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项目-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新形势下能源资源类技能人才鉴定培养模式研究申请单位:甘肃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甘肃省第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项目申请人:史秉恒、时宁国项目联系人:赵小莉通讯地址:兰州市城关区窦家山36号邮政编码:730021传真:0931-8799917电话:0931-8799515电子邮件:601946643@qq.com项目起止时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二○一二年-1-新形势下能源资源类技能人才鉴定培养模式研究一、项目背景、意义和必要性1.国内背景“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发挥支撑作用。同时,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对我国能源发展的影响及其产生的新要求,抓住关键性问题和主要矛盾,特别是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风、河流、海流、潮汐、草木燃料及太阳辐射等在内的能源资源,将有针对性地制订政策措施,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安全供应为基础、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为主线,加大国内能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清洁能源。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能源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目标,到2020年,将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国际商务、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等经济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人;在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800多万人。这对职业院校能源资源类技能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作为职业准入制度基础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将从员工的职业技能入手,贯彻“依标准、走程序、重规范”的工作思路,通过合理的等级规划,让能源资源行业的员工都有职业技能晋升发展的空间,是一条适用面最广、路径通畅的发展道路,在实现能源资源行业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2.省内背景甘肃省能源资源较为丰富,除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外,还有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截止2012年,全省石油可采储量为12.4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67.25亿立方米,集中分布在河西玉门和陇东长庆两油区。全省煤炭预测储量为1656亿吨,已探明319.91亿吨,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于庆阳、华亭、靖远和窑街等矿区。全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理论蕴藏量为1724万千瓦。甘肃风能资源丰富,总储量为3.1亿千瓦,风力资源居全国第5位,可利用和季节可利用区的面积为17.66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省内部分山口地区,河西的瓜州素有“世界风库”之称。甘肃是我国太阳能最为丰富的三个区域之一,各地年太阳总辐射值大约为4800-6400兆焦/平方米,其中河西西部、甘南西南部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按现有利用水平测算可开发资源量约为520万吨标准煤/年。“十二五”期间,为进一步服务社会经济转型,结合甘肃省“人才强省”、“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我省将大力开发急需紧缺人才。依托重点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各领域、各行业急需紧缺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开发配置,为建设工业强省、文化大省和生态文明省提供比较充分的人力资源支持。结合我省发展重点,着力培养开发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航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急需紧缺的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加大培养和引进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方面的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这为能源资源类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3.必要性和意义是落实国家和我省人才规划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甘肃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发展规划》都将能源资源类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同时能源资源类技能人才的培养也是适应新时期绿色、低碳生活要求的具体工作任务,项目的开展将会很好地促进能源资源类技能人才的培养。-3-是适应区域能源产业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甘肃能源资源种类多样,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传统能源比较丰富,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潜力巨大。“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将实施夯实基础、推进产业创新发展的“十大战略工程”,其中“陇东国家大型能源基地建设工程”、“千万吨级新能源基地建设工程”将对进一步促进我省能源产业发展,项目的开展将会很好地指导能源资源类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都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前所未有。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职业教育在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服务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的地位作用前所未有。因此融入职业标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项目的开展将会很好地规范能源资源类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项目的开展不但区域内能源资源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对服务甘肃社会经济转型,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二、项目的前期研究及工作基础1.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服务民生促进就业,推动全省经济的转型跨越甘肃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以人才强省战略为牵引,以促进城乡就业、引导技能成才、服务转型跨越为己任,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作为促进就业和服务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建设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环节,按照“人人皆可成才”的大人才理念,强化“服务民生、服务人才、服务转型、服务发展”意识,坚持“以省级鉴定为重点、以全国统一鉴定为示范、以高技能人才评价为突破口、以农民工鉴定为增长点、以提高鉴定质量为手段、以促进就业和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工作思路,着力扩大职业技能鉴定服务范围,积极引导基层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加强鉴定督导和质量管理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富有甘肃特色的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鉴定工作,积极开展以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大赛为主的技能竞赛活动,为技-4-能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年来,甘肃省职业技能鉴定累计206.36万人次(2012年达25.6万人次),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33.6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0.78万人,技师、高级技师总量达到2.82万人。劳动者就业能力的持续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的快速发展,有力的支持了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能源开发、工程建筑、电子电工、商贸物流、餐饮服务等众多产业领域发展,为全省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目标和富民兴陇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2.项目支持参与单位具有丰富的技能人才培养经验,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甘肃省第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成立于2001年8月,依托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而建,是全国唯一一所设在学校的具有煤炭行业相关工种鉴定资格的职业技能鉴定所。自鉴定所成立至今,我院职业技能鉴定总人数已超过15000人;工种由最开始的采煤机司机等9个工种发展到现在的37个,基本覆盖了学院现在开设的大部分专业。建院以来,学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出了“错位设置、非均衡建设、星级管理、专业群发展”这一独具特色的专业建设策略。以专业建设策略为指导,我院紧紧依托“煤炭”和“气象”两大行业设置专业,拓展我省经济建设紧缺的冶金、水利等专业,构建了采矿、安全、气象、地质、环境、机电、测量、矿物加工、水利、冶金、信息等11个服务资源环境类行业的专业群,重点发展采矿、安全、气象、地质、机电、矿物加工、测量、冶金、水利9个为骨干专业群,覆盖专业达42个。自2001年以来始终坚持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创新发展,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一是专业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每个学生必须考取与专业相对应或相近的职业技能证书,并作为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写入专业教学标准,努力实现每一个毕业生走出校门时都能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二是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学院根据职业技能鉴定的职业工种,通过调整教学标准,将资格证书考核的内容融入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向鉴定考试大纲靠拢,确保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直接参加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而不必再组织培训。三是鉴定所日常-5-运行与质量管理体系对接。鉴定所相继制定和完善了考务管理、综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规范和规章制度,特别是通过示范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建设与申报,构建了甘肃省第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质量手册》,更进一步加强了鉴定工作的规范性。甘肃省第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被评为国家首批示范性职业技能鉴定所。3.项目申报团队结构合理教学改革成果颇丰,为项目研究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本项目申报团队由甘肃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甘肃省第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相关人员组成,在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工程建筑、电子电工、社会服务等领域的鉴定和管理工作,以及能源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课题组9名成员中,教授2名,副教授3名,其中时宁国教授是省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甘肃省首批领军人才。近五年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参与企业正式立项技改项目35项,其中3项获实用新技术专利,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甘肃省气象科技进步一等奖;立项完成教改项目26项,其中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获厅级教学成果奖。近两年,申报立项科研课题6项,其中1项已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教学科研成果颇丰,为研究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项目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1.项目目标通过对职业教育技能人才鉴定培养的历史、现状及国内外成功模式的比较分析,对技能人才的概念、特征开展研究,结合能源、资源行业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实际,创新新形势下职业院校能源资源类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并形成《能源资源类技能人才鉴定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报告》和《能源资源行业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报告,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6篇以上。2.研究内容-6-能源资源类技能人才概念、内涵、特征以及分类与来源结构研究;结合对能源、资源类紧缺人才的现状、问题的调研,开展职业院校在培养能源资源技能人才方面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不可替代性研究;在对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成功模式与经验,结合能源、资源行业的实际,在贯彻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开展新形势下能源资源类技能人才职业院校鉴定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以我院国家骨干院校项目建设为契机,以国内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为基点,系统研究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模式、课程建设模式、教学模式、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等,开展新形势下能源资源类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研究。3.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本课题研究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建立切实有效的能源资源行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问题;如何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作为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评价标准问题;如何使能源资源类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培养方案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问题。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主要有:能源资源类技能人才鉴定培养模式和办学体制机制的“多元制(政府、学校、企业、行业)”设计;能源资源类技能人才专业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的融合框架。4.研究方法本课题围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发展轨迹,科学借鉴、办学定位、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以及质量评价等一系列问题开展研究,构建和创新能源资源类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整个研究过程注重以下方法:-7-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古今、中外技能人才培养相关研究成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