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新课程中项目与任务、活动的关系分析作者:王爱胜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年第15期高中新课标一出台,全国各地教研教改风起云涌,新教材在编写、新课堂在探索、新教法在创新……本期解码,让我们针对新课程的教学法,进行一些反思式探讨。新一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是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责任”)进行课程教学。教学方法最大的变化是以“项目学习”为主要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发展技能,加强社会参与意识,培育信息意识与计算思维,形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技能,有责任地应用与创造技术并把它服务于社会。面对新课标、新课程,一线教师如何开展项目教学呢?尤其对习惯了传统讲练结合式“机房上课”的教师们来讲,如何让学生走出机房、走进社会,这是新课程实施中非常关键的一步。解剖项目教学的构成、明晰项目学习的特征、深度挖掘项目学习的价值,是提高项目教学效益的根本。为此,我们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项目学习中的任务、活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由此深刻把握项目学习的本质,梳理项目学习的过程,防止出现项目简单化、教条化的误区。项目学习以其实用性、真实性、参与性、挑战性等特点成为技术学习的一种良好策略,但是也会因为其复杂性容易产生各种形态变化。尤其是在比较综合的项目学习中,会涉及到与之相关的一些具体的任务与活动,厘清它们与项目学习的区别与联系非常必要。否则,会极易因为认识的偏差,让项目学习变得肤浅化,削弱课程价值,影响学习效益。为此,我们先来分析项目、任务、活动的定义。第一,项目的定义。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项目可以包括多个活动,这些活动的目标非常明确,并且完成这个活动的时间、过程甚至技术操作步骤都比较规范。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实践成果,如装配一台计算机、搭建一个无线局域网、设计一个自动浇花系统等项目,最后都有一个显性的成果。当然,如果是比较抽象的原理、算法等项目,也可以最终有一个结论、方案、策略等项目报告式的成果。第二,任务的定义。任务通常是指日常生活中交派的工作,担负的职责、责任。任务是已经明确的工作,具有一定的要求,是完成比较具体的指令。例如,在设计自动浇花系统项目中,有一个任务是选择并购买相应的传感器,包括确定传感器的功能、型号、价格等。在项目学习中,如果具有不同的任务,完成相应的任务即是解决了其中的一个问题。第三,活动的定义。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的总和。活动由目的、动机和动作构成,具有完整的结构系统。活动是具体的一系列的动作,需要根据一定的目的去执行。仍然以设计浇花系统项目为例,选择并购买相应的传感器是一个问题解决,也龙源期刊网可以说是一项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还需要有一些具体的活动来完成,如搜索传感器、网络购买、收货等都是一些具体的活动(动作),组成完成购买任务的具体过程。因此,我们在项目学习中可以把活动理解为完成任务的具体执行过程。通过分析项目、任务、活动的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项目的涉及范围比较大,具有综合性、规划性的特点;活动的范围比较小,具有可操作性、细节化的特点;而任务界于两者之间,具有目标引导式的指令性特点。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如项目可以包含一定的任务、活动。但是,某些单一的任务、活动并不一定能够构成项目。另外,活动往往是指具体的实际行动,有些项目学习中可能会有一定分类、分时的系列活动,因此我们往往称项目学习过程为“项目活动”或者“项目学习活动”,这是对“项目实施”的通俗说法。相比之下,“项目学习”比“项目活动”会更明确指向项目学习的整体,因为除去项目实施之外,前者还包括项目规划、项目交流等环节。目前,我们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比较多且较成熟的开放学习方法有“任务学习”“主题活动”“研究性学习”等,这些方式因为大都与项目学习有一些关联,甚至在很多课题的选取、实施环节上有较大的重叠,因此如果不注意辨析会很容易产生近似的认识。下面,让我们从项目学习的几个特点进行观察比较。第一,所有项目都是真实的。项目的选题是根据现实问题产生的,最终要获得真实的结果或者作品、结论,有真实的目标指向。任务包括真实任务与虚拟任务两种类别,在项目的真实完成过程中有不同的用途。真实任务在项目学习中的作用具有指令的实践目标完成性,如“采集街头学生电动车骑行违章视频”,真实拍摄的任务完成即可,对违章学生的教育、避免违章采取的措施等并不做要求,对该任务的成果也可交给下一个任务使用。虚拟的任务在项目学习中的作用具有指令的实践预期的计划性,如任务:“假如你是一位交通志愿者,需要预备哪些信息知识与技术?”任务完成中,并不要求真正去街道做实际的志愿者,只是通过信息的搜索、分类及针对性分析,完成学习,适当进行虚拟的演示、交流。还有些任务是真实的,但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例如,任务“用动画模拟电动车逆行的危害”,给出的任务只是项目学习中的一个分工或一个环节,设计动画的实践是真实的,电动车逆行现象的模拟是虚拟的,这是为完成整个“电动车安全骑行宣传”项目中必须的任务之一。第二,每个项目都是独立的,都由项目确立、实施、结束和结果评估等阶段构成。这些阶段在项目学习过程中,不一定每一节课、每一个阶段都要应用到,主要突出“项目实施”以提高项目学习的可操作性。但是,不应把单纯的任务、活动甚至操作称之为项目,尤其不能由单项的技术操作练习构成项目学习,否则会泛化项目学习的概念,失去其核心价值。多个任务在同一项目下是有联系的。如“任务一:×××信息技术实验器材的性能测试”,只是对用到的二极管、三极管、传感器等零散的电子元件,或者对路由器、网卡等成型的电子产品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完成测试量表的填写。“任务二:根据功能需求进行实验器材的组装”,不论是做了一个复杂的物联网,还是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倒车雷达信息系统,都应是根据预先的项目设计进行组装任务,其中已经不再需要重新考虑电子器材的性能测试了,因为只有在测试的任务完成基础龙源期刊网上才能进行组装任务。这两个任务是有相互联系的,是项目过程中两个环节的任务,或者是不同小组的任务分工,都归属整个的项目学习“搭建自动浇花物联网”或“倒车雷达组织化组装”等。第三,项目实施活动所给予学生的,不仅是将来做事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可能就是将来所要做的事情本身。项目学习的实际价值在于,不仅学习知识而且应用实践,面向未来储备技能。作为一个项目,其核心内容是结合实际的应用,不能是无中生有,或者想当然的一种活动。例如,“设计密钥信息保护”项目学习,不仅仅是实现密码的输入、判断界面,更重要的应是“明文与密文转换算法的实现”“密码数据的隐秘存储”等技术。例如,在应用经典算法对公钥、私钥的设计过程中,完成具体的“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应用,这为将来可能的技术能力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否则,只是了解加密信息的重要性、基础的算法思维等肤浅知识,没有具体的“产品”和“实战”,就无法体现项目学习的价值。在不同的语境中,项目、任务、活动的外延是不同的,三者之间的包含关系也不完全确定。我们并不能教条地固定三者的关系。在新课程开始之初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不界定三者的关系,常常会重蹈当初任务驱动教学产生过的误区:大到研究性学习的主题任务,小到一个操作的任务,一切都是任务,因此就会慢慢冲淡任务的驱动力和问题解决的价值性,让任务成为一个形式而已。项目学习的未来如果也是如此的话,那么会对项目学习价值造成巨大的伤害,严重影响项目学习的生命力。如何在项目学习中处理好与任务、活动的关系呢?项目、任务、活动具有以下比较良好的协同关系。项目,是来源于实践的一个综合的设计,它能够基于一系列的任务、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具有内容综合、历时长、多学科等特点。任务,是来源于问题解决的安排、描述与指令,是完成项目过程中的环节、领域或分工,具有局部的、单一的、短期性等特点。活动,是付诸于实践的行为、过程,是项目实施、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具体实施过程、步骤、操作等,具有目标指向性、过程实践性等特点。由此可见,项目学习可以先分解成各种任务,以明确环节,利于区分“课时”,并通过活动完成相应任务,以利于进行“课堂教学”;比较小的项目还可以直接通过活动来完成,省去任务的引领。综上所述,项目、任务、活动虽然各自都可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三者甚至可以相互没有关系地独立进行,但是在项目学习中我们必须明晰三者的区别与联系,以更好地解决项目学习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学一线将要面对的问题,如实施时间过长、内容过于复杂,以及与社会实际结合太紧等,这些会对学校教育尤其是对课堂教学带来落地的瓶颈。因此,我们需要针对实践进行多方面的项目学习的可行性探索,更顺利地实施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