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stin’smodelofspeechacts奥斯汀的言语行为模式述事话语(constatives)和行事话语(performatives)根据奥斯丁这一时期的观点,述事话语就是通常的陈述句。述事话语的特征是它们不是真的就是假的。行事话语的特征是它们可能并不存在是真是假的问题,因为它们被用于完成某种特定的行为而不是用于陈述或报道某种特定的行为。他在《述事话语和行事话语》一文说:“述事话语,哲学家们喜欢称之为陈述句,具有真或假这样的特征。相反,行事话语却既无所谓真,也无所谓假,它有它自己的特殊任务,这就是它用于完成一定的行为。”述事话语是指用于陈述或者描述的话语,因此是可以被证实的。Theearthrunsaroundthesun.Wearecollegestudents.行事话语是不能用来陈述或者描述事实的话语,是无法证实的。行事话语“InamethisshipElizabeth.”“Iapologizetoyou.”第一句话是在给一条船命名,而不是一个关于给一条船命名的陈述.第二句话是在实际进行道歉,而不是报道一个道歉.行事话语是一种用来完成某种行为的语句,而不是关于某种行为的陈述或报道。行事话语通常涉及这样一些行为:作出许诺、表示感谢、表示同情、发布命令、作出让步、作出诊断等等。行事话语虽然不存在为真或为假的问题,但它们却可能是适当的或不适当的。因为行事话语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中说出,而这种语境对这些行事话语来说则存在着是否适当的问题。如果说话者不满足完成某种行为所需要的条件,那么他在这种语境中说出的话就是不适当的。过去奥斯汀认为行事话语和述事话语的一区别在于行事话语有适当或不适当之分,而述事话语则没有这种区分。现在他认为述事话语也有适当或不适当的问题。奥斯丁认为,这三句话从形式上看都是陈述,然而它们都是不适当的。约翰的所有孩子都是秃顶的,可是约翰没有孩子。猫在席子上,可是我不相信它在那里所有的客人都是法国人,而其中有些人不是过去奥斯丁认为述事话语和行事话语的另一区别在于述事话语有真假之分,而行事话语则没有这个问题。现在他认为这一区别并不存在。在他看来,行事话语与述事话语一样,同样有真假问题,而且述事话语的真假之分也并不总是界线分明的。“我劝告你做那件事”法国是六角形的。言语行为理论根据奥斯汀的新模式,说话人在说话时可能同时执行三个动作:言内行为(locutionary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act)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act)locutionaryact言内行为是发出词、词组和从句的行为,是通过句法、词汇和音位学传递字面意思。指使用语句来传达某种意义或信息、表达某种思想的行为。illocutionaryact言外行为是表达说话人意图的行为,是在说话过程中执行的动作。某种行为正是在说出某个语句的同时完成的。我任命你为校长这个行为便是在我说出我任命你为校长这个语句时完成的。奥斯丁认为,一个语句所表现出来的言内行为和言外行为通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一个语句要完成一个言外行为,就必须通过完成一个言内行为来实现。例如要表示“祝贺”这个言外行为,必须先要说出一个表示祝贺意思的语句,即必须先完成一种言内行为。不过奥斯丁认为这种情况并不妨碍在言内行为和言外行为这两者之间划一条界线。因为虽然言外行为通常需要以言内行为为先决条件,但是言内行为并不总是同时起以言外行为的作用。perlocutionaryact言后行为是由说某事或因为说某事而执行的动作,它是由话语带来的结果或者变化,是由说某事而执行的动作。指使用语句来产生或取得某种效果的行为。完成言后行为,就是一个人在说出某句话时对听话者产生某种效果,不管说话者对此有意或无意。虽然言外行为也可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效果却不同于言后行为所产生的效果。我警告旅客不要穿越铁路。我阻止旅客穿越铁路。奥斯丁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在语言哲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哲学家们在研究语言问题时往往只注意到语言对事物现象的陈述或描述作用,而没有注意到语言也表现了人们的一种行为,这使得人们始终以一种狭隘的眼光来看待语言的功能或作用,将语言的功能或作用始终局限在一个不适当的范围内。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纠正了人们对语言的功能或作用的认识上的这种偏见,使得人们对于语言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理解。奥斯丁的学说简要地说就是:说话同时也就是做事情。这种理论把语言同人的行为联系起来,这是奥斯丁在语言哲学领域中作出的独特贡献。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