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二次公示本)1.规划概况成都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为:加快建设国际空港枢纽、国际性铁路枢纽、国家级高速公路枢纽,构建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提升对外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建设国家“公交都市”,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慢行交通为补充”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基本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区域运输协同化、交通出行智能化。(1)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①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提升,新增51个停机坪,一条滑行道及相关配套设施,扩容优化T1航站楼国际区域;建成投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建成3条跑道,60万平方米航站楼及相关配套设施。②建成西成客专、成贵客专、成兰(西)铁路等项目,开工建设蓉昆高铁成都至自贡段、成都至西宁铁路等项目,构建高品质的出川高速铁路网;积极推进城际交通发展,推进普速铁路网规划建设工作,优化枢纽内客货运场站体系。③推进成安渝高速公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公路、成都经济区环线(三绕)高速公路等在建项目加快实施,开工建设成资渝高速公路、成宜高速公路等项目;推进部分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和分流路线建设,加快已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升级改造。(2)构建便捷高效市域交通体系①大力推进公交都市建设: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推进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加速成网,有序发展城市中运量公共交通,优化完善常规公交线网场站体系。②优化完善市域公路网体系:加快市域快速路网规划建设,开工建设五环快速路、成金简快速路、成温崇快速路、中金简快速路等市域快速路,初步构建“3环15射5联”市域快速路网;加大地方干线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强化各层次路网衔接转换,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③积极推进市域公路客货运场站体系建设:优化市域公路客运场站体系,构建市域公路货运场站体系,加快新都、青白江、新津、龙泉、双流五大公路货运集散中心建设,发展安全环保的内河旅游客运。(3)实施综合运输服务提质工程打造以成都为中转枢纽的国际物流网,推动综合客运服务提质升级,推进货运服务转型升级,提升公共交通运营服务水平,深化出租汽车改革,规范机动车驾驶培训及维修服务。(4)推进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建设①实施智慧交通信息工程积极推广“互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便捷成都交通出行;建立及完善行业相关管理服务平台、公众信服服务平台等,提升行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延展交通运行监测覆盖范围;加强对综合交通运输相关数据及各类信息资源的应用,促进大数据发展和应用。②实施绿色交通环保工程推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车位“三个共享”交通发展,推广应用新能源公交车,完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服务系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③实施平安交通放心工程强化交通建设质量管理,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完善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2.规划分析本规划符合国家以及成都市产业政策的要求;规划内容、目的及环境保护要求与国家“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四川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川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四川省高速路网规划(2014-2030)、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等上层规划相符合;同时本规划与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成都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成都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2011-2020)等同层和同类规划在项目建设时序、投资安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想协调。本规划不涉及《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禁止开发区域,规划的实施符合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成都市开发格局和规划发展目标;同时本规划的实施,将有助于改善区域路网结构,提升区域交通水平,改善人居环境,与《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相容。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空气2016年,成都市空气质量好转,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空气质量优天数持平,重污染天减少。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臭氧。环境空气质量主要影响因素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气候影响、冬季区域性颗粒物局地排放积累与区域性输入影响、秸秆焚烧、机动车排放、工业、产地布局影响等。2016年空气质量“优”天数比例较2014年增加3.8%,2016年空气质量重污染天数较2014年同比降低64.9%。(2)水环境2016年成都市3个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成都市郊区(市)县的24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100%。成都市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河段为岷江水系的府河、南河、沙河、江安河、杨柳河、白河及沱江水系的毗河、毗河中支、沱江中河和驿马河。(3)噪声2016年成都城区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状况:1类区昼间达标率50%,夜间达标率13%;2类区昼间达标率86%,夜间达标率79%;3类区昼间达标率94%,夜间达标率56%;4a类区昼间达标率为50%,夜间达标率为10%;4b类区昼夜间达标率均为100%。(4)生态环境2015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属于“良”级,与2014年相比,生态环境质量“无明显变化”。各区(市)县声环环境质量级别2015年与2014年相比,未发生变化,19个区(市)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变化幅度较小,属“无明显变化”。4.规划环境影响分析(1)本规划新增重点建设项目与成都市重要环境敏感区关系本次规划环境影响报告重点针对成都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新增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针对已纳入其他专项规划内并已开展过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本报告认可并沿用其环评结论。本规划新增重点建设项目涉及青城山-都江堰世界遗产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地边缘范围;不涉及成都市境内自然保护区、国省级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范围;部分项目可能涉及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龙泉花果山风景名胜区等2个风景名胜区范围;部分项目可能涉及部分成都市县级以上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因本规划各项目处于规划线位阶段,线位走向、占地及规模等仍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报告要求各项目选线阶段要充分考虑避让环境敏感区域,禁止进入世界遗产地核心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和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穿越的区域。(2)社会环境影响分析规划新增项目的建设必将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会对土地利用格局、土地利用类型产生一定影响。但规划的实施同时改变了区域交通状态,改善了交通环境,从而改善了区域投资条件,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商业价值,有利于促进成都发展各具特点的工业产业带。同时本规划的实施可以直接促进成都市旅游业发展。(3)声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施工期间,施工噪声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昼间主要出现在距施工场地130m的范围内,夜间将出现在距施工场地220m的范围内。本规划项目沿线主要声环境敏感点为居民集中分布区,规划新增项目施工期对近距离声环境敏感点影响较大。但公路施工噪声是短期污染行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取临时降噪措施,避免对公路沿线噪声敏感点产生影响。2)营运期本规划新增快速路网项目声环境敏感区主要为沿线的居民集中区,同时部分高快路网线路邻近城市、乡镇规划区。根据预测快速路2类区昼间达标距离在40m左右,夜间在120m左右,公路沿线涉及的部分村庄营运期噪声可能会超标。本规划要求各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按照超标量设置适应的噪声污染防护措施。(4)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规划项目涉及地表水体时,跨河桥梁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围堰形成或钢护筒施打阶段,对水体水质的影响主要是扰动河流底泥,增加水域中悬浮物的含量。滨水路段包括沿河或沿湖公路施工时基础开挖以及边坡防护工程完成之前形成裸露土地面,遇雨水冲刷易形成含泥径流进入水体,导致近岸水体中悬浮物含量的大幅增加。此外,施工废水包括施工场地机械冲洗废水、砂石料冲洗废水、施工场地地表径流水不经处理流进地表水体也可能对地表水体产生不利影响。2)营运期营运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路面径流和公共交通枢纽、公路房建区的生活污水的影响以及危险品运输车辆事故导致的地表水特别是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5)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本规划区中部、东部和南部域主要以地表水作为饮用水源。规划区北部、西部部区域的大邑县、邛崃市、崇州市、都江堰市、温江区等城镇、乡镇饮用水源多为地下水。规划新增项目中天新邛快速路、成温邛快速路沿线可能存在对周边乡镇地下水饮用水源的影响。同时,本规划东部快速路网包含项目如成金简、成洛简、成龙简、成简等快速路将穿以隧道形式越山脉为龙泉山脉,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局部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6)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本规划的实施,其建设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以扬尘污染为主,会对公路沿线局部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影响,但可以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和洒水降尘予以缓解,其影响随施工期结束而结束;公路营运期随行车流量增大,可能会导致沿线局部区域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升高,但从完建投运的公路实际营运状况来看,公路行车燃油尾气排污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一般较小,不会导致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污染危害。(7)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规划新增项目主要为公路项目,公路永久和临时占地占用森林、草原、湿地,会造成部分自然资源的消失,降低局部生产力,道路若从成片林中穿过,会带来边缘效应,对林地生态环境结构质量和稳实性有所影响。此外公路会占用部分野生动物生境,对局部野生动物产生一定影响。本项目规划范围内的生态多样性优先区和保护区为规划区西侧和西北侧的白水河自然保护区、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鞍子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和黑水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片区。根据预测结果,本规划距离上述自然保护区较远,不会对成都市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完整性产生较大影响。5.规划方案综合论证本次规划新增项目路网规划,充分考虑了项目区域的地形地质条件、生态敏感区分布、城镇分布等因素,尽量绕避了规划区内的敏感区。规划新增重点建设项目不涉及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特殊和重大生态敏感区。规划快路网新增项目可能涉及的重要生态敏感区为花果山省级风景名胜区、青城山-都江堰外围保护地带和沿线的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从主体功能区划上,本规划避开了成都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本规划的项目布局是合理的。本次规划新增内容较少,主要为快速路网,规划项目不是增加整个区域的路网规模,而是在局部通过快速路的建设,改善区域路网功能布局缺陷,提升局部路网等级,补成都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存在的薄弱环节。因此,本次规划符合当前成都市交通发展的需要,其建设规模和建设时序是合理的。6.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1)水污染防治措施项目选线阶段应合理避让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项目布线时要严格按照避让一级水源保护区的原则进行。在设计阶段,应设计足够的涵洞、桥梁,以减少高路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在跨越河流、湖泊等水体时,尽量采用桥涵跨过,减少使用堆填式的路基结构,减小对地表水体的影响。服务区、收费站、交通场站等污水集中产生地应设有污水处理设施,不能将未经处理的污水随意排放。在运营期针对配套的服务区、生活区、收费站等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制定长期监测方案,避免其对周边环境的污染。(2)地下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坚持“源头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即采取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的措施。在设计阶段线路应避让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禁止穿越地下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尽量避免穿越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同时,尽量绕避地质灾害频发区;在施工阶段深挖路段、隧道工程(含地下工程)应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中必须有专门的地下水污染防治设计方案;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加强隧道防渗工程的维护和管理,落实、完善隧道事故废水收集系统,并制定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加强应急演练。(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在规划线路尽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