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危险源培训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危险源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一、危险源辨识的方法、程序与划分1、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2、危险源辨识方法1)直观经验法⑴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⑵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害辨识。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ETA)、事故树(FTA)等方法。3、危险源辨识的程序与内容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如图所示。1)危险源的调查⑴生产设备情况:设备名称、设备性能,设备本质安全化水平,设备的固有缺陷等。⑵作业环境情况:安全通道情况,施工系统的结构、布局,作业空间布置等。⑶操作情况:操作过程中的危险,工人接触危险的频度等。⑷事故情况:过去事故及危害状况,事故处理应急方法,故障处理措施。⑸安全防护:危险场所有无安全防护措施,有无安全标志,燃气、物料使用有无安全措施等。2)危险区域的界定⑴按危险源是固定还是移动界定。如运输设备为移动式,其危险区域应随设备的移动空间而定。而锅炉、压力容器、储油罐等则是固定源,其区域范围也固定。⑵按危险源是点源还是线源界定。一般线源引起的危害范围较点源的大。⑶按危险作业场所来划定危险源的区域。如有发生爆炸、火灾危险的场所,有被车辆伤害的场所,有触电危险的场所,有高处坠落危险的场所等。3)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⑴存在条件分析①储存条件(如堆放方式、其他物品情况、通风等),②物理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等),③设备状况(如设备完好程度、设备缺陷、维修保养情况等),④防护条件(如防护措施、故障处理措施、安全标志等),⑤操作条件(如操作技术水平、操作失误率等),⑥管理条件等。⑵触发因素①人为因素a个人因素(如操作失误、不正确操作、粗心大意、漫不经心、心里因素等)b管理因素(如不正确管理、不正确的训练、指挥失误、判断决策失误、设计差错、错误安排等)②自然因素指引起危险源转化的各种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如气候条件参数(气温、气压、湿度、大气风速)变化,雷电,风雪、震动,地震等。4)潜在危险性分析危险源的能量强度越大,表明其潜在危险性越大。5)危险源等级划分危险源分级一般按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与发生事故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按事故出现可能性大小可分为非常容易发生、容易发生、较容易发生、不容易发生、难以发生、极难发生。根据危害程度可分为可忽略的、临界的、危险的、破坏性的等级别。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1、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2、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1)存在危险有害物质;2)存在能量;3)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3、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3种)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以下6类。⑴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设备、设施、防护、电危害、噪声、振动、粉尘、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等15项)⑵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5项)⑶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等5项)⑷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别功能缺陷等6项)⑸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错误、其他错误等5项)⑹其他危险、有害因素(搬举重物、作业空间、工具不合适、标识不清)2)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CB6441--1986)进行分类参照该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类。⑴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⑵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⑶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⑷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⑸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⑹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⑺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⑻火灾。⑼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⑽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⑾冒顶片帮。⑿透水。⒀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⒁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⒂瓦斯爆炸⒃锅炉爆炸⒄容器爆炸⒅其他爆炸⒆中毒和窒息⒇其他伤害3)按职业健康分类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及其他有害因素七类。4、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1)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⑴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①设备本身是否能满足工艺的要求。这包括标准设备是否由具有生产资质的专业工厂所制造;特种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使用,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或许可证。②设备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压计、阻火器、防爆阀等。③设备是否具备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如超限报警、故障报警、状态异常报警等。④设备是否具备紧急停车的装置。⑤设备是否具备检修时不能自动运行、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⑵化工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①设备是否有足够的强度;②设备密封性能是否可靠;③安全保护装置是否配套;④设备是否适用。⑶厂内机动车辆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①翻倒:提升重物动作太快,超速驾驶,突然刹车,碰撞障碍物等,都有可能发生翻车。②超载:超过车辆的最大载荷。③碰撞:与建筑物、管道、堆积物及其他车辆之间发生碰撞。④载物失落:如果设备不合适,会造成载荷从叉车上滑落的现象。⑤火灾或爆炸:电缆线短路、油管破裂、粉尘堆积或电池充电时产生氢气等情况下,都有可能导致火灾或爆炸。运载车辆在运送可燃物时,本身也有可能成为引火源。⑷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①电气设备是否满足相应工作环境要求;②电气设备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特别是防爆电器的防爆等级。③电气设备是否属国家规定的淘汰产品;④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⑤电气火花引燃源;⑥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⑦是否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值和设施是否符合规定;⑧设备的防雷、防静电措施是否可靠;⑨设备的事故照明、消防等应急用电是否可靠;⑩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是否可靠。⑸锅炉与压力容器的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①容器内具有一定温度的带压工作介质;②承压元件的失效;③安全保护装置失效。(常见的锅炉压力容器失效有泄漏和破裂爆炸。所谓泄漏是指工作介质从承压元件内向外漏出或其他物质由外部进入承压元件内部的现象。如果漏出的物质是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不仅可以造成热(冷)伤害,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腐蚀或环境污染。所谓破裂爆炸是承压元件出现裂缝、开裂或破碎现象。)⑹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①包装的结构是否合理、有一定的强度,防护性能是否好。包装的材质、型式、规格、方法和单件质量(重量),是否与所装危险货物的性质和用途相适应,以便于装卸、运输和储存。②包装的构造和封闭形式是否能承受正常运输条件下的各种作业风险,不应因温度、湿度或压力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渗(撒)漏,包装表面不允许粘附有害的危险物质。③包装与内装物直接接触部分,是否有内涂层或进行防护处理,包装材质是否与内装物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危险产物或导致削弱包装强度。内容器是否固定。④盛装液体的容器是否能经受在正常运输条件下产生的内部压力。灌装时是否留有足够的膨胀余量(预留容积),除另有规定外,能否保证在温度55℃时,内装液体不致完全充满容器。⑤包装封口是否根据内装物性质采用严密封口、液密封口或气密封口。2)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⑴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识别。物质特性可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获取,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主要由“成分/组成信息、危险性概述、理化特性、毒理学资料、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等16项内容构成。危险物品分为以下9类:①易燃、易爆物质:引燃、引爆后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物质由于具有迅速地释放能量的能力产生危害,或者是因其爆炸或燃烧而产生的物质造成危害(如有机溶剂)。②有害物质:人体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咽下后,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③刺激性物质:对皮肤及呼吸道有不良影响(如丙烯酸酯)的物质。有些人对刺激性物质反应强烈,且可引起过敏反应。④腐蚀性物质:用化学的方式伤害人身及材料的物质(如强酸、碱)。⑤有毒物质:以不同形式干扰。妨碍人体正常功能的物质,它们可能加重器官(如肝脏、肾)的负担。⑥致癌、致突变及致畸物质阻碍人体细胞的正常发育生长,致癌物造成或促使不良细胞(如癌细胞)的发育,造成非正常胎儿的生长,产生死婴或先天缺陷;致突物干扰细胞发育,造成后代的变化。⑦造成缺氧的物质:造成空气中氧气成分的减少或者阻碍人体有效地吸收氧气。⑧麻醉物质:如有机溶剂等,麻醉作用使使脑功能下降。⑨氧化剂:在与其他物质,尤其是易燃物接触时导致放热反应的物质。⑵工业噪声与振动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噪声能引起职业性噪声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会使操作人员的失误率上升,严重的会导致事故发生。工业噪声可以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等三类。噪声危害的识别主要根据已掌握的机械设备或作业场所的噪声确定噪声源、声级和频率。振动危害有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可导致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压升高,也会导致设备、部件的损坏。⑶生产性粉尘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粉尘,会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硬化,丧失呼吸功能,导致肺病甚至尘肺病。粉尘还会引起刺激性疾病、急性中毒或癌症。爆炸性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爆炸下限浓度)时,遇到火源会发生爆炸。》①根据工艺、设备、物料、操作条件,分析可能产生的粉尘种类和部位。②用已经投产的同类生产厂、作业岗位的检测数据或模拟实验测试数据进行类比。③分析粉尘产生的原因、粉尘扩散传播的途径、作业时间、粉尘特性等,来确定其危害方式和危害范围。④分析是否具备形成爆炸性粉尘及其爆炸的条件。⑷温度与湿度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①高温、高湿环境会引起中暑,会加速有毒物质吸收,会导致操作失误率升高,易发生事故,低温可引起冻伤。②温度急剧变化时,因热胀冷缩,造成材料变形或热应力过大,会导致材料破坏,在低温下金属会发生晶型转变,甚至引起破裂而引发事故。③高温、高湿环境会加速材料的腐蚀。④高温环境可使火灾危险性增大。危险有害因素及对策措施火灾、爆炸(4点)一、控制与消除火源1.严禁吸烟、火种和穿带钉皮鞋;2.严格执行动火证制度,并加强防范措施;3.易燃易爆场所一律使用防爆性电气设备;4.严禁钢性工具敲击、抛掷,不使用发火工具;5.按标准装置避雷设施,并定期检查;6.严格执行防静电措施;7.加强门卫,严禁机动车辆进入火灾、爆炸危险区;8.运送物料的机动车辆必须配戴完好的阻火器,正确行驶,不能发生任何故障和车祸;9.转动设备部位要保持清洁,防止因摩擦引起杂物等燃烧;10.周围居民点在一定范围内不能燃放烟花爆竹。二、严格控制设备及其安装质量,消除泄漏的可能性1.罐、槽、塔、器、泵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