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限时集训(二十五)文化经典阅读(建议用时:40分钟)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由是观之,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近日雅慕此道,刻欲追踪元人、配飨若士[注]者尽多,而究意作者寥寥,未闻绝唱,其故维何。止因词曲一道,但有前书堪读,并无成法可宗。暗室无灯,有眼皆同瞽目,无怪乎觅途不得。问津无人,半途而废者居多,差毫厘而谬千里者,亦复不少也。(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若士:汤显祖,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若士。(1)“由是观之,填词非末技”中的“词”是指________。(2分)(2)作者在这一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表述)(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戏曲(2分)(2)戏曲并非雕虫小技,而是与史传、诗文同源而不同流的文体,要想成功创作也十分不易。(3分)【参考译文】由此看来,戏曲并非雕虫小技,而是与史传、诗文同源而不同流的文体。近来酷爱戏曲,刻意学习元代作家、想和汤显祖并驾齐驱的人有很多,但是毕竟写的人寥寥无几,也没有听说什么出色的作品。这是为什么呢?只是因为在戏曲创作方面,只有前人的作品可以借鉴,并没有一定的规则可以遵循。就像黑暗的房子里没有灯,睁着眼睛也像瞎子一样。这就难怪找不到路,问不到人,很多人只好半途而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人,也并不少。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邹与鲁閧①。穆公②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章句下》【注】①邹与鲁閧:邹国与鲁国交战。②穆公:即邹穆公。孟子是邹国人,所以穆公问他。(1)成语________出于上文,与现在常用的意义大不一样了,它在这篇文章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2分)(2)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对“有司”与“民”关系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出尔反尔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2)老百姓对当官的见死不救固然不对,但当老百姓陷入困境时,当官的见死不救也不对。当官不为民做主,又要他们干什么呢?只有当官的关心民众的疾苦,才会出现官民和谐的社会状况。【参考译文】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对孟子说:“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个,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而牺牲的。杀他们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他们吧,又实在恨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到底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说:“灾荒年岁,您的老百姓,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年轻力壮的四处逃荒,差不多有上千人吧;而您的粮仓里堆满粮食,货库里装满财宝,官吏们却从来不向您报告老百姓的情况,这是他们不关心老百姓并且还残害老百姓的表现。曾子说:‘小心啊,小心啊!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现在就是老百姓报复他们的时候了。您不要归罪于老百姓吧!只要您施行仁政,老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领导人,肯为他们的长官而牺牲了。”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墨子》)(1)上述材料反映了墨子的________思想。(2分)(2)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墨子的观点的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兼爱(2)墨子认为人和人不相爱是—切混乱的根源,所以墨子一再强调要“兼爱”。墨子的“兼爱”思想体现了劳动人民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虽然自秦汉以来,由于统治者独尊儒术,墨子的思想日渐从思想流变史上消失了,但其仍具有不可抹杀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参考译文】所以诸侯不相爱,就必然在郊野战斗;家庭宗主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掠夺;人与人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残害;国君与臣子不相爱,那么国君对臣子就不会仁慈,臣子对国君就不会忠诚;父亲与儿子不相爱,那么父亲对儿子就不会慈爱,儿子对父亲就不会孝敬;兄与弟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强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贫困的,尊贵的就必然傲视卑贱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骗愚笨的。大凡天下祸患、掠夺、埋怨、愤恨、都是因不相爱而产生的。所以仁者认为不相爱是不对的。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1)这则材料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__________观。(1分)(2)你认为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仁爱(1分)(2)①文质兼备、心存仁礼的人可以成为“君子”。②要成为君子,就要文质兼修,不偏不过;不仅要心存仁礼,更要付诸实践,坚持用仁礼之心去爱人、敬人。(4分)【参考译文】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①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②不服。’此之谓也。”(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注】①赡:足。②思:语助词,无实义。(1)孟子认为“王道”与“霸道”不同之处为:________________。(2分)(2)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材料中所体现的孟子的思想的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霸道”依靠武力服人,人们不是真心归顺;“王道”依靠德行服人,人们真心归顺(2分)(2)孟子认为,统治者只有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施行仁政,才能让人们真心归顺。他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服人,为政以德,他的这一思想在现代仍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单纯依靠强制和威吓是无法保证有序的社会秩序的,只有以“仁”为基础,施行仁政,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得到百姓的拥戴。(3分)【参考译文】孟子说:“倚仗武力,假借仁义之名而统一天下的叫做‘霸’,要称霸,一定得有强大的国家;依靠德治,推行仁义而统一天下的叫做‘王’,要称王,不一定有强大的国家。商汤凭借的是七十里国土,周文王凭借的是百里国土。倚仗武力使人们服从,并不能使人们心服,只不过是因为武力不能相敌罢了。依靠道德使人们服从,人们心中喜悦而诚心归服,就像七十多个弟子服从孔子一样。《诗经》说:‘从西面到东面,从南面到北面,无不心悦诚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导学号:74812053】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1)出自本段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2分)(2)周公认为平定天下的人应该怎样对待商朝的士人和百姓?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爱屋及乌(2分)(2)胸怀宽广,施行仁政。(3分)【参考译文】武王打败了商朝,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太公回答:“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会连带着厌恶他的墙壁。把他们全部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进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进见,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周公说:“让他们各自住在自己的家里,种自己的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亲近仁爱的人。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我一个人身上。”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或谓韩王曰:“秦王欲出事于梁,而于攻绛、安邑,韩计将安出矣。秦之欲伐韩以东窥周室甚,唯寐忘之。今韩不察,因欲与秦,必为山东大祸矣。秦之欲攻梁也,欲得梁以临韩,恐梁之不听也,故欲病之以固交也。王不察,因欲中立,梁必怒于韩之不与己,必折为秦用,韩必举矣。愿王熟虑之也。”(节选自《战国策·韩策》)(1)面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韩王采用的对策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作答)(2分)(2)说客认为采取上述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与秦”或“中立”(2分)(2)说客认为采取“中立”的对策,会导致韩国被攻克。(3分)【参考译文】有人对韩王说:“秦王想要征讨魏国,并且想攻打绛、安邑等城,不知韩国准备采取什么对策?秦国想攻打韩国,主要是为了图谋东方的周室,这是秦国梦寐以求的。如今韩国不明察事实,想要和秦国结为盟邦,必然给崤山以东诸侯带来灾祸。秦打算攻打魏国,主要是为了经由魏国军临韩国,唯恐魏国不听号令,所以才决定给魏国以沉重的打击,借以巩固秦、魏之间的关系。可是君王没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