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市场秩序中的`惯例'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09CSH027)。感谢郑杭生老师、江立华老师对我的指导。陆汉文教授、闻翔、王楠、林顺利等曾阅读本文初稿并提出宝贵意见,本文的完善也受益于《社会学研究》编辑部的审稿意见,谨此一并致谢。“”:*符 平:本文辨析了波兰尼和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性思想,指出他们在市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代表两种不同的学术取向:社会构件论的市场观与社会建构论的市场观。前者系市场的实体嵌入,未给隔离于社会的自主性市场留下任何可能性;后者系市场的形式嵌入,在一定程度上给市场保留了社会因素无法进入、依自身逻辑运作的硬核。批评者眼中波兰尼的“市场悖论”建基于市场的形式嵌入,而在波兰尼那里实无真正意义上的“脱嵌的市场”存在,这一悖论不过是由其分析技艺所造成的假象。格兰诺维特取向的经济社会学研究带回了经济学所缺失的“背景”分析,虽然更具分析力和解释力,但其针对经济学所试图做出的替代性解释却不够彻底。而波兰尼取向的经济社会学研究尽管可被赋予厚望,但也还面临着相当艰难的理论与实践困境。:嵌入性 波兰尼 格兰诺维特 市场与社会关系、 (embeddedness),,。,,(Krippner,2001;Guillénetal.,2002:4)。,,,。,,、。,2002,,,141,,。,“”,。,,(Krippneretal.,2004)。①,,,,,。,②,“”,,,。、:(一)波兰尼的整体性嵌入思想、。“”,“”(Block,2003)。,,,。,“……”(Polanyi,19571944:46、272),。,,(socialinstitution)(),142社会学研究 2009.5①②因为“市场”是与嵌入性最为相关的一个中心概念。巴伯尔甚至称嵌入性概念的学术史亦可视作是努力去克服、纠正在经济学中所盛行的“市场绝对化”之共同倾向的长期奋斗史(Barber,1995)。格兰诺维特在这个会议上还公开表示,“近些年很少使用`嵌入性'概念,因为它已被拓展到可指涉任何问题而变得几乎毫无意义”。这引发了与会学者的激烈争议,最后克瑞普纳总结说道,嵌入性概念虽然问题重重,但它无所不在,因而依旧有用,难以弃之。(marketing)、,。,,(2002)1518。,,。,,。,。,,《》,。,。,,(Polanyi,19921957)。,,“—”()。、,,。,,。,,,。,,、。(二)批评者眼中波兰尼的“市场悖论”,(disembedded),,、———143论文“”:19“”。,,。“”,、(Portes&Sensenbrenner,1993;Booth,1994;Barber,1995;Krippner,2001;Gemici,2008;,2007:47)。“”。,“”,;,(Lie,1991)。,,、,,“”(Granovetter&Swedberg,2001:12)。,,,。。,:,;,,。,,。,:———;,,—(social-spatialpattern)。。,,。,144社会学研究 2009.5,(Gemici,2008)。(三)永恒的嵌入与虚假的脱嵌:波兰尼思想的实质,“”。:“”,(),,(socialcomponent),,。①“”,。,,,。,,,“”。,。。,,,,,。,19,。:“,,。,。,,,`',145论文“”:①虽然我在这里将市场视作社会机器的一个运行组件,但在一些针对经济学的极端批评者看来,市场甚至连社会机器的运行组件都算不上。这些学者认为,市场即使特征明显,也只不过是被动的、偶然出现的特征而已。市场只是社会机器的外部表象,这些外部表象的运作恰恰表明,另有一种表象之下的深刻的内部运动。在他们看来,市场“买与卖的表象”仅仅是特定的、基础的社会关系的伪装,是社会结构的“面纱”(科尔曼,2007:23)。”(Block,2001)。19,,。①19,,;,,。“”,“”。“”“”:,“”。②,“”,“”。,(dislocation)()。,———“”,。:(),,,,;、,。,“`',”(Polanyi,19961947),,,———。,,,146社会学研究 2009.5①②波兰尼在《大转变》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自律市场的观点是绝对的乌托邦,除非消灭社会中人与自然要素,否则这种制度在任何时期都不可能存在”(Polanyi,19571944:3)。布洛克指出,波兰尼在这里采用“乌托邦”的说法并非意指一个不好的社会,而是意指一个不可能的社会(Block,2003)。“市场转型”论争中的“地方政府即厂商论”、“政治市场论”、“权力变形论”等便支撑并延伸了波兰尼的观点(参见边燕杰主编,2002)。而布洛维的工厂民族志更是从一种波兰尼式的思路,揭示了国家政治与生产政治的互动关系,阐释了工厂内部的生产关系如何与政治因素和社会关系纠缠在一起(Burawoy,1985)。。,。、。,,。,,,,,。,,,。,,,、———。,。,———,,。,“”,。,(Lacher,1999)。、,,,。,、,“”、。,、、。,“”,,。“,”(Polanyi,19571944:46),“”,。“”“”,———“”。:,,,147论文“”:。,。,,。,,,,“()……”(Polanyi,19571944:76、130),,。,。,,,。,。,(),,,。。———(),。、,。、,。,,、(、,2007)。、(2007),,。,,。、,(,2008),“”“”。,“”,19“”、,“”148社会学研究 2009.5,。,“`'”,。,“”。①、:(一)格兰诺维特的关系网络嵌入“:”(Granovetter,1985),,。“”,,。,。1970,《》《》,(Granovetter,1973,1974),。1985,,、,“”()(Granovetter,1985)。,、,、。149论文“”:①我在这里基于学理分析解释了批评者眼中的波兰尼悖论。布洛克则在承认波兰尼的理论张力和悖论的前提下替他开脱过,认为张力和悖论主要源于波兰尼理论取向的变化。1930年代末,波兰尼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下拟定了大纲,但后来在写作时,虚假商品、嵌入的经济等新概念的引进将其思想导向了新的方向。此外,存在缺陷的《大转变》书稿匆匆完成后,他又来不及解决那些问题。布洛克根据波兰尼致友人的信件内容(信中原文是“Inspiteofdeficienciesofpresentation-warconditionsforcedmetorushittoconclusion—thebookhasnotbeenoverlooked……”)说,由于波兰尼急于试图影响战后诸多问题的处理,因而写作《大转变》时为自己设定了定稿期限,即赶在“二战”结束前付梓发表(见Block,2003)。布洛克的此番解释,实际上反而抹煞了波兰尼思想的巨大价值。,。,。,,。18801925,,、、、(corporateinterlocks),。,(Granovetter&McGuire,1998)。,,、、,(Granovetter,1988,2005;Uzzi&Lancaster,2004;Yakubovichetal.,2005)。(二)格兰诺维特取向的拓展:关系网络嵌入的具体研究,20,,。,———。①1980,,,。150社会学研究 2009.5①后来有学者将嵌入性区分为四种形式:结构嵌入(行动者之间的物质特征与结构关系)、认知嵌入(引领经济逻辑的结构化的心智过程)、文化嵌入(形塑经济目标的共享信念与价值观)与政治嵌入(限制经济权力的国家角色与制度法规,很多情况下与制度嵌入同义)(Zukin&DiMaggio,1990)。结构嵌入与关系网络嵌入的差别在于,前者不仅指涉人际关系,还强调关系网络叠加之后在总体上所呈现的结构性特征。另有学者基于经济地理学角度强调全球化时代嵌入性的空间逻辑,认为经济活动嵌入于不同地域尺度的社会网络、文化和制度环境中,在本质上具有空间属性,进而提出“空间嵌入”的观点(Hess,2004)。此外,还有其他“××嵌入”的提法。当然,格兰诺维特虽然承认嵌入层次和嵌入形式的多样性,但也显然对将各种问题都与嵌入性牵连起来的“滥用”现象极为不满。,。,(,1999)。、,。23,,。,,,。,(,,,)。,,(Uzzi,1996)。,。,,,。:(arm'slengthtie),;、。,(socialattachments),,(Uzzi,1999)。,,。,。“”,,()。。,,。,(,1999)。,151论文“”:,,、,。,。620877,,(Zhouetal.,2003)。,,。(三)格兰诺维特取向的延伸:市场的政治与文化嵌入,———(Granovetter,1985),,———。,、。,,,(、),,;、,(Zukin&DiMaggio,1990;Swedberg,1994;Fligstein,1996;Lie,1997;Zelizer,1988,1992;Spillman,1999;Krippner,2001)。,。。,,,,(,2003:146)。,()152社会学研究 2009.5。—,。。“”、、(Fligstein,1996);“—”。“—”,,,、,、,;——————,。,。,。、,(Fligstein,1990;,2008)。,,,。,,,。,,(linkages),,,(Fligstein,2003)。,,、,。:,,。:,,,。,,。153论文“”:,。,。,,(animpoverishednotionofculture)(Spillman,1999)。。,。,,,———,;,()。,,“”(multiplemarkets),,、。,,(Zelizer,1988)。,(Zelizer,1993)。,。,,,。,。。,。,。,、,,,(Zelizer,1988,1992,2005;,2008)。154社会学研究 2009.5、,,、、,,,,,、。,,,。,,:,“”。①,。“”,,,、“”。(),。,,。。,“”,155论文“”:①需要反省的是,社会学在市场研究上虽然积极寻求与经济学对话,但两学科的起点却大不一样。社会学的起点在于作为经验范畴的marketplace,而经济学的起点在于作为形式逻辑的market。经济学的吊诡在于,虽然市场历来被当作其基本概念和核心议题,市场这个字频繁地出现在其文献当中,但经济学史中对这一概念的详尽论述却是缺席的(Barber,1995;沈原,2007:36)。怀特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不存在一个新古典的市场理论,存在的只是一种交换理论(参见斯威德伯格,2003:443)。经济学家并没有否认这一事实。科斯便说过,尽管经济学家声称是在研究市场的运作,但现代经济学分析的却是市场价格如何决定,而完全忽略了对市场本身的讨论(参见弗鲁博顿、芮切特,2006:363)。一个共识是,市场在经济学那里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空洞的核心,经济学的市场学说归根到底都是有关市场的理论(theoriesofmarkets),而不是市场理论(markettheory)。但经济社会学在市场问题上却也并没有比经济学做得更好。有论者便认为,嵌入性的概念恰恰使经济社会学家将市场本身视为理所当然,结果是经济社会学与经济学一样,对作为一个真正的理论对象的市场缺乏详细阐述(Krippner,2001)。:(Granovetter,2005)。,,①,“”、“”。,“”(“add-on”correctivetechnique),“”(Zelizer,1988)。,。,“”,、,。,、、,。,,,,;,(Krippner&Alvarez,2007)。,,“”(Barber,1995)。。,,,,。,,;,(),、。,,。,,,156社会学研究 2009.5①因而,贝克尔特认为嵌入性思想与其说是对经济学的批判,不如说是一个建议,因为这个概念本身并没有提出一种目的性和策略性行动的理论,所以嵌入性的提出原本可为经济学的理性行动模型提供另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