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国际要素流动基本结构国际资本流动资本流动纯理论资本流动的效果国际劳动力流动生产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的关系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相互替代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互补关系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投资者的对外投资行为造成了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国际投资,按照投资者对所投资项目的实际控制程度而被划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对所投入的资金的实际运行过程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权的投资。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不直接操纵或影响资金的实际运行过程的投资。本章在不涉及投资主体和企业行为的情况下讨论资本的国际流动问题,也就是间接投资问题。一、资本流动纯理论研究方法:把国际投资看作是一种国际交换,用现在的商品去换取未来的商品。这样,便可以用我们所熟悉的相对价格原理来分析资本流动的发生机制了。模型假定两个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甲和乙生产一种商品X他们可以在两个时期(今年或明年)中选择生产和消费,如果某人选择今年生产商品,我们就说他在生产“现在商品”,反之,就说他在生产“将来商品”。每个人都拥有一定规模的有形资本,如果他增加这一资本存量,意味着他愿意放弃现在商品的生产,而增加未来商品的生产,并减少现在商品的供应。在无交换关系时,甲、乙将分别在A点和B点达到各自效用最大化的均衡。A、B两点处的斜率则分别表示无交换条件下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相对价格”。通常情况下,用“利率”表示这种“相对价格”。由于A、B两点处的实际利率不同,甲在将来商品上拥有相对优势,乙则在现在商品上拥有相对优势。根据比较优势原则,甲可以“出口”将来商品,“进口”现在商品,乙则相反。KKI1I2A现在商品O将来商品KKI1I2BO现在商品将来商品甲乙图11—1相对价格与资本流动储蓄与投资不存在交换时,关于储蓄和投资的分析假如给定一有形资本存量,甲最初生产现在商品OY0,生产将来商品OY1,这一组合由E点表示。在没有交换的条件下,A点将是甲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C0Y0为当前收入的储蓄和对未来生产的投资,在量上储蓄和投资是相等的。这里实际利率r(RR线的斜率)是由甲自己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他的无差异曲线共同决定的。IIRRAC1Y1OC0Y0K将来商品甲图11—2E存在交换时,关于储蓄与投资的分析R1R1线的斜率r1表示由市场确定的实际利率水平甲在Q点生产时,会实现总财富最大化。(总财富由OW表示)在r1的利率水平下,甲把现在商品Q0Y0用于投资来增加生产将来商品Y1Q1甲为实现效用最大化,用将来商品C1Q1换取了现在商品Q0C0他的储蓄C0Y0低于投资Q0Y0,这个差额如何弥补?AIIR1WR1Q1C1Y1OQ0C0Y0E现在商品将来商品图11—3Q均衡利率水平和资本流动规模的确定在没有交换的情况下(无间接投资)rArBSIISOOIISS现在商品现在商品实际利率实际利率甲乙图11—4上图分别给出甲乙两人的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实际利率分别由各自的储蓄与投资曲线的交点决定,因此rA和rB的利率水平分别对应于图11—1中的A、B两点的利率水平。存在交换的情况下(有间接投资)ISSrArBIIISSMNAABOMNB现在商品实际利率图11—5将图11—4中甲图沿横轴旋转180度与乙图合并得到上图对甲来说,如果实际利率低于rA,则储蓄小于投资,这对应于图11—3中C0Y0小于Q0Y0的情况;如果实际利率高于rA,则储蓄大于投资。这种分析同样适用于乙。如果利率介于rA和rB之间,那么乙将减少将来商品的生产而增加现在商品的生产,甲则正好相反。恰好使甲乙两人储蓄与投资的差额(绝对值)相等的利率水平Or就是均衡利率。在均衡利率水平下,甲支付(1+r)×NAMA将来商品用来购买NAMA现在商品,乙购买(1+r)×MBNB将来商品,用MBNB现在商品支付。甲所购买的现在商品NAMA等于乙所出售的现在商品MBNB。上面模型可用于研究两个国家间的资本流动如果甲是美国人,乙是日本人,那么分别把这两个国家所有个人的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沿水平方向加总起来,便可以得到两国的总储蓄曲线和总投资曲线,个人生产可能性边界和个人无差异曲线也可用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社会无差异曲线来代替。这样,我们对甲乙两人的行为所做的分析便可以直接用来解释美日两国资本流动的发生机制。用国际金融的术语表达为,美国由于购买现在商品而造成的贸易逆差是由其资本帐户的顺差来弥补的,它是商品的净购买国,同时也是证券(对将来商品要求权)的净出售国。日本则相反,它用贸易帐户的盈余来弥补资本帐户的赤字。无交换条件下的实际利率的差别促使日本向美国出售现在商品,并用所获得的资金从美国那里购买对将来商品的要求权(金融证券),如果不存在交易成本及其他障碍的话,这一过程将一直进行到美、日两国的实际利率相等为止。二、资本流动的效果总效用水平的提高A1AA2BTu总效用OC1CC2每一时期的消费水平图11—6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总效用曲线形状如左图。当不存在资本流动时,该国两个时期所实现的平均效用水平为CB。当存在资本流动时,通过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交换平抑消费水平在不同时期的波动,该国两个时期的平均效用水平为CA,其中BA就是资本流动带来的净利益。从动态的观点看,稳步增长要比有波动的增长更可取。资本流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资本存量MNEDPUWTO1O2图11—7投资国资本边际生产力受资国资本边际生产力mdeSQn假定:投资国和受资国都是完全竞争的经济;资本的报酬完全由资本的边际产量决定;国际间资本流动不受任何限制。MN曲线表示投资国的资本边际产量曲线,这条负斜率的曲线同时也代表这个国家的资本需求;mn是受资国的资本边际产量曲线。当不存在资本流动时,投资国的资本边际产量QT低于受资国的资本边际产量QU,资本将从投资国向受资国移动,直到两国的资本边际产量相等。国际资本流动最终使两国总产量净增加了PUT,两国福利改善。资产组合与资本流动现实对理论的挑战挑战一:相对价格上体现出来的比较优势最终是以利率差别的形式来起作用的,既然利率差别是资本流动的原因,那么一个直接的推论便是,资本的流动将使这种差别缩小直至消失,但实际情况却是,虽然世界各国间存在着资本流动,但其利率的差别却依然存在。资本流动如商品流动一样,存在着交易成本,因而各国间资本的报酬率(利率)不会完全均等化。对资本流动来说,风险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各国间存在着利率差别,但如果这种差别在投资者看来不足以补偿交易成本和风险的话,资本就不会简单地从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利率较高的国家。不完全的资本流动不会消除各国的利率差异。挑战二:根据相对价格机制,我们容易解释资本从报酬率(通常用利率表示)较低的国家流向报酬率较高的国家,因此,我们所能解释的是资本单向流动。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各国间资本相互流动的现象。对于一个理性的投资来说,收益的增加或风险的降低都会使他享有更高的效用水平。相对价格分析法着眼于收益方面;在风险方面,可用资产组合分析法。资产组合分析法:一个例子不能被分散化过程所消除的风险被称为系统风险。因为各国国内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并不完全同步,从国内观点看是系统风险的那部分不确定性因素可以通过国际投资转化为非系统风险。随着财富的增加,即使国际利率不发生变化,投资者为了维持最优的资产组合,总会让资本在各国之间流动。第二节国际劳动力流动在商品、资本和劳动力三者的国际流动中,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是最困难的。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主要还是经济因素。劳动力的流动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一国经济的发展。工人人数F'mF'0CABSF0FmOM1M0M2aDSSr+SmDOM'1M'0M'2B'A'cdeb工人人数工资(美元/小时)工资(美元/小时)A国劳动市场B国劳动市场图11—8(a)(b)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移民移入国A、移民移出国B。在封闭条件下,两国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点分别为A、A‘,A国的工资水平比B国的高F0F'0。在劳动力市场开放的情况下,将有大量B国劳动力流入A国,直到实现新的均衡状态。此时,A国工资水平降至Fm点,劳动力缺口M1M2;B国工资水平升至Fm’点,劳动力冗余M1’M2’,且M1M2=M1'M2'。劳动力的国际移动使劳动力市场上不同的经济利益集团受到的影响不同。在B国(移民移出国)需求方受损失,而供给方获利,该国的净利益为e;在A国(移民移入国),劳动力的原供应方──A国本土的工人受损失,而雇主获利,该国净利益为b,从全世界的角度看劳动力的流动给整个世界带来利益。表11-1劳动力移动的损失和利益集团经济利益或损失(+,-)移民留在B国的工人B国的企业主A国的工人A国的企业主+(d+e)+c-(c+d)-a+(a+b)净效果+(b+e)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发现移居美国的移民在获得工资收益上的几个特点:移民在某一比较集中的地区工资水平要高于移民比较稀少的地区移民时间比较长者工资水平高于较短者移民受教育程度高的比受教育程度低的工资水平要高白种人移民比黑种人移民和黄种人移民收入水平高一般而言,移民的工资水平低于原居民的工资水平,即比较而言,在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移民的第二代人比第一代的工资水平要高。因此实际上在移入国家,工资水平远不是完全统一的。第三节生产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的关系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相互替代蒙代尔在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前提下严格证明了投资和贸易的相互替代关系。假设两个国家A和B生产两种商品X和Y;其中X为资本密集型商品,而Y为劳动密集型商品;两国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并且两国的生产函数完全相同;A国资本相对丰裕而B国劳动相对丰裕。在这样的前提下,投资和贸易的替代关系可以通过图11—9分析。N'M'MNM'N'YXOORaQaCaPaA国B国OPbCbQbSbRbMNX图11—9根据H-O-S模型,在没有贸易壁垒的情况下,两国可以通过商品贸易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其过程是A国向B国出口商品X,并从B国进口商品Y。如图所示,A国的出口量为PaQa单位商品X;而进口QaCa单位商品Y,在MM'线所表示的相对价格下实现贸易均衡。由于三角型PaQaC与三角形CbQbPb全等,所以在A国实现均衡的同时,B国也可实现均衡。此时两国的资源实现了最有效率的利用并且两国的福利水平也达到了最大化,所以要素流动的动因并不存在。假如这时出现贸易壁垒,要素流动将代替商品流动来实现上述同样的目的。例如,B国对进口商品X征收关税。这会通过国内物价水平的上涨刺激B国生产的增加。由于X是资本密集型商品,所以其产量的增加势必导致资本价格上涨。根据资本流动的基本机制,这会吸引A国的资本流动到B国。假设劳动不发生相反方向流动的话,由于资源的流出,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将收缩至''aaTT,而B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将扩展到''bbTT在原来的相对价格水平下,两国分别在'aP点和'bP点达到均衡。但比较两种均衡结果,我们发现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世界总产量水平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世界总福利水平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不同的是,现在A国的产量减少了,而B国的产量增多了。那么这是否会造成福利分配上的差别呢?不会的。因为B国产量虽然增加了,但其中相当于''NM单位的商品Y,或者相当于MN单位的商品X是要以资本报酬的形式支付给A国的。B国在支付了资本报酬后的余额和在自由贸易下在Pb点生产、在C点消费的情况完全相同,A国也是如此。由此可见,在严格的H-O-S理论框架下,要素流动和商品流动具有完全的替代性。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互补关系现在我们考虑另一种情形,假设贸易是由生产技术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我们假定A和B两个国家在生产商品Y时使用完全相同的技术,但在商品X的生产上,A国拥有更先进的技术。为了图示的方便起见,我们进一步假定A国的X商品的等产量线和B国的该商品的等产量线形状完全相同,不同的是A国的每一条等产量线比B国的对应的等产量线都代表更高的产出水平。这意味着,在A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