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侯林娥电力法律法规学习内容法律基础知识供用电合同电力风险的法律防范电费清欠的若干法律手段电力营销法律纠纷处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合同法法律基础知识一、中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二、电力体系的构成三、民事法律行为四、代理五、民事权利、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一、中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一)当代中国法的形式成文法历来是中国法的主要形式,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行政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国际条约。其中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中国法的形式体系中分别居于核心地位和极为重要地位。不成文法往往是中国法的形式补充,主要是政策、习惯、判例。1.宪法2.法律(基本法、一般法)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特别行政区法8.国际条约9.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常委2.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市的人大及常委3.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常委制定机关效力等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次于宪法次于基本法次于一般法次于行政法规宪法基本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我国的法律体系法律形式制定机关效力等级规章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全国范围内有效政府规章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2.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3.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政府本辖区内有效自治区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据宪法和区域自治法自治地方有效特别行政区法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依据宪法和特区基本法特区内有效国际条约军事法规与军事规章(二)我国法律部门的划分根据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同,以及调整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我国法律体系划分为以下主要的法律部门。1.宪法部门6.科教文卫法部门2.行政法部门7.资源环境保护法部门3.民商法部门8.刑法部门4.经济法部门9.诉讼法部门5.劳动法部门10.军事法部门二、电力法规体系的构成(一)电力法规体系的含义是指以《电力法》为核心,以有关电力开发建设、生产、供应与使用及其保护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规章、规范性文件为补充,所形成的不同层次、不同等级、不同方面的有机结合体。我国的电力法规体系可分四个层次:电力法、电力行政法规、电力地方性法规、电力规章(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二)电力法规体系的构成1.电力法是我国电力法规体系的核心部分1995年1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七次会议通过,1996年4月1日开始实施。2.配套的行政法规搭建起了中国电力法规体系的主要支撑部分,并以发挥巨大作用。3.电力行政规章由电力行政主管理部门制定实施了一大批,标志着全方位、多层次的电力法规体系全面搭建起来。4.地方性电力法规和政府规章纷纷出台,是我国电力法规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重要部分。例:政府规章《山西省预防和查处窃电行为办法》2005年7月电力法律法规体系图另:1、地方性电力行政法规和地方性电力行政规章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2000.11.03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2001.01.21起实施行政法规(国务院)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行政规章(原电力工业部、国家经贸委等)电力法95.12.28发布96.04.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电网调度管理条例93.11.01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96.09.01电力设施保护条例87.09.15发布98.01.07修正电力工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96.12.02供电营业规则96.10.08供用电监督管理办法96.09.01供电营业区划分及管理办法96.09.01用电检查管理办法96.09.01居民用户家用电器损坏处理办法96.09.01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99.03.18三、民事法律行为(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取得民事权利的途径(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是主体资格要件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3.行为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三)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1.应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2.应是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行为。3.应是合法行为。(四)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下列形式:(1)书面形式。一般书面形式必须有当事人签名、盖章才具有法律效力;特殊书面形式还须经过公证、鉴证、审批核准或登记后才生效。(2)口头形式。口头形式是指采用语言的方式进行意思表示。(3)其他形式。包括推定形式、沉默形式、视听资料四、代理(一)代理的概念和特征1.代理的概念代理是代理人依据被代理人的委托或者法律规定以及人民法院或有关单位指定,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而代理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制度。代理涉及到三方当事人,产生三种法律关系:被代理人授法权律范后围果代理人民事法律行为第三人2.代理的特征(1)代理人必须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活动。代理的这一特征使它区别于信托、行纪等行为。(2)代理人在被代理人授权范围内独立作出意思表示。在代理过程中,代理人根据被代理人的授权和第三人提出的条件,综合加以考虑,提出自己的主张,而不完全是被代理人的意志。这一特征可以把代理人与传达人、居间人区别开来。(3)代理行为必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这是指代理行为能够在被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发生、变更和终止某种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4)代理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二)代理的种类1.委托代理委托代理是代理人根据被代理人的授权委托行为所产生的代理。委托代理的基础是合同关系、职务关系、合伙关系。代理权基于授权产生。2.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是指直接根据法律的规定而产生的代理。代理的权限范围也由法律直接规定。法定代理主要是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所设立的代理方式。3.指定代理指定代理是指根据指定单位或人民法院的指定而产生的代理。五、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责任(一)民事权利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具体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人身权、婚姻家庭权、继承权等。在理论上还可做以下分类:1.绝对权和相对权2.支配权和请求权3.形成权和抗辩权(二)民事义务是法律规定的,或者是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由当事人协商决定的。可做以下分类:1.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2.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三)民事责任概念:是公民或法人违反民事义务,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照民法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特征主要有:民事责任是行为人违反民事义务而承担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补偿责任;可协商解决;民事责任是一种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独立的法律责任,可不必借助于国家机关对法律的适用而实现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1.违反合同的概念违反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没有履行或者没有适当地履行自己依照合同应履行的合同义务。2.违反合同的形式违反合同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全部不履行;不适当履行;迟延履行。3.承担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的条件是:(1)行为人有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的行为,即没有按照合同条款规定的要求履行合同。(2)有损害事实,并且损害后果确系因上述违反合同的行为所造成。(3)违反合同的当事人主观上有过错。4.违反合同的法律责任民法通则第111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可见,违反合同的情况不同,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也不同,归纳起来,后果主要有三种:继续全面履行,偿付违约金,赔偿损失。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1.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种类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自己的过错,实施非法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和知识产权的行为,行为人在造成他人权益损害时,应对受害人负赔偿的民事责任。侵权行为主要包括:侵犯财产权的行为;侵犯公民人身权的行为;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等。根据责任的构成当事人是否有主观上的过错为要件,对侵权行为分为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2.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1)一般侵权行为。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1)损害事实的发生;2)致害行为的违法性;3)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联系;4)主观过错。这里所说的损害,是指财产上的损失和心理上的精神损害。行为人只应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过错是行为人主观上的一种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2)特殊侵权责任特殊侵权行为是指不要求完全具备一般侵权行为的四个构成要件,而根据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特殊侵权责任主要有:1)机关或工作人员因执行职务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2)产品质量不合格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3)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4)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5)地面施工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6)建筑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7)动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8)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依据民法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修理、重作、更换;(7)赔偿损失;(8)支付违约金;(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10)赔礼道歉。上述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且不排除同时适用其他法律制裁。归责原则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严格的责任公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