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二OO七年二月—1—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以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为指导,根据《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济发〔2006〕9号)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导向,明确创新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第一章一、现实基础“十五”期间,我市以科技创新工作为主线,着重培养创新能力,营造创新氛围,创新已经深入到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初步发挥起支撑和引领作用,为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截止2005年底,济南市累计申请专利2841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为4416件;专利授权量累计达到14897件,其中发明专利为1033件。2001-2005全市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997项,项目完成率达96%以上,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200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52项,其中90%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拥有中国名牌7个,山东名牌76个,济南名牌188个;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山东省著名商标66个。—2—创新资源日益丰富。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建成企业技术中心94,其中省级以上37家;工程技术中心21家,其中省级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约2.3万人。全市共有大专院校59所,科研机构(所)123家;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1.89万人,科技活动人员48486人,两院院士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2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59人,市级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81人,为产业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科技园区对高新技术拉动作用日益增强,已经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创新服务体系初具规模,拥有省级以上创业服务中心4家,生产力促进中心6家,各类科技中介机构300余家,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迈出新步伐。创新环境明显改善。进一步加强了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从确立政策导向、加强公共服务、优化环境入手,先后出台或修订了《济南市科技进步条例》、《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济南市建设创新型城市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初步建立了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银行、创业投资、产权交易等为依托的自主创新投融资体系,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学研合作网和自主创新成果交—3—易平台。科技企业孵化面积达69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近700家,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截至2005年底,近1000家企业与大学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建中试基地15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家。创新作用初步凸现。创新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工业围绕“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依靠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产业进一步集聚,工业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农业通过实施绿色证书、新型农民科技、阳光工程等科技福民工程,引进和推广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16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科技创新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截至2005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625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86家,高新技术产品702个。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76亿元,年均递增39.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以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为标志,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以创新为根本特征的新阶段。这一时期既是迅速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发展水平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各种矛盾,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挑战期。—4—(一)发展趋势。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创新将一直是发展的核心、竞争的焦点。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和提高创新能力,国际竞争的战线已经前移到产品的研究开发阶段乃至基础研究阶段,区域和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竞争的焦点。轻视或者放弃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必将在新的一轮竞争中落伍,拉大与先进城市的发展差距。建设创新型城市已成为承接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省委、省政府也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升到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在全国率先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济南作为区域科技中心城市,科技资源丰富,科技综合实力较强,充分发挥济南的科教优势,不断探索自主创新之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在全省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有利于实现济南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创新型省份的建设。新技术的发展为我市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新趋势,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成为推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动力。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在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领域、新材料技术—5—领域以及新能源技术领域正酝酿新的突破,为我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二)制约因素。目前,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明专利比例偏少。近年来专利申请的数量在逐步上升,但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国的份额及在本省三种专利中所占的比例却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多。二是科技投入不足。科技经费投入近年来虽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研发(R&D)经费占GDP的比重还比较低。三是服务滞后。公共创新平台建设设施落后,无法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足够的服务和条件;中介服务机构发育不成熟,专业化程度较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专利保护成本较高。四是产业发展不平衡。济南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阶段,已经具备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但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传统产业仍占相当大的比例。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创新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整合区域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文化,集聚创新人才,增强全民科技素质,形成具有济南特色的—6—区域创新体系,到2020年之前,在全省率先建成创新能力强、经济发展后劲足、城市功能完善、社会资源节约、生态环境友好的创新型区域中心城市,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的先进行列。在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坚持创新为经济发展直接服务的战略取向,把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辐射能力和创新支撑发展能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以市场为主导,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向研发前移,引导高校院所研发重心向应用转移,促进经济和科技的紧密结合,形成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机制。——坚持以人才为本,提升全民创新素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到我市创业,优化人才结构。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幅度提高市民的科学素质,做好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广泛、坚实的社会基础。——坚持深化改革,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突出“市场主导、政府推进”,在加强政府引导的同时,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作用,完善科技政策体系,有效整合科技资源。—7—推动区域内新技术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和转化,形成创新的内生动力和整体合力。——坚持构建创新体系,形成区域创新特色。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创新工作的核心位置,大力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集中创新力量在应用领域实现重点突破,构建以应用开发为主干的创新平台。注重自主研发与引进吸收并举,在引进中创新,把自主创新建立在扩大开放的基础之上。——坚持政府管理创新,优化创新环境。转变政府职能,以服务于创新为工作取向,加快培育各类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力度,铸造诚信济南,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创新活动的扶持力度,推进科、教、文、卫等公共事业的发展,增强创新的发展后劲。二、主要目标(一)2010年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要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与科技工程,加快培植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完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初步建立起与现代化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区域创新体系,为建成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基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的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专利申请量达到10000件,发明专利申请达申请总量的30%,向国外申—8—请专利数量大幅度提高。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基本确立。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0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75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2%以上,新产品贡献率达到35%。——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0家,高新技术产品1500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达到20%以上。高新区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10位。——名牌战略成效显著。培育国际知名品牌2个,争创中国名牌产品15个,打造一批山东名牌产品。争取认定一批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初步形成名牌产品发展的梯次框架。——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6%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万元GDP耗水下降到65立方米以下,年煤炭消耗控制在2700万吨以内,生态环境质量向好的方面转化。——科技投入机制基本健全。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全社会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50%,科技活动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70%,各级财政“十一五”期间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9—幅,“十一五”末市级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科技投入效率明显提高。——创新体系逐步完善。构建以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基础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社会化科技中介机构为纽带的创新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具有区域特色、运转高效的创新体系。(二)2020年总体目标。在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再经过5-10年的努力,争取在2020年之前,在全省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战略得到全面实施,城市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逐步建立。创新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全社会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技术中心和创新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5%以上。——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逐渐建立,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突破。—10———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全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创新意识明显提高,创新文化真正融为城市精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合力已经形成。——社会和谐、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市步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第三章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以市场配置为主导,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