚合思维(求同思维)(2)发散思维(求异思维)3.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分类(1)常规思维:用常规的方法和现成的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2)创造思维:重组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求产生一些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有创造想象参加的且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三)思维的过程(自学)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概念判断推理新概念想象(imagination)(一)想象概述1.想象的概念和意义2.表象(representation)的含义(二)想象的种类1.无意想象(梦是一种无意想象)2.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四、注意(一)注意的概述1、概念: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所谓指向是心理活动有选择地针对某一事物。集中是指心理活动深入到所选择的事物中去。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一种始终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如人们常说注意看、注意听、注意记、注意想等。2、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事物,而避开非本质的、附加的、无意义的刺激产生的干扰。维持功能即注意对象的映象或内容在意识中保持,一直到达目的为止。调节功能这种功能既有利于心理与行为活动的准确与精确,也有利于错误行为的及时调节与矫正。(二)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二)有意注意(三)有意后注意(一)无意注意1、概念:无意注意指预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类刺激本身的特点(外因)刺激物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活动的刺激物,变化的刺激物比不活动的刺激物无变化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个体本身的状态(内因)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情绪与健康状态知识经验的影响(二)有意注意1、概念:有意注意指有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引起有意注意的主要原因: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对个性的依从性(三)有意后注意1、概念:有意后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这是有意注意之后出现的一种注意。人们从事的许多事一开始都需要意志努力参加,但随着参加次数的增加、技术的熟练、兴趣的增强,以后就不需要特别的努力去注意它了。(三)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1.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单位时间内能清晰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特性。注意的起伏3.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注意分配的条件: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4.注意的转移是指个体有目的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有:原来注意的强度;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第四节情感过程(一)概述1、概念2、情绪和情感关系3、功能(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三)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四)表情(五)情绪的理论情绪和情感(emotionandfeeling)(一)概述1、定义: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伴随生理变化和行为反应的自我体验。2.情绪、情感的关系(区别和联系)(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情感情境性、短暂性、冲动性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表现外显性表现内隐性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多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人和动物都有,发生较早人所独有,发生较晚(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1.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2.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蕴涵着情感。3、情绪的功能(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情绪的适应功能在于改善和完善人的生存条件。(2)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能够驱动有机体发生反应、从事活动,为人类的各种活动提供动机。(3)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4)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三)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维度两极性动力性增力-减力激动性激动-平静强度强-弱紧张度紧张-轻松情绪干扰增强工作受干扰提高警觉性觉醒水平深度睡眠高高低工作效率情绪唤醒水平图2-2情绪与工作效率关系示意图最佳水平(五)情绪的理论1.(美)詹姆士--(丹麦)朗格的情绪感知说:对体内生理唤起的感知就是情绪。2.坎农(Cannon)的情绪起动说:丘脑是情绪的中心。3.(美)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Singer)认知生理说情绪的产生是认知过程、环境因素、生理状态三者互相作用的结果。4.(美)阿诺德(Arnold)的认知评价说认知评价发生在生理反应、情绪体验和行为变化之前。(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1.情绪的分类(1)心境(2)激情(3)应激2.情感的分类(自学)(四)表情和情绪的生理变化1.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与情绪情感有关联的行为特征称为表情。面部表情(facialexpression)身段表情(bodyexpression)言语表情(languageexpression)表情2.情绪的生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