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话离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自古以来,送别诗多是充满了伤感凄清的愁绪,总是带着“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凉不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大意。2、吟咏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我国三大名楼(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之一的滕王阁。王勃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唐高中宗时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明人辑有《王子安集》。知人论世这首诗是王勃在京城长安做朝散郎时,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前往蜀地任县尉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充满一种健康开朗的情调,洋溢着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是王勃最负盛名的诗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返回复习有关律诗的知识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诗的中间两联一般要求分别对仗,第二、四、六、八句要求押韵。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简称“五律”或“七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返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读诗韵请用“/”划出诗句的节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读诗韵说诗意学习任务:完成1--2题。1、解诗题。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描绘意境。学习要求:独立完成后抢答,抓关键词。时间:2分钟课题解说课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少府,官名,即县尉。之任,去上任。之,动词。蜀州,现四川省崇州市。【注解】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2、辅:护卫。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译:(即将告别)由三秦保卫的长安城,(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译:(我)同您(此时)都怀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译:(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尾联: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译:(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上,像小儿女那样(让泪水)沾湿手巾。品诗情学习任务:完成1--4题。1、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至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见的。“望”的用意?2、怎样理解“同是宦游人”?那么作者认为出外做官的人应该如何面对离别?3、怎样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千古佳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襟?4、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学习要求:小组交流后展示。时间:3分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悟诗感宦,做官入仕。宦游指封建文人外出求官或做官。他们往往都要抛下自己的父母妻儿,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回不了家。有些已经做了官的,因为犯了错误遭到贬谪,到偏远荒凉的地方去做官。悟诗感“宦游”现象造就了中国的送别诗文化,它们大都有着哀怨凄苦这一共同的情感特点。因为离别就意味着将生命交付于茫茫未知的未来,意味着远离亲朋好友,漂泊异乡。悟诗感诗之基,其人之胸襟也。——(清)叶燮《原诗》同样是“宦游人”身份的王勃,为何面对离别却如此乐观积极呢?王勃(约650年—约676年),自幼聪敏好学,被称为神童。龙朔三年(663年)王勃回到家乡,写《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寻找机会,积极入仕。麟德元年秋(664年),王勃上书刘祥道,直陈政见,并表明自己积极入仕的决心。麟德二年,王勃通过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借献“颂”以图仕进之意甚明。乾封元年(666年),王勃通过李常伯上《宸游东岳颂》一篇,接着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据史料记载,王勃写作此诗时是20岁左右。返回读了以上资料,你现在能理解王勃面对离别是为何会有这种积极乐观的情感了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这两句诗说出古今几千年来人们的共同心声,成为了千古佳句。悟诗感有人说,王勃的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出,所有的送别诗都随之黯然失色,那么想一想此诗受人喜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论诗彩“赠别不作悲酸语,魄力自异”论诗彩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杜甫论诗彩高远的志趣旷达的胸怀唱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