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在道路中的运用。潘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成绩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在道路运输管理中的应用学院:交通运输学院专业:交通运输班级:0801班学生姓名:潘进学号:200830010109指导教师:朱灿====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目录实验大纲.....................................................................................................3实验一SPSS的数据管理.........................................................................5实验二描述性统计分析..........................................................................7实验三均值比较.....................................................................................12实验四方差分析.....................................................................................14实验五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17实验六曲线回归.....................................................................................21实验七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25实验八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九统计绘图.......................................................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大纲(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本科2007级学生)1.实验目的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专业背景,学会收集或调查行业统计数据;切实掌握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在统计软件SPSS中的实现,并能正确解释SPSS的运行结果。2.实验内容在实验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安排命题开放式的实验内容给学生完成。共计十个实验项目如下表,实验题目见任务书。序号实验内容学时1实验一数据文件的管理22实验二描述性统计分析23实验三均值比较24实验四方差分析25实验五相关与回归分析36实验六曲线回归27实验七logistic回归28实验八聚类与判别分析39实验九统计绘图2合计203.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1.罗应婷等主编,SPSS统计分析从基础到实践.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6月;2.章文波陈红艳编著.《实用数据统计分析及SPSS12.0应用》.人民出版社,2006年;3.张文彤.SPSS.11.0统计分析教程.(高级篇),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年6月;4.郝黎仁等.SPSS实用统计分析.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1月。4.实验有关事项实验时间:见课程表;实验地点:学校机房;纪律要求:成果提交:要求独立完成,十个实验项目按指定格式提交成一个最终实验报告,每人提交1份打印的实验报告(A4)及电子文档;打印稿统一交班长汇总并转交任课老师;电子文档以学号后四位+姓名为附件名发至邮箱:33896822@qq.com;5.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按以下内容装订:封面、实验大纲、目录、实验一~实验十、成绩评定册。实验大纲附件不装订;其中每个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实验名称、目的、题目、操作步骤、结果分析等。图表需按实验项目编号。具体格式参看实验报告样本。6.附Ⅰ:上机指导书(不装订)7.附Ⅱ:实验报告样本(含参考实验题目)仅提供参考实验题目,鼓励学生结合研究兴趣和行业热点问题调查相关数据,自行选题。实验一SPSS的数据管理1.实验目的:了解SPSS软件的环境以及相关的基本操作操作过程;学会建立数据文件以及对数据进行编辑整理。2.题目:查询某地区1990-2008年GDP(亿元)、年末总人口数(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客运量(years、GDP、popul、Dincome、passenger)等。试完成以下操作:(1)定义变量,建立数据文件;(2)输入数据(直接输入,数据库查询导入,文本向导导入);(3)生成新变量:人均GDP、生成新变量:GDP差分;(4)按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排序3.操作步骤:(1)定义变量:(2)输入数据(3)计算新变量人均GDP(4)操作结果及分析:实验二描述性统计分析1.实验目的:掌握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指标,学会用SPSS进行频数分布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分析。2.题目某市各地区某段时期每天交通事故数据如表2-1:表2-1东部北部中部南部西部1512101413171014912141313791117151014121412810-12121212---79试求:交通事故日平均发生次数、标准差、中位数、四分位数、平均发生次数区间估计,并按进行频数分析。3.操作步骤:(1)在变量视图中设变量“Group”和“X”(2)设值标签如下图:(3)转到“数据视图”,输入“值”和事故数据,如下:(4)在SPSS主界面,依次打开“分析”--“描述统计”--“描述”,添加X变量,进行如下操作:(5)在SPSS主界面,依次打开“数据”--“拆分文件”,选择“按组输出”此时,输出结果没有变化但是,请再进行一次描述,将会看到操作步骤与分析中的表2-14.操作结果及分析:表2-1表2-2表2-3由表2-3中可见样本量N为35例,缺失值0例,均数=10.54,中位数=12.00,众数=12,标准差=4.546,方差=20.667,四分位数=9.00,极大值极小值分别是17、0。实验三均值比较1.实验目的:学习使用SPSS进行单样本、两独立样本以及成对样本的均值检验。2.题目(3.1、3.2选做一题)3.1实验二中题目2.1中,试分析:1)能否认为该段时间内该市中部地区日交通事故次数为12次?2)该段时间内该市中部地区与南部地区日交通事故次数相等?(显著水平α=0.01)3.2某轮胎厂的质量分析报告中说明,该厂某轮胎的平均寿命在一定的载重负荷与正常行驶条件下会大于25000公里。平均轮胎寿命的公里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现对该厂该轮胎抽取一容量为15个的样本,数据如表3-1。问能否作出结论:该厂产品与申报的质量标准是否相符?表3-1IDXIDXIDX1210006340001130000219000729000122850033300082600013275004315009250001428000518500102800015260003.操作步骤如下图:点击进入analyze~comparemeans~one-sampletest。Testvalue设为25000,点击OK。4:操作结果及分析:T检验概率为0.117,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不能拒接t检验的零假设,也就是说该厂产品与申报的质量标准无显著差异,另外从样本均值差的95%置信区间看,区间跨0,这也说明该厂产品与申报的质量标准无显著差异。实验四方差分析1.实验目的:掌握使用SPS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2.题目:2.1利用表4-1资料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对农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不分析地区与时间交叉影响)。表4-1时间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1980年290.46277.92175.78155.78181.321981年350.67297.77204.41179.53225.141982年432.63326.12235.73227.18273.031983年519.48411.69298.07275.78294.201984年664.16504.64345.00305.5336.121985年775.08564.55385.23358.32360.413.操作步骤:(1)用SPSS处理表4-1的数据,,先将数据整理成列表的形式如下图。在SPSS中建立数据表以后,选择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在主对话框中将“X”放入因变量矩形框,将“Group1”和“Group2”放入固定因子矩形框中(2)在主对话框中点击模型按钮进入模型对话框,选择Custom,在效应下拉框中选择Maineffect,把“Group1”和“Group2”变量选入右边的模型框中,单击继续返回主对话框。其它选项采用默认值,单击主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可以得到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见下表。这一模型在Excel中是不能直接分析的。4.操作结果及分析:根据上表的分析结果,在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模型中,Group1时间和Group2地区因素对农民家庭人均收入都有显著影响:时间因素的p值和地区因素的p值都等于0.000。表中的校正的总计是我们常用的“总离差平方和”,“Total”是总平方和(与0的离差平方和)。实验五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1.实验目的:掌握运用SPSS进行两变量的相关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具体操作,深刻理解模型检验、残差分析以及共线性分析。2.题目:某地区客运周转量的增长与该地区总人口的增长及人均月收入有关,已经掌握近10年有关资料如下表。1)试利用SPSS进行客运周转量与总人口的相关分析。2)利用SPSS建立客运周转量与总人口、人均月收入多元回归方程。3)对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进行模型检验、残差分析,共线性诊断。表5-1序号客运周转量Y(千万人公里)总人口X1(万人)人均月收入(10美圆)17020045.027421512.538023547.548425052.558827555.069228557.5710030060.0811033057.5911235062.51011636065.5合计92628005453.操作步骤: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点击opinions设置参数,最后点击OK。1:结果客运周转量和总人口有显著的相关性。2:Anovab模型平方和df均方FSig.1回归2366.54021183.270320.299.000a残差25.86073.694总计2392.4009a.预测变量:(常量),人均月收入,总人口。b.因变量:客运周转量系数a模型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tSig.B标准误差试用版1(常量)10.7963.2973.274.014总人口.297.0171.01217.379.000人均月收入-.026.063-.024-.415.690a.因变量:客运周转量回归方程:2026.01297.0796.10有表中可以看出总人数的p值小于0.05,人均月收入的p值大于0.05,说明总人口数对客运周转量具有显著影响,人均月收入对客运周转量影响不显著。结果输出与分析调整后的2R=0.986说明方程拟合程度较好。特征值越小共线性也严重,方差比例大于0.5说明有共线的可能。由上图可以看到该方程的共线性比较严重。实验六曲线回归1.实验目的:掌握运用SPSS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指数回归及logistic曲线回归。2.题目:(1)我国1952年到1983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按当年价格计算),试运用SPSS建立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二次多项式回归与指数回归模型。表6-1年份时序(t)总额(yt)年份时序(t)总额(yt)年份时序(t)总额(yt)19521276.8196312604.51974231163.619532348.0196413638.21975241271.119543381.11965146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