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养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方式主讲人:史凤林山西大学法学院讲座提纲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比较四、贯彻实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对策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的养成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一)理念与法治理念释义二)法治理念的历史演变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一)理念与法治理念释义1、理念的含义理念,在我国《辞海》中的解释与观念相同,而观念的含义是指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观念理念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我们现在的理念一词是外来词,它源于希腊文idea和eidos。意指“形状”“图形”或“可见的形式”,即呈现在视觉中的事物的外形、形状;后来引伸出较为抽象的“本性”“构造”“种”等意义。在希腊文中,“idea和eidos就有好几种意思,除理念外,人们还曾译为观念、概念、理型、原型、范型、模式、模型、榜样、式样、意式、提式等等。”在英语中理念即“Idea”。今天理念一词虽广为流传,但仍无确切的含义。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国外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关于理念的内涵界定形成了多种代表性的观点:柏拉图阿奎那康德黑格尔亚里斯多德1、柏拉图把“理念”这个词引申为“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客观存在的普遍,它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是一种单纯的“自在实体”。2、亚里斯多德认为客观的理念并不与事物分离,而与质料相结合,存在与事物之中;3、圣·托马斯·阿奎那把“理念”称为“共相”,认为共相有三种存在,第一种存在于事物之前,作为神心中创造世界的蓝图;第二种存在于事物之中,作为事物的本质;第三作为人心中的概念,即主观方面的思想。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4、康德认为:理念属于“本体界”具有不可知性,可以通过信仰来把握,它属于自由的王国和道德领域。5、黑格尔认为:理念,就是概念及其现实化理念一词,是西方哲学中经久不衰的重要概念从狭义上讲,理念是指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种悬空的理想;从广义上讲理念包括人对宇宙万物存在方式的一种必然解答、实然的领悟和应然的设计,是哲学精神性的根本体现,表现为时代和民族文化中的精神和价值追求。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中国学者对理念的解释:江山在《中国法理念》一书的自序中对作了五方面的解释:1、理念即是内在精神,直至是最高本体。2、理念是被理解的东西或定在。3、理念是知识论。是事物固有的性质、内在精神、方法、客体、价值的理解和认同。4、理念是历史的成长。5、理念即哲学问题的解释和解决。所以江山先生认为:法理念既是法形态的内在,同时也是法之本体的存有。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我国学者在借鉴西方学者关于理念含义论述观点的基础上,对理念内涵的界定形成了三种代表性的观点:1、理念是指事物的理想状态。2、一种事物的本质和价值。3、主导和引导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高度抽象的精神原则。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理念,含有理想与信念之义,指的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理想的目标模式及其基本实现途径和方法的信仰、期待和追求。它包括对于理想目标的憧憬和对通过某种基本途径和方式实现理想目标两层含义。理念具有三个特征:主观超验性,无形性、基于时代的历史性和高于时代的理想性、先导性。1)理念具有主观超验性。一是理念具有主体性。因为,理念如果缺乏主体性就会沦为神、自然或权力的婢女。所以,理念体现着一定主体的价值追求和预设,体现着主体的认识和实践理性。二是理念具有超验性。它并不完全是实践的产物,也不可能都被实践所检验。它虽然也有客观性,但主要是人们理性认识的产物,是偏重主观的东西。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2)理念具有无形性。即理念是以观念的或精神的形态存在的,并没有具体的物质载体。3)理念具有基于时代的历史性和高于时代的理想性。因为,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文化必须立足于历史的坚实基础之上,同时也必须高扬理想的旗帜。失去了历史的根基理念不免变得虚幻无力或变成无理性的的张狂;如果失去了理想追求的理念就会变成僵死的存在或变成一种不堪忍受的重负。4)理念具有先导性。理念不是概念,它是既立足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特定事物的理想范型,它是事物应然状态,是无限地接近事物本质的规律性认识,他总是面向未来、对人类社会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2、法治理念含义法治理念法治理念是关于法治的原理、精神及法治化的操作技术,它构成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的法治理论的基本框架法治理念是指人们关于法治理论、理想和信念法治理念是对法治实践活动起着指导和引导作用的抽象的精神原则——这种精神原则归根到底源自于人们自身的需要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法治理念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引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相关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思想认识的总称。法治理念是理性化了的法治观念,也是一种有关通过法律制约权力和保障权利的理性化的法律意识。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法治理念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概念,他是一种主张依法合理配置权力和权利的治理模式。在人类法治文明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有关法治的共同理念:如法律的权威性理念、权力制约理念、正当程序理念、保障人权理念等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的存在和运行的理想目标模式及其基本实现途径与方法的信仰、期待和追求。包括三要素:法存在和运行的理想目标模式法律价值观实现理想目标模式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二)法治理念的历史演变亚里斯多德法的普遍遵从性只遵从良法;西塞罗法律是国家的灵魂,法律在国家中居于最高的权威地位;官吏只能依法治国古代法治理念法治是多数人之治民主共和政体法治是平等自由之治,优于一人之治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近代法治理念哈林顿洛克康德法治政府权威和权力共和国是法律的王国而非人的王国法治和法律秩序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必然;文明社会组织是唯一的法治社会法治社会中人与人关系:自由、平等、独立;政体共和制。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论观念基础;法律的本质是公共意志;其目的是公众利益和个人自由;法律具有至上权威性,必须依法治理;平等执法、分权制衡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现代法治理念戴雪富勒法治等于法律至尊性唯法是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来自于社会和人民巴力门主权法律主治法律必须以最高道德正义作为追求的实体目标(外在道德)法律(内在道德)普遍性、公开性不溯及既往性明确性、一致性可行性、稳定性政府率先守法法治即法律的统治形式主义的法治观法治的八条原则法治的三大价值根据法治精神立法维护人的尊严价值;法治原则限制权力滥用、政府维持法律秩序充分保障人民经济社会生活条件;司法独立和律师自由;德里宣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指导,以新中国民主法治实践为基础,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的合理因素,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的法治理念。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西方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当代中国法治理论民本思想国家社会本位理念政府法治理念公平正义理念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法治的价值民主价值平等价值目的价值自由价值理性价值文明价值正义价值秩序价值自身价值词作家张枚同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执法为民、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理想目标公平正义执法为民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基本途径价值观念词作家张枚同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执法为民、服务大局、党的领导。公平正义社会体制公正法律程序正当公民关系自由、平等、和谐词作家张枚同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执法为民、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权威性、至上性、普遍性。法律调整社会生活中具有正当性:以民主政治为基础,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限制公共权力滥用,人们能够理性生活。有完备、系统的法律体系,有相对平衡和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有独立、权威的司法系统和高素质的司法队伍,全社会奉行依法办事的理念。词作家张枚同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执法为民、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执法为民人民是法治的主体,权力是法治的客体,法治的目的是为了人民获得真正自由。坚持权利本位:权力来源于权利、服务于权利法律应当真正体现和反映人民根本利益和需要,从终极意义上人民群众是法治活动的真正裁判者词作家张枚同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执法为民、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服务大局法律反映、服务一定的政治,具有政治性;法律应当建立和维护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法律应当营造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词作家张枚同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执法为民、服务大局、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政治体制的核心内容,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实施社会主义法治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比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色社会主义性法治精髓性观念交融性实践性中国性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比较中、西法治理念比较国家社会本位——服务大局实质正义理念——均平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谐无讼、天下大同个体自由本位——私权神圣程序正义理念——确信分权制衡、多党政治独立竞争、自由人权法治理念导向不同法治理念侧重不同法治保障手段不同法治价值目标不同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比较中、西法治理念比较宗教传播方式道德传播方式私法文化、海洋文明公法文化、大陆文明资产阶级法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传播方式不同法文化基础不同指导思想不同四、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对策一)贯彻实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困境1、对中国传统理念的误读(人定胜天的斗争哲学取向、或左或右变幻莫测的的政策导向、强烈的法律工具主义倾向、忽视常态、重视非常态的管理理念)1)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哲学观;2)顺天理、应民情的良法观念;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道精神;4)选贤任能、民本德政的执法理念;5)中道有度、中平公正、中刑中罚的司法理念;6)以信为上、以义取利、童叟无欺的诚信原则;7)注重调解、协和乡邻的纠纷解决方式;8)上失其道、苟子不欲的现实批判主义的犯罪原因说。四、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对策2、对共同法治理念的盲目排斥1)彻底摒弃人治观念2)真正甄别法制与法治3)现代社会中发挥道德作用而不等于推崇德治;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真正认同1)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方向2)倡导崇尚法律的社会风尚3)形成自觉遵从法律的社会秩序4)营造维护法治的社会环境四、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对策二)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对策1、贯彻实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切实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1)逐步建立完备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法律化;2)实现依法执政、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3)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4)建立保障社会公正的司法制度;5)完善权力制约和权力监督机制;6)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2、贯彻实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有助于国家工作人员养成法律思维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养成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法律思维养成的意义二)法律思维的内涵及其特征三)法律思维养成的基本途径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法律思维养成的意义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贯彻对法律思维养成具有价值引领的功能和作用。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贯彻对法律思维养成具有约束致思趋向的功能和作用。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贯彻对法律思维养成具有规范运思途径的功能和作用。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贯彻对法律思维养成具有丰富思维构架的功能和作用。四、社会主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