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腮腺炎、麻疹培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甲流、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培训通知为了加强和提高我中心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有利于加强对辖区易感人群的宣传力度,根据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特对我中心职工进行甲流、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相关知识专项培训,时间:****年**月**日地点:中心会议室参加人员:全体医生、护士、药剂专业相关人员主讲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月**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甲流、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知识培训总结为了加强和提高我中心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有利于加强对辖区易感人群的宣传力度,根据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特于****年**月**日对我中心职工了进行甲流、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相关知识专项培训,并于培训后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考核。1.时间:****年**月**日2.地点:中心会议室3.内容:甲流、流行性腮腺炎、麻疹4.主讲人:***5.参加人员:全体医生、护士、药剂专业相关人员6.考试: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书面考试,**人参加。通过培训,全体医务人员对甲流、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的防治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培训后,大家普遍认为此次培训非常必要,应当经常进行类似培训,时常加强认识,提高自己的诊疗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月**日签到簿甲型H1N1相关知识一、什么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猪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几种猪A型流感病毒其中的一种引起。发病率高死亡率低(1%—4%)。病毒在猪群中通过气溶胶、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无症状携带病毒的猪也可传播。在温带地区,猪间疫情全年均可发生,但秋冬季节发病较多。许多国家常规给猪群接种疫苗来预防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最常见的是H1N1亚型,但是也存在其他的亚型(如H1N2、H3N1、H3N2)。像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样,猪也能感染禽流感病毒和人类季节性流感病毒。最初曾认为,H3N2猪流感病毒是由人传向猪的。有时,猪能同时感染一种以上的病毒类型,使得这些病毒的基因可以发生重组或重配。这能导致一个流感病毒包含许多来源的基因,称为重组病毒。一般来说,猪流感病毒存在种属特异性、只感染猪,但有时确实能跨越种群屏障引起人类发病。二、甲型H1N1流感对人类健康有何影响?散在的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例和暴发都曾偶见报道。一般来说,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与季节性流感相似。但根据已报告的病例来看,其临床表现多样,可有无症状感染,也可发生严重肺炎导致死亡。由于典型的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临床症状与季节性流感及其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类似,因此通过季节性流感监测有时也可发现大部分病例。然而,轻型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可能难以被发现,因此该病在人类中感染的真实情况不清。三、人是怎样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通常从感染的猪身上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然而,一些病例并没有猪接触史,或者未曾接触过猪所在的环境,在某些情况下已经发生了“人——人”传播,但仍局限在密切接触者以及与病人同处在封闭环境的人群中。四、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典型症状有哪些?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人流感(即季节性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寒战和乏力。有些患者可能还有呕吐和腹泻症状。既往的报道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发生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和死亡的病例不多;象季节性流感(人流感)一样,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可能加重基础病(如:心血管病、高血压、脑血管病)。五、甲型H1N1流感如何传播?目前已证实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际间传染的多起病例,其传染途径与季节性流感类似,主要为呼吸道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的猪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或气溶胶等传播。另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是很重要的传染物,例如桌面、电话、门把手、遥控器以及毛巾等,病毒在这些物体上可存活2个小时以上,再通过手指与眼、鼻、口的接触来传播。六、食用猪肉和猪肉产品是否安全?是安全的,食用经过正确处理和完全烹制的猪肉以及其它猪肉产品不会造成人的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加热至70摄氏度/160华氏度即被杀死,而猪肉和其它肉类的烹饪温度一般都可以达到这个温度。七、如何自我防护?①最重要的是注意个人卫生,用流动水和肥皂经常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者打喷嚏后;同时要注意,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②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也很重要,包括:保证足够的睡眠(一定不要熬夜,晚上10点之前上床睡觉);适当的体育活动;减少自身的压力(不加班、不要背负身体和心理的负担);喝充足的水(烧开的自来水最好);一日三餐定时适量,保证足够的营养。③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鼻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尽量避免到医院去。但是,出现下列情况,一定要到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就诊:1)发热,体温大于37.5度;2)出现呼吸困难或气短;3)胸闷或胸痛;4)突然的眩晕;5)严重或持续的呕吐。八、为什么说室内通风是预防流感的好方法?在密闭的房屋或空调屋里空气不流通,若有流感患者,房间里的病毒数量就会增加。在这样的环境里,病毒很容易被吸入体内。经常打开窗户通风,让空气流通,这样可以把病毒驱散,以减少流感传播的机会。无论寒暑,每日至少通风二次,每次至少30分钟以上。九、甲型H1N1流感病毒如何治疗?当前,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通常应用抗病毒药物,可试用奥斯他韦(Oseltamivir达菲),如出现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据国内媒体报道,2009年8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组织召开专家审评会,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甲流疫苗获准正式投入使用。流行性腮腺炎相关知识一、病源学腮腺炎病毒属副粘病毒科。单股RNA病毒。对腺体和神经组织有亲和性。本病毒抵抗力弱,不耐热,一般室温下,经2-3天其传染性消失。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强紫外线下仅活半分钟,甲醛溶液、30%来苏尔、75%乙醇等接触2~5分钟灭活,但耐寒。人是唯一的病毒宿主。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腮肿前7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仅有其它器官受累者,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2.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鼻咽分泌物中通过飞沫传播。亦可接触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90%病例发生于1~15岁,尤其5~9岁的儿童。1岁以内婴儿很少患病。成人中80%曾患过显性或隐性感染。儿童患者无性别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4.流行特征:本病分布全球,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可呈流行或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三、发病机制在腮腺肿胀前7天至肿胀出现后9天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为通过唾液飞沫吸入,侵入口腔和鼻粘膜,在上呼吸道上皮组织内繁殖,形成病毒血症,再侵犯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胰腺、性腺等腺体,也可涉及神经组织及其他器官。病理:为非化脓性炎症改变。腮腺腺体及其周围组织充血、肿胀及水肿,被膜上可见点狀出血,腺泡细胞呈混浊肿胀或坏死碎解,腺体间质有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腮腺管水肿,管腔中有脱落的坏死上皮细胞堆积,阻碍了唾液的排出,使其滞留在腺体内,致使唾液内的淀粉酶经淋巴系统流入血液,故而血液中的淀粉酶含量增高,并从尿中排出。受病毒侵犯的睾丸曲细精管上皮充血、出血和淋巴细胞浸润,间质有水肿及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胰腺充血、水肿,胰岛可见轻度退化及脂肪性坏死改变。脑部的病变白质较灰质为重,神经细胞变性等。四、临床表现(一)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多数无前驱症状,少数病例可有发热、肌肉酸痛、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d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腮腺逐渐肿大,体温随之上升可达40oC以上。通常先单侧腮腺肿大,2~4d后对侧也肿大,双侧肿大者约占75%。因腮腺导管阻塞,咀嚼和进食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于48h达高峰,持续4~5d后逐渐消退。成人重,幼儿轻。(二)不典型病人无腮腺肿胀,而以脑膜炎、睾丸炎等为主要表现。也有仅见颌下腺及舌下腺肿胀。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1.腮肿特点(三不一肿):腮肿边缘不清、皮肤颜色不改变、无脓液。2.腮腺管口红肿。3.肿大时间:1—3天开始。4.肿大顺序:先一侧后双侧再颌、舌下腺。5.肿大部位:以耳垂为中心。6.色泽:亮而不红。7.质地:坚韧、触痛,局部皮肤温度增高。8.边界:不清。9.腮腺导管:堵塞,开口红肿、无脓。10.加重因素:言语、进食、咀嚼。11.淀粉酶:增高。(三)并发症1.神经系统并发症。脑膜炎:多见学龄儿童。主要表现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或错语,颈有抵抗感,甚少惊厥。脑炎则可能留有永久性后遗症甚至死亡。2.生殖器官并发症(1)睾丸炎和/或附睾炎:多见于青春期后男孩;多单侧受累;表现为发热、头痛、睾丸肿胀、变硬、疼痛和触痛。(2)生殖器官并发症——卵巢炎:5%的成年妇女可发生卵巢炎,出现下腹疼痛,一般不影响生育。3.胰腺炎:常于腮腺肿大数日后发生,可有恶心、呕吐、上中腹疼痛和压痛。(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血象:WBC正常或稍低,L相对增多。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中度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与腮腺肿胀成正比。无腮腺肿大的脑膜炎患者,尿中淀粉酶也可升高。疑并发胰腺炎时进一步测定血清脂肪酶。3.脑脊液检查:无脑膜炎表现的患者,约50%病例白细胞轻度升高,可分离出该病毒。4.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敏感性强、特异性强,可作早期诊断但不作常规应用。5.病毒分离:早期患者可在唾液、尿、血、脑脊液中分离到病毒。五、诊断要点1.流行病学资料:根据流行季节、当地流行情况及发病前2~3周内有接触史可协助诊断。2.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腮腺肿大,多为双侧,呈非化脓性炎症的特点。3.典型病例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即可作出临床诊断。不典型病例诊断,需依靠血清学检查。六、治疗要点(一)一般治疗:应卧床休息,进易消化,清淡饮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感染。(二)抗病毒治疗:病毒唑日1g,儿童15mg/kg,疗程5~7天。(三)对症治疗:腮腺肿胀较重时,可适当应用镇痛剂,局部涂敷中药,醋调如意金黄散,紫金锭或青黛散。仙人掌除刺捣烂外敷,鱼腥草捣烂外敷。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或解热剂,保证液体入量。(四)并发症的治疗1.脑膜炎或脑膜脑炎2.睾丸炎六、预防1.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2.切断传播途径:室内通风换气、食醋蒸熏消毒。对易感者较多的机构(幼儿园、学集体宿舍)注意勤通风、勤晒被及空气消毒。3.保护易感人群:(1)被动免疫:肌注丙种球蛋白。(2)主动免疫:减毒活疫苗。应用减毒腮腺炎活疫苗,进行皮下,皮内接种,预防效果可达到95%以上,潜伏期患者接种可以减轻发病症状。此疫苗可能有致崎作用故孕妇及免疫低下者禁用。(3)药物预防:板兰根等。七、护理(一)常用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腮腺炎病毒感染有关。2.腮腺胀痛:与腮腺炎病毒引起腮腺炎症有关。3.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的危险:与高热及进食困难有关。(二)主要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措施(1)隔离:呼吸道隔离。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2)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3)饮食:保证营养及液体的摄入。给于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勿进食酸性食物,以免加剧腮腺疼痛。2.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脉搏;(2)腮腺肿痛的表现及程度;(3)口腔粘膜的评估:是否清洁卫生、腮腺导管有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4)其他腺体、器官受累的表现。(5)及时了解血常规、血尿淀粉酶等化验结果。3.对症护理:(1)高热:给予物理降温。(2)局部疼痛:选用中药制剂局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