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岩浆矿床的一般特征;:1、成矿作用与成岩作用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是典型的同生矿床。2.、矿体主要产在岩浆岩母体岩内,只有少数矿体产在母岩临近的围岩中。3、浸染状矿体与母岩一般呈渐变过渡关系;贯入式矿体则具清楚、明显的界线。围岩蚀变一般不发育。4、矿石的矿物组成与母岩的矿物组成基本相同,仅矿石中有用矿物相对富集。5、多数岩浆矿床的成矿温度较高,形成的深度大。二、早晚期岩浆矿床的区别(特点):1、早期:矿体形态产状:矿瘤、矿巢、凸镜状或似层状,位于岩体的底部或边部。与围岩界线:不明显,呈渐变过渡。矿石成分:与母岩基本一致,比重大,少挥发份。矿石组构:自形晶-半自形晶结构、包含结构,浸染状构造为主。主要矿种:部分铬铁矿矿床,金刚石矿床。规模和工业价值较小。2、晚期矿体形态产状:似层状,位于岩体的底部;贯入式矿体为脉状、透镜状。与围岩界线:不明显,呈渐变过渡;贯入式矿体界线清楚。矿石成分:与母岩基本一致,含挥发份矿物(铬云母、铬符山石、铬绿泥石等)。矿石组构:海绵陨铁结构结构,块状、稠密浸染状构造。主要矿种:铬铁矿、PGE矿床,V-Ti磁铁矿矿床,工业价值巨大。三、岩浆爆发矿床的特点:矿体形态产状:筒状、管状,少数脉状;产出往往与深大断裂带有关,尤其是断裂交汇处。与围岩界线:围岩破碎严重者不清楚,轻微破碎者较为清楚。矿石成分:橄榄石、金云母、镁铝榴石、金刚石。矿石组构:金刚石多为自形-半自形晶结构,角砾状、浸染状构造。主要矿种:金刚石。四、岩浆熔离矿床的特点:矿体形态产状:似层状,位于岩体的底部;贯入式矿体为脉状、透镜状。与围岩界线:不明显,渐变过渡;贯入式矿体界线清楚。矿石成分:与母岩基本一致,硫化物含量高,含磷灰石和挥发份矿物。矿石组构:海绵陨铁结构、固熔体分离结构;块状、浸染状构造。主要矿种:Cu-Ni硫化物、PGE、磷灰石、Fe矿床,工业价值巨大。五、伟晶岩分带特征:1、边缘带:主要由细粒长石和石英组成,厚度不大,仅为几厘米。形态常不规则,分布不连续。2、外侧带:矿物颗粒较粗,主要由文象花岗岩和粗粒长石、石英、云母组成,有时可见绿柱石,外侧带厚度比边缘带大,有时稳定,有些情况下也不对称和不连续。3、中间带:矿物颗粒更加粗大,主要由巨晶结构的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呈块状构造。绿柱石、锂辉石等稀有元素矿物增多,是稀有金属发育地段,厚度比前两个带大,对称性和连续性也更好些。4、内核:矿物颗粒特别粗大,主要由石英块状集合体石英——长石、石英——锂辉石块状集合体组成。六、钠长岩-云英岩型矿床(高温热液矿床)的特点:1、矿化主要集中分布在钠长石化和云英岩化花岗岩体顶部的内外接触带或大岩体附近的小岩株中,矿化富集程度及矿体规模取决于原岩的含矿性和蚀变的强度。2、矿体多呈似层状和透镜状(钠长岩型)或脉状(云英岩型)产出;矿体与围岩或呈逐渐过渡(钠长岩型),或界线清楚(云英岩型)。3、与云英岩化关系密切的矿化明显受各种裂隙构造控制,矿体的形态由裂隙的性质决定。4、蚀变和矿化具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由下至上:围岩蚀变:钾长石化带→钠长石化带→云英岩化带、似伟晶岩带→W-Sn-Be石英脉带。矿化类型:TR→Nb、Ta→Rb、Cs→W、Sn、Be、5、矿石组构较为复杂。(矿石构造有浸染状、条纹−条带状、细脉状、网脉状、斑点状和块状等,矿石结构有不等粒结构、斑状变晶结构、固溶体分解结构、交代溶蚀结构和残余结构等。)6、矿物成分除造岩矿物外,主要为各类金属的氧化物和含氧盐类(铌钽铁矿、细晶石、烧绿石、褐钇铌矿、褐钇钽矿、磷钇石、独居石、锆石、锡石、白钨矿、黑钨矿、磁铁矿等),次为硫化物(辉钼矿、辉铋矿、毒砂、磁黄铁矿等)和含挥发分的矿物(电气石、黄玉、萤石等)。七、钠长岩-云英岩型矿床蚀变特征。八、列举岩浆岩的成矿专属性特征(5类)。1)与镁质超基性岩(如橄榄岩)有关产出铬铁矿、铜镍矿等;2)与基性岩(如辉长岩、斜长岩)有关产出钒钛磁铁矿等;3)与金佰利岩有关产出金刚石矿等;4)与碱性岩(如碳酸岩)有关产出稀土矿、磁铁矿等;5)与花岗岩有关产出稀有金属(Nb、Ta等)、稀土矿等。九、矽卡岩矿床的特点:1、矿床的产出部位:分布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多数产于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化围岩中,少数产于内侧接触带的蚀变侵入体内,一般距接触面100−200m范围内,个别可远离接触带达1km以上。2、矿体的形态、产状和规模:矿体的形态和产状复杂,明显受接触带构造的控制,多呈不规则状、似层状、凸镜状、脉状、巢状等。规模大小不一,由直径仅数米的小矿体,至长数公里、延伸达千米以上巨大矿体,但一般为中小规模。3、矿石的物质成分:物质成分极为复杂,主要由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和一组特殊的矽卡岩矿物组成。(金属氧化物: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锡石、白钨矿,次有黑镁铁锰矿、红锌矿、黑锰矿等。金属硫化物: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辉钼矿、辉铋矿等。)4、矿石结构和构造:矿石结构:多为粗粒结构,矿石构造:(块状、浸染状、条带状、晶洞状、团块状等)。5、矿床的分带性:矿床常具分带性,由侵入体内向外依次出现:蚀变岩体→内矽卡岩→外矽卡岩→蚀变灰岩→灰岩。十、斑岩型矿床的特点:1、矿床常成群、成带分布,规模巨大。矿床埋藏深度浅,矿石品位较低但矿化分布均匀2、空间上集中分布于滨太平洋带,次为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和中亚−蒙古带。时间上集中分布于新生代,其次是中生代。3、斑岩型矿床主要产于汇聚板块的边界,包括大洋板片俯冲产生的岛弧和陆缘弧环境,以及陆−陆碰撞造山环境。4、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体有关。5、控岩控矿构造。6、含矿斑岩体的围岩岩性多样,造成矿化类型的多样性。7、围岩蚀变及分带十分发育,范围可达数百米至数千米,并具明显的、规律的水平和垂直分带,由岩体中心向外: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泥化带→青磐岩化带8、受侵入体和接触面的形态产状、裂隙构造等因素控制9、矿石物质组分10、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由矿化中心向外依次为: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脉状。11、矿床在近地表常发生各种复杂的氧化和次生富集作用。十一、沉积喷流型(SEDEX)矿床特征:1、矿床多产在大西洋型被动大陆边缘或克拉通内部的裂陷盆地中,如陆内或陆缘(克拉通内部)裂谷盆地、弧后裂谷盆地等。在时间上,矿床集中分布在中元古代和早-中古生代(€~D),与全球海水缺氧事件和底层海水的富H2S相对应;空间上,矿床常单独出现,区别于成群成串出现的VMS型矿床。含矿岩系多为海相的、远洋至半远洋静水还原条件下沉积的黑色页岩、细碎屑岩(粉砂岩)和碳酸盐岩。2、矿床的形貌和结构特征取决于距热液通道系统(喷口)的远近和海底的地形3、矿体围岩具程度不同(不对称)的热液蚀变4、矿石的矿物组合相对简单5、矿体不同部位的矿石具不同的组构特征。6、矿床规模一般巨大。十二、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特征:①大多数矿床产于相对稳定的地台或浅水碳酸盐岩中,尤其产在白云岩中。②矿床常位于一些特大型盆地的边缘或其附近,或在盆地之间隆起处。③成矿区域内缺少火成岩,成矿区域面积大(几百km2)矿床规模大。④矿床显示后生特征,硫化物渗透交代于碳酸盐岩先存的孔隙内。孔隙可以是原生的,(多孔礁体格架、沉积角砾)也可是次生的(坍塌角砾、岩溶洞穴、岩石裂隙等)。⑤矿床矿物组成比较简单,主要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白铁矿等,常见重晶石、萤石,少量黄铜矿等,主要富铅、锌。⑥成矿温度范围为80-200℃,含矿流体高盐度,流体包裹体中常见有石油,容矿岩石中具有干酪根或沥青形式出现的有机质。⑦成矿模式☆在大型盆地内由沉积物的压实作用产生并驱动流体,通过卤水的淋滤作用从压实地层中获得金属,并以氯化物或有机络合物携带金属迁移☆成矿卤水大部分由沉积物中排放出来,随厚度增加,地层水含盐度增高☆当从盆地深处排出,在碳酸盐岩中遇硫化氢沉淀硫化物而成矿。十三、卡林矿床特征:①大地构造位置:活动大陆盆岭沉积环境(美国)被动大陆边缘断陷盆地、裂谷盆地环境(中国)。②产于沉积岩系有利岩相岩性中,受地层控制明显,容矿岩石主要为碎屑岩、不纯碳酸盐岩和碳硅泥岩系,变质程度浅,以碎屑岩系为容矿岩的常具鲍玛层序韵律结构或浊积岩系特征,含矿岩石普遍含有碳质、铁质(硫铁)、钙质、白云质、硅质、泥质。③矿床直接受构造控制,既是直接的成矿动力,也是矿质沉淀的场所,属较典型的构造热液改造型后生热液矿床。④矿区范围内岩浆活动不发育,甚至缺少,岩浆作用与成矿无直接关系,有的区域有古热泉或现代热泉。⑤矿化以微细粒浸染状为主,围岩蚀变带较宽,但蚀变较弱,矿体与围岩渐变过渡。⑥矿床成矿元素组合较复杂⑦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含砷黄铁矿、毒砂,次为砷黝铜矿、辉锑矿、辰砂、白铁矿、磁黄铁矿、雄黄、雌黄。脉石矿物为:石英、铁白云石、方解石、重晶石、钠长石、绢云母、地开石等。⑧原生矿石中金呈不可见次显微金(含砷硫化物中),显微金和明金等(中晚期硫化物与石英等脉石矿物中)多种形式。⑨矿床成矿时代具趋同性特点,集中于陆内造山期,即印支晚期-燕山期、第三纪10、金迁移机制:酸性氧化条件下形成Cl的络合物,中性还原环境中形成HS络合物11、金沉淀反应:Au以亚显微团产出,Au在黄铁矿晶格中。十四、风化矿床的一般特征:1、风化矿床大部分形成于近代(E-Q),产于地表、近地表,埋藏浅,便于露天开采。2、风化矿床分布范围与原岩或原矿体出露范围一致或相距不远。矿体出露形态分为面型、线型和岩溶型三类。3、矿石构造多为多孔状、土状、粉末状、皮壳状、结核状和网格状,矿石结构主要为胶状结构和残余结构4、矿石由表生条件下稳定的元素和矿物组成,大多为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和其他含氧盐类,此外还有一些自然元素5、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但若原岩出露面积很广,在有利于风化矿床形成和保存的条件下,规模可以十分具大。十五、沉积矿床的一般特点:1、赋存于一定时代的沉积岩系或火山沉积岩系中,受特定的地层层位和岩相古地理控制,属典型的同生矿床。2、矿体呈整合的层状、似层状或大透镜体状,产状与围岩一致,并于围岩同步揉皱。3、矿石物质成分复杂:氧化物、含水氧化物、含氧盐类、卤化物、自然元素、硫化物等。4、矿石具层状、条带状、层纹状、块状、鲕状、豆状、肾状等典型的沉积构造,矿石结构有粒屑结构、胶状结构、结晶结构、草莓状结构等。5、矿床规模一般均较大,单个矿层延长几十甚至上千公里,厚几米至几百米;矿石品位变化小,成分均一。十六、机械沉积矿床的特点:1、砂矿床多以松散堆积物形式出现,含矿层埋藏浅或直接出露地表,并大致保持与地面平行,因而其产状与地貌关系密切。2、有用组分主要为稳定矿物3、砂矿不仅本身具工业价值,而且也是寻找原生矿床的主要标志。十七、蒸发沉积矿床的特点:1、矿床多形成于造山作用之后的山前凹陷、山间凹陷或陆台的内陆凹陷盆地中。含矿岩系多为红色碎屑岩系或蒸发碳酸盐相2、矿体常呈层状、似层状或凸镜体状,也有呈液态的卤水层3、均为溶解度较大的盐类矿物,种类多达100多种,其中工业矿物近40种4、矿床通常具明显的沉积旋回和沉积韵律5、矿石的结晶结构很发育多为自形的粒状、板状及他形粒状的集合体;矿石构造多为块状和条带状。十八、盐类矿床的形成条件:1、盐源条件:海水中盐类物质,大陆上结晶岩的风化分解,古代沉积盐层的再溶解,深部卤水及深源物质补给2、气候条件: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是成盐的必要条件之一3、古地理条件:封盆地的闭、半封闭性质是成盐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4、构造条件:大多位于山前拗陷、山间盆地和台向斜中。地壳振荡运动频繁,常可形成多旋回多盐层的矿床;盆地的持续下降,常可形成巨厚的盐矿层5、保存条件:不透水层(粘土层)的覆盖,盐矿形成后地壳轻微下降,干旱的气候有利于盐矿层的保存十九、胶体化学沉积矿床的特点:1、矿床产于一定地质时代的沉积岩系和火山沉积岩系内,层位稳定。2、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质构造比较稳定的经长期风化的准平原地区,故矿体赋存于沉积间断面之上的海侵岩系中。3、矿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