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储量分类与计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章煤炭资源/储量分类煤炭资源/储量计算&煤炭资源/储量分类依据1.可行性评价程度2.经济意义3.地质可靠程度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三种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1.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通常是在收集矿产资源国内、外市场供需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已取得的普查或详查、勘探地质资料,类比已知矿床,结合矿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和环境保护等情况,以我国类似企业的技术经济指标对矿床作出技术经济评价,从而为矿床进一步勘查或开发、制定长远规划提供依据。可行性评价程度2.预可行性研究是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通常应在详查或勘探后进行。需要比较系统地对国内外该矿种的资源储量、生产、消费进行调查和初步分析,并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产品品种、质量要求和价格趋势作出初步预测。可行性评价程度3.可行性研究是对矿产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通常应在勘探后进行。首先对国内外该矿种的资源储量、生产、消费要认真调查、统计和分析;并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产品品种、质量要求、价格、竞争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和预测。经济意义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评价,经济合理性共分四类:1.经济的: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计算的。开采时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允许,满足投资回报;2.边际经济的:开采不经济,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将来改善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或政府扶持下可变成经济的;经济意义3.次边际经济的: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方能变为经济的;4.内蕴经济的:仅有概略研究,不确定因素太多,无法区分其经济意义。地质可靠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4种:1.探明的:勘探阶段后估算的探明资源量,可信度高。2.控制的:详查阶段后估算的控制资源量,可信度较高;3.推断的:普查阶段后估算的推断资源量,可信度较低;4.预测的:预查阶段后估算的预测资源量;现行的煤炭资源储量分类采用了三轴分类编码法(9-1),即综合考虑了/经济意义(E)/可行性研究阶段(F)/地质可靠程度(G)编码采用EFG顺序,将矿产资源分为三大类十六小类。煤炭资源/储量类型及编码地质可靠程度经济意义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经济的可采储量(111)---基础储量(111b)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基础储量(121b)基础储量(122b)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基础储量(2M21)基础储量(2M22)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11)-资源量(2S21)资源量(2S22)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1)资源量(332)资源量(333)资源量(334)?编码(111-334)说明第1位数字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第2位数字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3位数字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三大类之储量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量。有3种类型:1.可采储量(11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可信度高;2.预可采储量(12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只有预可行性研究,可信度一般;3.预可采储量(122):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是经济的,可信度一般。地质可靠程度经济意义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经济的可采储量(111)---基础储量(111b)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基础储量(121b)基础储量(122b)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基础储量(2M21)基础储量(2M22)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11)-资源量(2S21)资源量(2S22)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1)资源量(332)资源量(333)资源量(334)?编码(111-334)说明第1位数字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第2位数字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3位数字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三大类之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为详查、勘探所获控制和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和预可行性研究认为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达。有6种类型:1.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它与可采储量(111)唯一差别在于本类型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量;2.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与预可采储量(121)区别为未扣除损失量;3.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与预可采储量(122)区别为未扣除损失量。4.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达到勘探阶段工程要求的地段,但可行性研究表明开采是不经济的,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在条件改善后才可变成经济的。储量计算和评价均可信度高;5.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与上一个储量(2M11)内涵相似,区别为预可行性研究,其评价结果可信度一般;6.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达到详查阶段要求,其特征类似(2M11),储量可信度高,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信度一般。地质可靠程度经济意义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经济的可采储量(111)---基础储量(111b)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基础储量(121b)基础储量(122b)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基础储量(2M21)基础储量(2M22)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11)-资源量(2S21)资源量(2S22)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1)资源量(332)资源量(333)资源量(334)?编码(111-334)说明第1位数字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第2位数字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3位数字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三大类之资源量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的矿产资源。包括经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矿产资源,以及经勘查而未进行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矿产资源,以及经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分为7种类型:1.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已达勘探阶段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可行性研究结果为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和可行性评价可信度高。2.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已达勘探阶段,储量为探明的,预可行性研究结果为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一般。3.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已达详查阶段,评价为预可行性研究,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一般。4.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已达勘探阶段,未作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仅作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资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5.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已达详查阶段,可行性仅作概略研究,经济意义同(331),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6.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已达普查阶段,概略研究,可信度均低。7.预测的资源量(334):依据极少工程资料确定的具有潜力地区,有无经济意义尚不确定。地质可靠程度经济意义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经济的可采储量(111)---基础储量(111b)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基础储量(121b)基础储量(122b)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基础储量(2M21)基础储量(2M22)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11)-资源量(2S21)资源量(2S22)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1)资源量(332)资源量(333)资源量(334)?编码(111-334)说明第1位数字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第2位数字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3位数字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煤炭资源储量计算1.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指标2.划分各类型资源/储量计算块段的基本要求3.资源/储量计算的一般要求4.计算块段零边界及可采边界、面积的确定5.煤层厚度的确定方法6.矿井资源/储量计算方法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指标煤炭资源贫缺地区的资源量计(估)算指标,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炭工业主管部门规定,但这部分资源量在有关统计表中应单列,并加以说明。项目煤类炼焦用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贫煤无烟煤褐煤煤层厚度井采倾角<25°≥0.7≥0.8≥1.525°~45°≥0.6≥0.7≥1.4>45°≥0.5≥0.6≥1.3露天开采≥1.0≥1.5最高灰分Ad/%40最高硫分St,d/%3最低发热量Qnet,d/(MJ/kg)—17.022.115.7煤炭资源量估算指标引自《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注:根据1958年中国煤分类方案,将我国煤分为十大类。其中气、肥、焦、瘦煤为炼焦用煤;长焰、不粘结、弱粘结、贫、无烟煤为非练焦用煤。划分各类型资源/储量计算块段的基本要求a)搜集一切可能利用的地质资料;充分理解设计和生产对资源/储量计算的要求;审查各种工程的质量。b)圈定探明储量或基础储量的钻孔见煤点,综合质量应为甲级;使用物探成果时,要有足够数量的工程验证;圈定其他类型资源/储量的见煤点综合质量,乙级以上即可;丙级孔不能作为圈定资源/储量的依据。c)考虑矿井的地质构造、煤层厚度、产状等自然因素,尽量利用达到相应控制程度的勘查线、煤柱和采区边界线、煤层底板等高线等,一般以工程点联线作为块段边界线,使资源/储量块段形状简单,计算方便。d)跨越断层划定探明的和控制的块段时,均应在断层的两侧各划出30~50m的范围作为推断的块段。断层密集时,不允许跨越断层划定探明的或控制的块段。e)小构造或陷落柱发育的地段,不应划定探明的或控制的块段。探明的或控制的块段不得直接以推定的老窑采空区边界、风化带边界或插入划定的煤层可采边界为边界。f)露天矿各类型块段的划分,不受初期采区内平行等距剖面加密的影响。g)如果存在下列情况,对原地质报告中圈定的各类型资源/储量应按规定的标准降级:在建井地点,经生产证实,发现地质条件与原地质报告有较大出入;地质构造复杂和极复杂类型的矿区,地质勘查部门提出的虽是勘探地质报告,但生产过程中发现有重大出入,需重新评价原确定的勘查类型;跨越落差大于50m的单个断层的资源/储量块段,在断层两侧30~50m范围内探明的和控制的块段,应分别降为推断的块段;对于设计和生产实际意义不大的、小而孤立的块段,即使勘查程度较高,也不应单独圈为探明的和控制的块段。资源/储量计算的一般要求a)矿井资源/储量计算范围应与批准的井田边界相一致。b)煤类或煤的工业用途不同时,应圈出煤种分界线,分别计算。c)对于特殊地质条件,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合理圈出可采边界。对煤层厚度的特厚点、变薄点或不可采点,均应分析其原因,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处理。d)资源/储量的计(估)算方法和各项参数,都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计算块段零边界及可采边界、面积的确定·按勘查工程划定符合煤层厚度、煤质工业指标要求的边界线,常用内插法或外推法。·对未见煤钻孔,一般可有两种情况,1.相应煤层层位为炭质泥岩,则将孔点处视作零点,与相邻钻孔间用内插法确定可采边界;2.相应煤层层位为其他岩石,则将其与相邻钻孔连线的中点作为零点,再用内插法求出可采边界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