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城市规划纽约市是美国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同时大纽约也是世界第四大都会区,仅次于东京、首尔、墨西哥城。位于美国大西洋海岸的东北部。该市有曼哈顿区、皇后区、布鲁克林区、布朗克斯区、斯塔滕岛区五个区。拥有人口827万,也是全美国人口最密集的重要城市,全市总面积为1214.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89.4平方公里•关于纽约的城市规模有不同的理解•纽约都会区:美国人口普查认为,纽约一东北新泽西标准联合地区,是一个不少于四个相邻的标准大城市统计区(StandardMeh'opolitanStatisticalAreas)再加上新泽西州(NewJersey)的两个郊区县的联合地区,面积为7000平方公里,有1900万人口,包括17个县。•纽约大都市区:即“三州纽约大城市区域”,包括纽约市5区及其周边26个县所组成的一个社会和经济区域,区域范围涉及美国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州和纽约三个联邦州,人口约2000多万人,土地面积约10745平方公里,它是早在1922年由一个非官方组织——纽约区域规划协会(RegionalPlanAssociationofNewYork,简称RPA)所拟定的(图)•第一次纽约区域规划(1921—1929年)——纽约大城市区域•规划背景:解决城市的无序发展和蔓延、开放空间缺乏等问题•规划主题:再中心化•规划思路:将城市功能布局应用于大都市区的规划,提出加强CBD的建设、建立区域性公路网、铁路网和开放空间系统•规划策略:通过制定区域层而的区划来指导地方层面的区划;除了公园和森林保护区,更要建立特殊的楔形农业用地,提供更多的开放空间;通过建设新的整体性交通设施,缓解交通拥挤:疏散与中心区位关系不大的功能,将不能疏散的功能集聚起来,保持区域的整体性;为避免产生不良的外部效应(如交通堵塞),一般不鼓励建设高层建筑;设置更多的公共开放空间,特别是在河流与港口边缘;为未来的机场建设预留大块土地;设计应根据具体区位进一步细化,避免把丘陵地区设计为网格城市和进行过早的开发:系统地减少工业发达与不发达城镇间不公平的财产税;通过建立开发公司来促进工业布局的调整与卫星城的建设。•第一次纽约区域规划(1921—1929年)——纽约大城市区域•从对中心区功能进行疏散和为机场建设预留土地的规划策略,到纽约大城市空间结构的设想,可以看出,尽管当时纽约的工业仍处于上升期,通过为商务活动留出空间和提高纽约与世界的联系来增强纽约在全球经济中地位,已成为纽约城市发展中重视的因素之一。这时生产性服务业还没有成为经济的主导,所以由全球化经济所导致的社会极化问题和移民问题并没有被第一次纽约区域规划列入考虑的范围内。•由于区域规划涉及的范围跨越了州行政界线,导致了此规划的大部分建议最终流产。•第二次纽约区域规划(1968年)——纽约大城市区域•规划背景:在这一时期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开始成为纽约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而且经济的转型在空间和社会构成上都产生了较大的反映,包括中心区的集聚与社会阶层的分化、郊区化导致的环境问题和交通问题,形成了铺开的城市•规划主题:抑制城市的蔓延•规划目标:纽约正处于经济和社会飞快的转变阶段,因此解决这些转变引起的土地开发问题就成为这次规划的基本目标所在•规划策略:建设多中心城市、修改住宅分区政策,提供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和密度、复兴旧城,恢复旧城的吸引力、保证区域的主要部分仍保留自然状态、加强交通运输•第二次纽约区域规划(1968年)——纽约大城市区域•作为没有实质性权利的民间组织,RPA指定的第二次规划仍然没有得到全面执行,但是其中的一些提议还是产生了效果。例如把区域内部分运输系统联系起来的建议为纽约大城市区域带来了10亿美元的再投资计划,这为1980年代区域蓬勃的增长奠定了基础:规划中提到的100万英亩受到威胁的开放空间也得到了保护•第三次区域规划(1996年)——纽约大城市区域•规划背景:在进入90年代后,纽约大城市区域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社会的不公正,社会分化严重、环境危机。环境质量下降•规划主题: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规划目标:从提高纽约在全球经济中竞争力的角度,RPA提出,第三次纽约区域规划的目标是提高区域的生活质量。3“E’’是指经济(Economy),环境(Environment)和公平(Equity),它们是生活质量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此次规划的对象。•规划策略:绿化策略、中心化策略、交通策略、劳动力策略以及管理策略•第三次区域规划(1996年)——纽约大城市区域•规划背景:在进入90年代后,纽约大城市区域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社会的不公正,社会分化严重、环境质量下降•规划主题: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规划目标:从提高纽约在全球经济中竞争力的角度,RPA提出,第三次纽约区域规划的目标是提高区域的生活质量。3“E’’是指经济(Economy),环境(Environment)和公平(Equity),它们是生活质量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此次规划的对象。•规划策略:绿化策略、中心化策略、交通策略、劳动力策略以及管理策略,五大战役,即“植被、中心化、机动性、劳动力、管理”等来整合经济、公平与环境,提高地区的生活质量。其中,植被“保证地区森林、分水岭、河口、农田等绿色基础设施;“中心化”致力于区域中现有的市中心就业及居住的增长;“机动性”提供一个全新的交通网络连结重新强化的中心;“劳动力”为那些居住于中心的团体与个人提供必需的技能与联系;为此,需要通过新途径来组织政治机构与民间机构,并赋予它们活力,而这就是“管理•第四次:2002年“纽约市战略规划”——纽约市•规划背景:纽约市规划局(DepartmentofCityplanning,简称DCP,2002)在分析纽约的发展时认为,纽约市在区域中的地位一直处于下滑状态;新泽西的发展对纽约市的冲击。•规划目标:将纽约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机遇的“世界城市’’、一个社区城市和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策略:纽约市规划确定了主要发展地区,包括哈德逊码头、长岛中心区、曼哈顿下城和布鲁克林下城。它们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于为金融交易与各种商务办公提供能承受的空间选择,以及成为相对于新泽西而言具有竞争力的选择。1、重建与提升曼哈顿,2001年的9.11事件使纽约曼哈顿下城特别是世贸中心一带的城市建设受到了极大损坏,重建曼哈顿下城成为纽约市新一轮规划的重点。2、加强各地区级商务中心功能。3、重新规划低效率的制造业用地。此外还有:促进社区住房建设、保护社区特色、复兴滨水地带、提升公共开放空间、对特殊地区进行整体城市设计、提高建筑设计质量等等•第五次:纽约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规划背景:伴随经济整体水平提升仍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1、人口增长的压力,预计到2030年纽约市城市人口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0万人,达到900万人(不计来自各国的游客数量);2、市政基础设施老旧,难以满足人口的增长和城市高效运转的需要;3、气候变化这一刻不容缓的问题,使得纽约市下定决心推行目光长远的新一轮总体规划。•规划目标:将纽约建设成为一个更绿、更持续发展、更低碳、更强大的城市•规划策略:纽约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包括九章内容,分别是住房、开放空间、棕地整治、水质、供水网络、交通、能源、空气质量和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四个基本策略:抑制蔓延、提高能源清洁度、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交通。•第五次:纽约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具体措施:规划认为要达到“抑制蔓延”的目的,需要制定以下六方面的政策,它们分别是可持续发展住房、公园植树、大运量公交、棕地整治、增加娱乐水域以及确保可靠的水源能源。(1)建造可持续发展、可支付性住房。(2)为所有纽约人提供公园,提高公共领域的品质。(3)增加大运量公交。(4)棕地整治。(5)增加娱乐休闲的水域。(6)确保可靠的水源和能源。•此次规划是一次低碳规划,该规划将“碳减排”、应对人口增长和设施老化列为需要解决的三大中心议题,提出到2030年,纽约市的碳排放量将比现有趋势下预计的碳排放量减少48.7百万吨,2030年的碳排放量将下降到只有2005年碳排放量约70%的水平上。该规划的四项策略提出了具体的减排”任务。•纽约城市规划的特点•1前瞻性:超前的规划理念,一是长远的规划理念;二是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2整合性:借助大都市圈规划实现城市间协调发展•3导向性:公共利益取向•4广泛性:公众参与程度高•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启示•1规划理念与模式更新:从功能主义规划模式转向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的规划模式•2规划导向和目标转型:从产业城市规划转向循环城市规划•3规划视野拓展:从单个城市规划转向城乡统筹规划及都市圈规划•4形态扩张规划控制:从郊区化扩张转向紧凑型城市规划和建设•5规划实施: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