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第一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市政学第一章市政学概论学习重点:城市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科学的市政管理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有着决定性作用,它是整个国家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1、什么是市?2、什么是市政?3、什么是市政学?第一节市政的含义与特征•一、城、市、市政府•(一)、城与市•1、城:指四周有城墙围护,具有防守保护的区域。•2、市:指集中起来进行产品交换物资交流的场所。•3、城市:城与市的相互促进发展的结果。具有新的含义:人口居住和工商贸易的集散地。•(二)、我国的城市建制1、城市与市(1)是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市:属于与省、县等行政建制对应的一个政治、法律概念,是一个地方行政建制。(2)发展史的差异;(3)辖域的差异;(4)二者的联系;2、我国市的特殊性及行政层级•(1)二重性•(2)四个层级•(三)市政府狭义:市的行政机关二、市政概念的界定•(一)市政的范围•1、从城市政治的角度,又称“大市政”。这里的市政是指城市全部政治主体,为管理城市公共事务而开展的各种政治决策与行政决策活动的总称。•2、从城市政权的角度,又称“中市政”。这里的市政是指广义的城市政府,包括城市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主体,围绕城市事务所开展的国家政权管理活动的总称。•3、从城市行政的角度,又称“小市政”。这里的市政是指城市行政管理,即城市政府中的行政机关为了满足市民的多方面需求,对各种城市公共事务所进行的决策、执行、计划、指挥、控制、协调、服务等各项活动的总称。•(二)市政的含义•1、含义:从城市公共政策角度,“现代综合市政”指城市的公共权力主体为了解决各种问题,有效地管理城市公共事务,实现城市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评估的过程,以及城市公民、利益群体等对公共政策的各种影响活动。•2、内涵:(1)主体是公共权力主体;(2)表现形式是各种公共政策;(3)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4)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5)内容(对象)是公共事务,公共物品,公共服务.三、市政特征•1、政治性。市政实质上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是政治的一部分,一个政治过程。从主体、客体、手段、过程分析。•2、整体性。市政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市政系统:组织、职能、体制、环境等系统;市政要素:组织、人员、财政制度、行为等;市政过程: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3、综合性:市政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现代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市政管理具有突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内容、人员、结果。•4、动态性:有组织、制体制等静态结构;更是一个有序的动态过程。•5、双重性:由其特殊的行政建制地位决定的:上有国家政府,下有基层政府。第二节市政的发展•一、市政的演变•(一)西方市政的发展•1、传统市政的开端——独立城市政府的出现•(1)欧洲大陆•(2)英国•2、近代市政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近代市政发展的开端。1835年的《市团法•案》规定市区成立民选议会。•(2)法国于1848年设市议会,1884年通过法律对市的地位作了全面规定,1977年颁布市政法典。•(3)美国的发展。•3、现代市政的发展趋势•(1)在市政管理体制上:由过去的单一化走向多样化,市行政机关在市政体制中的地位更加突出•(2)在市政职能上:由过去传统的、简单的市政管理职能,转变为具有极强综合性的市政职能•(3)在市政过程上:由过去的单轨、慢节奏,转变为多轨运营、快节奏、依法行政•(4)在市政机构设置上:由过去的少而杂转变为多而专•(5)在地域范围上:出现“城乡共治”的局面•(二)中国市政的发展•1、清以前的市政。北齐时的县组织中已有市长的名称,隋唐时设有市政主要官员:市令。•2、清末的市政。第一次用法律确认城镇为基础行政建制:1909年晚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1911年江苏制定《江苏暂行市乡制》:开端。•3、新中国成立前的市政。•⑴1911年-1927年旧中国市政的初创阶段•⑵1928年-1947年是中国市制形成的重要阶段•4、新中国建立后的市政:建制发展---调整收缩---全面发展。二、中国市政特点•1、市政建制具有双重性和职能的广泛性;•2、市政结构的同一性和法律地位的非自治性;•3、市政行政地位的等级性和内设层级的混合性三、中国市政的发展趋势•1、市政职能将发生重大变化•2、政府机构将大为精简•3、城市的作用进一步扩展•4、市政管理手段将日益现代化第三节市政学研究概述•一、研究对象•1、市政学的含义,与相关学科的关系。•2、研究对象:主体、客体、市政管理对策及规律。•二、研究意义•1、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趋势的需要•2、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需要•3、造就现代化市政管理人才的需要•4、是丰富和完善市政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需要。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