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09InstructionandTeacherProfessionalDevelopment2017.3362“互联网+”时代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研究*(1.长春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2.吉林大学 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摘要: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与变革开拓了现代教育的新维度,促使“教与学”的环境日益信息化、数据化、生活化。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诉求在催生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同时,也对奋斗在教学一线的青年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全方位提高青年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文以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为导向,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提升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给出了提升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系统阐述了青年教师所需掌握的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途径与方法,以期为指导一线教学实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提供启示,也为我国实现教育信息化、跻身国际教育新领域提供借鉴。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青年教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当今世界已迈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信息化、大数据普及化和大众文化多元化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推进正使其快速渗入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尤其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与传统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更是势不可挡,使我国延续千年的教育事业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根本性变革。目前,在“互联网+”教育的指引下,教育信息化正在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与创新,支撑并引领我国教育改革从“信息化建设”转向“深层次应用”和“优化与集成”的关键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对“互联网+”时代的诉求与接纳,使其一跃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手段与发展趋势。它是快速突破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瓶颈,有效破解时下难题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跻身国际教育新领域的风向标。作为我国教育系统中教育改革、学科建设、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的主要执行者,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效果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实践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探索提升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与方法,就可以为指导一线教学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提供启迪与借鉴,对促进内外因共同驱动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也能为我国实现教育信息化、快速融入国际教育新领域建言献策。一、“互联网+”时代提升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教师的信息素养在其所在的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是由该教育系统中“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内部需求共同驱动的,且其应用方式与发展方向都为不同时期的教育教学理论所引导。而信息技术的每项重大创新又会给教育系统以外部刺激,使其对教师的信息素养产生新需求,进而反作用于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国际教育领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持续发展与强力指引,以智能终端(如PC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的多元化技术支持为依托,在全球范围内开* 本文系第八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地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学技能立体化全程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GWYJYJJ2016B29)阶段性成果。① 石纬林为本文通讯作者。文章编号:1006—9860(2017)03—0109—062017-03-0710:48:08展了诸如大规模在线公开课(MOOCs)、微课、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实践活动,用以颠覆传统教学模式。近两年,私播课(SPOC)、超级公播课(Meta-MOOC)、深度学习公播课(DLMOOC)、大众开放在线实验室(MOOL)、分布式开放协作课(DOCC)、个性化公播课(PMOOC)和大众开放在线研究课(MOOR)等在线学习新范式的出现,也促使美国等一些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率先进入了“后MOOC时代”。与国外相比,我国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已经完善了网络(包括光纤、宽带和无线网络等)和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所需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但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仍处于较低层次,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上的总体教学导向还比较传统[1],未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整合,更未形成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于教学实践的软环境。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与实践,更难以实现当前我国教学实践迫切需要“变革与创新”的时代诉求。因此,“互联网+”教育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事业主力军和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青年教师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也是突破当前教育发展瓶颈的唯一出路。为建立融合信息技术和教育要素为一体的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并把它发展成为“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青年教师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并实现内涵式发展势在必行。二、提升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当前,中小学青年教师大多是接受过师范院校为期四年系统而完善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的培养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而高校青年教师多是由非师范专业出身的硕士或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进行教学工作的,他们虽相对欠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培养,但却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学术功底。总体而言,各级各类院校的青年教师在各具特色的同时,都普遍存在角色转换缓慢或欠缺的共性,从而导致青年教师无法自主完善及提升个人的信息素养及其综合运用能力。因此,青年教师首先都需要完成从“学生”向“教师”这一重要的角色转换,并形成清晰的角色认知,一切课堂设计与活动均从“教师”角色出发,为提升自我信息素养提供可能。与老教师相比,青年教师说话“学生腔”,办事“学生气”,教风不成熟,缺乏老教师身上特有的威严和魅力。但他们却时刻充满了投身教育事业的激情与活力,正处于将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过渡期和培养自身信息素养的认知期。成功的角色转换不仅要求青年教师在治学态度上由学生时代的“随意”变为教学实践中的“严谨”,备课时要对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刨根问底,运用信息技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要求其教学风格由“从众”变为“独创”。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年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授之以渔,并受到学生的尊敬、拥护和爱戴,这也是青年教师成功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形成自己独特的信息素养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同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的导向下,青年教师还要完成从“传授型”教师向“引导型”教师的角色转换。哈佛大学埃里克·马祖尔教授认为,知识习得要经历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两个过程。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知识为主,相对缺乏师生互动。在“粉笔+黑板”的教学辅助下,学生通过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来完成作业等方式被动完成知识内化。而“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则是要建立融信息技术元素为一体的全新型教学模式,同时创建一种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研究型学习机制,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一全新型教学模式通过知识传递与内化两个过程的对调,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在课堂上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以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为主,教师从旁协助为辅,引领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全程承担“引导型”教师的角色。这一角色的成功与否与教师个体是否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息息相关,因而,就迫切要求并驱动青年教师完成从“传授型”向“引导型”教师的角色转换,并在该过程中不断完善并提升个人的信息素养。三、“互联网+”时代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集多元化教学能力及信息品质为一体的宏观概念,是教师经过多次反复教学实践所形成的自动化行为模式,是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外化表征,是教师的教学认知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两者共同精进所达到的综合水平。“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根据时代要求及其发展需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将信息素养细化到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即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教111InstructionandTeacherProfessionalDevelopment2017.3362师为达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育教学相关理论和教学大纲,采用一定的信息媒介与教学方法,运用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等综合知识体系,向教学对象传授相应的教学内容,并使其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信息素养在教学环节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以分为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人文素养两个方面[2]: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即运用信息知识、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选取相应的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恰当的途径去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素养、教学方法运用素养、教学实施素养、教学媒体选用素养;教师的信息人文素养指的是教师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即面对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及释放信息的人文修养,主要包括教学观察素养和教学反思素养[3]。然而,这两方面素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中,以信息技术素养为主,信息人文素养为辅。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是青年教师提供专业化教育服务的根基和保障。因此,青年教师应快速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两方面素养,并把它们融会贯通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才能完善自身的信息素养,真正实现内涵式专业发展。(一)教学设计素养教学设计素养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原理,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利用信息技术等辅助手段,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和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等元素进行设计的能力与素质。理想的信息化课堂应涵盖“导入与设疑”“新课的讲授”“提升与拓展”和“总结与延伸”四个环节。为创建完整的、高质量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设计素养要求青年教师备课时要做到“三多”:参考资料数量多、引导性问题设计多和核心凝练拓展多。基于充足而完善的课前备课所形成的信息化教学设计,青年教师就可以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有个全局的宏观把握,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情境的变化适当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第二版)第一册中“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托尼·特里韦索诺的美国梦)”为例。该文是一篇美国作家Frederick C. Crawford撰写的以讲述“美国梦”为主题的夹叙夹议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对相关的美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如“美国梦”“移民”和“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及其相关的“罗斯福新政”等文化背景。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先从学生耳熟能详的“中国梦”切入,激发其学习兴趣,引起情感共鸣,再导入“美国梦”的起源和定义,引导学生对“中国梦”和“美国梦”进行深层次思考。其次,通过详细叙述二者的定义与关注点,阐释二者的异同之处。然后,通过一个小人物实现美国梦的故事讲述,启发学生总结二者的相同之处与共同点。最后,再通过总结,概括教学重难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在“互联网+”时代,课堂的教学设计就会丰富很多。例如,针对上述同一篇课文,青年教师就可先选用多媒体演示软件,如PowerPoint、Prezi或是Authorware软件及其相关产品,以及Photoshop等图片处理软件制作中美文化背景图片。并以其为素材制作背景墙,再将相关语言知识点附在其上,通过静态图片和动态视频演示的方式,多元化呈现课文故事叙述,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眼球,刺激其探究心理。再运用Final Cut Pro剪辑文字、图片和教学音频视频等元素,制作成短小精悍的、精彩的可视化微课,完成动态演示抽象教学内容的过程,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